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當勵志不再有效:自我平靜的五步修煉
left
right
  • 庫存 > 10
  • 放入購物車放入購物車
    直接結帳直接結帳
  • 放入下次購買清單放入下次購買清單
  • 當勵志不再有效:自我平靜的五步修煉

  • 作者:金木水
  •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 出版日期:2017-04-13
  • 定價:320元
  • 優惠價:9折 288元
  • 書虫VIP價:253元,贈紅利12點 活動贈點另計
    可免費兌換好書
  • 書虫VIP紅利價:240元
  • (更多VIP好康)
  • 購買電子書,由此去!

內容簡介

這些問題看似幼稚,卻並非玩笑—— 我們早就明白「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的道理,為什麼常為昨天後悔? 我們早就明白「活在今天」的道理,為什麼總為明天擔憂? 我們早就明白「做自己的本色」,為什麼卻為別人一句話想個半天? 我們早就明白「憤怒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為什麼還在懲罰自己? 我們早就明白「睡吧,留到明天去想」的道理,為什麼大腦仍然拒絕入睡? 顯然,道理歸道理,理念歸理念,大腦即使明白,也未必照辦。 這是一個勵志書籍與勵志課程氾濫的時代。誠如作者所言,每次走進書店,都被擺滿大廳的心靈雞湯類書籍吸引,深深感受到迎面而來的正能量:書名有讓人動心的,如「愛拚」、「要贏」、「無極限」;也有讓人靜心的,如「放下」、「淡然」、「不執著」。倒不是說它們寫得不好,應該講文筆真好;也不是說它們寫得不對,應該講道理都對。但就跟我們一樣,他也不禁質疑——理念真的有用嗎? 大家都見過很多速效的廣告吧? 比如,「30天讓你減肥」、「30天讓你牙齒變白」、「30天讓你胃口變好」、「30天開始新的人生」、「30天情緒控制」等等。這些廣告並不是虛假宣傳,只可惜速效的,往往是短效的;最速效的,也是最容易反覆的。顯然,勵志如果停留於理念,效果有限。 旁聽勵志課程時,老師問學員們:「大家今天開悟了嗎?」同學們一個個心潮澎湃,左邊的站起來發言:「老師,我終於明白了這個道理!」後面的也站起來說:「老師,我終於恍—然—大—悟!」三個月後,再見到以前的同學們時,發現該怎樣的又變回了怎樣:原來發火的繼續發火,原來悲觀的繼續悲觀,原來睡不著覺的還是睡不著覺,再沒人提「大悟」,只剩下了「恍然」。顯然,勵志如果只停留在理念,保質期也很短。 勵志的理念大家都一清二楚,只是如何尋找實現的方法?在追求速成的現代社會中,大家都難免有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傾向:煩惱馬上勵志——單純修心;求知馬上讀書——單純修知;慈悲馬上行善——單純修行。問題不在速成,而在「欲速則不成」。而這正是作者撰寫本書的目的。儘管承認未知世界、也尊重宗教情懷,本書的態度仍立足於人類現有的科學知識,以科學為準,以「古以今準」、「古為今用」為原則,按照科學家的思路,從我們的大腦入手,將更深層的心理原因,總結為頭腦中的兩座「大山」——潛意識與習慣。大山可否挪移?大山如何挪移? 本書從第一部分的理論「人類不平靜的起源」開始,以清清楚楚、平實易懂的敘述,目的是說明:通往平靜,沒有捷徑;再逐步引導到第二部分的方法「平靜是怎樣煉成的」,讓我們知道:雖然沒有捷徑,但自我平靜仍有足可實現的理性之道。對喜愛佛學的朋友來講,自我平靜的五個步驟,用現代語言撥開佛學方法的神秘,為你揭示一條理性的修心之路。對喜歡心理學的朋友來講,本書結合現代心理學的概念,將帶給你很多「噢,原來如此」的答案,以及不時的會心一笑。 讀者會問:「我已經讀過不少關於平靜的書了,這本會有區別嗎?」首先,這不是一本勵志書,因為幾句話解決不了煩惱的問題;其次,也不是一本宗教書,因為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都可以獲得平靜的人生;最後,它更不是一本「口水書」,世界上浪費的紙張那麼多,沒必要增加了吧,除非它能真實有益。作者想寫的,是一本理性的「乾貨書」—不會像心靈雞湯那樣容易消化—但希望它能講清楚佛學方法的原理與應用,希望能帶給讀者「噢,原來如此,原來我也可以做到」的實用建議。 因此,這是一本宣揚「勵志可能無效」的勵志書,也是一本宣傳「修心沒有捷徑」的修心書,作者不打高射炮、反對一切玄而又玄的言語,以幽默輕鬆的生花妙筆,獨樹一幟的寫作風格,讓你在會心微笑之餘,更能按照書中的方法實際地起而行,把「修心」當成「健身」一樣重要,邁向自我平靜的鍛鍊之道。

目錄

第一部分 人類不平靜的起源 1. 不平靜的起源 * 煩惱時才想起平靜 * 妄念紛飛的當下 * 西方的理論 * 東方的理論 * 同一個方向 2. 念頭不是你 * 念頭在哪裡 * 傳統與科學 * 奇哉大腦 * 分離的意識 * 生滅的意識 * 念頭不是你  * 診治方案 3. 第一步:覺知 * 從覺到醒 * 我覺故我在 * 覺知念頭 * 審核念頭 * 覺知身體 * 認識自我 4. 第二步:正見 * 八萬四千把鑰匙 * 第一把鑰匙:感恩 * 第二把鑰匙:講和 * 第三把鑰匙:當下  * 正見不等於智慧 * 思維不等於體悟 5. 為何煩惱重來 * 當勵志不再有效 * 潛意識 * 習慣 * 是敵是友 * 修心沒有捷徑 6. 為何抑鬱不散 * 奇怪的抑鬱症  * 精英的煩惱 * 日式的壓抑 * 抑鬱未發之時 第二部分 平靜是怎麼煉成的 7. 心的鍛煉 * 心的鍛煉 * 兩種狀態 * 兩個練習 * 定與覺 * 古為今用  8. 第三步:定力 * 不安的大腦 * 太難還是太容易 * 從靜入定 * 定到正定 * 定與潛意識 9. 第四步:覺知力 * 再說習慣 * 做個觀察者 * 專注的覺知 * 合二為一 * 心的觀察 10. 生活中觀「念頭」 * 一個要領 * 兩個準備 * 觀淨相 * 羡慕嫉妒恨 * 觀自責 * 後悔與憂慮 11. 生活中觀「情緒」 * 何謂情緒 * 念頭和氣血 * 觀怒火中燒 * 觀悲痛 12. 第五步:精進 * 常應常靜 * 生活真的是修行嗎? * 深深的靜,淡淡的喜 * 額外的禮物 * 臨別寄語 索引及參考書目

序跋

  祝賀你翻開了一本與眾不同的書。      這是一本宣揚「勵志可能無效」的勵志書,也是一本宣傳「修心沒有捷徑」的修心書;終於,你遇到了和心靈雞湯唱反調的書。      其實每次走進書店,本人都被擺滿大廳的心靈書籍吸引、能感受到迎面而來的正能量:有讓人動心的,如「愛拼」、「要贏」、「無極限」;也有讓人靜心的,如「放下」、「淡然」、「不執著」。倒不是說它們寫得不好,應該講文筆真好;也不是說它們寫得不對,應該講道理都對,但我質疑——理念真的有用嗎?      這問題看似幼稚,卻並非玩笑——      我們早就明白「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的道理,為什麼常為昨天後悔?     我們早就明白「活在今天方格中」的道理,為什麼總為明天擔憂?     我們早就明白「做自己的本色」,為什麼卻為別人一句話想個半天?     我們早就明白「憤怒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為什麼還在懲罰自己?     我們早就明白「睡吧,留到明天去想」的道理,為什麼大腦仍然拒絕入睡?      顯然,道理歸道理,大腦即使明白,也未必照辦。      試想, 如果擺脫負面想法就像領悟一個理念那麼簡單,那麼大家都曾經讀過一本好書,或看過一部感人的電影,或聽過一堂勵志課,當時下的決心也很大啊,為什麼煩惱重來?試想,既然正能量講了很多,心靈雞湯天天供應,為什麼周圍的抑鬱不散?再想想,如果自我平靜就像喝雞湯那麼簡單,那佛陀還需要離家出走,耶穌還需要降臨人世嗎?      顯然,勵志如果停留於理念,效果有限。      各位見過很多速效的廣告吧? 比如,「30天讓你減肥」、「30天讓你牙齒變白」、「30天讓你胃口變好」、「30天開始新的人生」、「30天情緒控制」等等。這些廣告並不是虛假宣傳,只可惜速效的,往往是短效的;最速效的,也是最容易反覆的。      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同樣不是速效可以實現的。作者不否認,少數非常幸運的人讀了少數非常好的書,確實改變了自己一生,但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勵志的道理就像天空中的白雲一樣,來了又去,而煩惱也像天空中的烏雲一樣,去了又來。      記得我有幸旁聽過一堂勵志課,當快結束的時候,老師問學員:「大家今天開悟了嗎?」同學們一個個心潮澎湃,左邊的站起來發言:「老師,我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後面的站起來說:「老師,我終於恍——然——大——悟!」當時本人誠惶誠恐,捫心自問是否悟性太差。三個月後才發現自己並未錯過什麼,因為再見到以前的學友們時,發現該怎樣的又變回了怎樣:原來發火的繼續發火,原來悲觀的繼續悲觀,原來睡不著覺的還是睡不著覺,再沒人提「大悟」,只剩下了「恍然」。      顯然,勵志如果停留在理念,保質期也很短。      因此,我決定寫一本不同的書。      先說下本書的結構,分為兩部分。前六章「人類不平靜的起源」偏重理論,目的是說明:通往平靜,沒有捷徑;後六章「平靜是怎樣煉成的」側重方法,目的是說明:雖然沒有捷徑,但自我平靜仍有理性之道。      再說下本書的不同。讀者會問:「我已經讀過不少關於平靜的書了,這本會有區別嗎?」我想會的,原因很簡單:出發點不同,方法就不同;方法不同,結果就不同。出發點哪裡不同呢?      這首先不是一本勵志書,因為我以為幾句話解決不了煩惱的問題;其次也不是一本宗教書,因為有沒有有宗教信仰,都可以獲得平靜的人生;最後更不是一本「口水書」,世界上浪費的紙張那麼多,沒必要增加了吧,除非它能真實有益。      我想寫的,是一本理性的「乾貨書」——希望它能講清楚佛學方法的原理,希望這些原理能帶給讀者「噢,原來如此」的感覺,希望這種感覺能陪伴讀者直到結尾——要求是不是有點高呢?不少朋友希望讀「一本有內容的書」,請對此有心理準備。畢竟,「乾貨書」不會像心靈雞湯那樣容易消化。      最後說下我自己。煩惱是世人的煩惱,當然包括我自己。說來好笑,當初關注平靜的話題,就是因為身為世俗世界中的世俗之人,自己從年輕時起就脾氣較差、很不平靜的緣故。後來的工作性質,也決定了我必須採取些心靈自救措施,當然,很多人處在我的位置上,還痛苦並快樂著呢,哪裡顧得上什麼平靜心的鍛煉。所謂「煩惱即菩提」,正是煩惱的折磨把我送上了自我平靜的道途。      親愛的朋友,你無意中翻開這本書,意味著我們之間一種特殊的緣分。      可能你的煩惱無人理解,這並不奇怪,因為一顆多思多慮的心,沒有體會的人難以理解;想得太少的人,哪怕是自己的家人和摯友也幫不上忙。      也可能你的煩惱無人傾訴,這也不奇怪,因為真正的不安都深埋在自己心底;即使有人傾聽,你也未必願意傾訴。      更大可能,就像我們開頭描述的那樣,勵志的理念你都一清二楚,只是尋找如何實現的方法,而這正是我寫本書的目的——願它成為真心愛你、為你解憂、永守秘密的朋友。

延伸內容

◆編輯推薦——本篇收錄於第589期城邦讀饗報,立即閱讀更多內容!GO
◎文/橡樹林出版編輯   首先,恭喜你看到了一本與心靈雞湯唱反調的書。這是一本宣揚「勵志可能無效」的勵志書,也是一本宣傳「修心沒有捷徑」的修心書。   在這個勵志叢書、課程、演講氾濫的時代,勵志儼然成了一種新興的宗教,熱切的勵志信徒都在自我激勵,強迫自己排除負面的念頭。但是,這種用理念去駁斥理念的方式真的有用嗎?強迫自己的效果能維持多久?如何找出真正實現理念的方法?   作者以自身的經驗得出結論:勵志如果只停留於理念,效果不但有限,保鮮期也很短,真正的勵志不能依靠來自外部的短暫激勵,而必須從內在的潛意識出發,進而建立習慣、改變行為,鍛鍊出平靜而強大的內心。因此本書按照科學家的思路,從我們的大腦入手,將更深層的心理原因,總結為難以逾越的障礙——潛意識與習慣兩座「大山」,並以現代語言撥開佛學方法的神秘,揭示出一條理性的修心之路,讓你在會心微笑之餘,更能按照書中的方法,把「修心」當成「健身」一樣重要,邁向自我平靜的鍛鍊之道。 立即訂閱城邦讀饗報!GO

作者資料

金木水

北京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獲得芝加哥大學理學碩士及紐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並在美國的跨國公司工作數年;歸國後創立了年銷售額逾一億美金、員工上千人的工業科技企業,擔任集團公司總裁十餘年。現旅居海外。 上述經歷只是說明作者的煩惱不比你少,他自稱是世俗世界的世俗之人,這並非謙虛,而是事實。當初他開始關注平靜的話題,是因為他說自己從年輕時起就脾氣較差、很不平靜的緣故;後來的工作性質,也決定了他必須採取心靈自救的措施。所謂「煩惱即菩提」,正是煩惱的折磨,把他送上了自我平靜的道路。 作者自幼愛好中西方文化,視野開闊,寫作風格幽默風趣、獨樹一幟,通讀佛學、哲學、心理學,擅於理性地介紹佛學的原理與方法。如果你希望動腦,那會喜歡他的理性;如果你希望靜心,那會喜歡他的輕鬆;如果希望兩者兼具——這好像有點矛盾,那你會愛上這種風格! 另著有《悉達多的心理學——對現代心理學說「不夠」》,該書側重佛陀的原理,而本書側重佛陀的方法。

基本資料

作者:金木水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眾生系列 出版日期:2017-04-13 ISBN:9789865613426 城邦書號:JP0126 規格:平裝 / 單色 / 29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