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套書館 > 人文藝術
Francis D.K. Ching 建築人必備經典《圖解建築結構》+《圖解建築構造》套書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國際建築暢銷書權威Francis D. K. Ching經典著作 建築人必備的結構、構造入門學習專書 Ching 的一系列專書以簡明豐富的圖像,將建築和建築製圖的原則傳遞給即將進入實務界的建築系學生、 並持續鼓舞著無數有志進入設計領域的讀者。 ——美國建築師公會協力成就最高榮譽 A.I.A. Institute Honors for Collaborative Achievement 他創造了所有設計者和建築師都能使用的建築基礎語彙! ——庫柏.休伊特國家設計獎評審團特別獎 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Award Special Jury Commendation 第1冊: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第二版全譯本)【修訂版】 最完整詳盡的內容 ╳ 最友善的溝通介面 ╳ 最先進的建築案例 整合設計、製圖、實作三段流程,全球建築院校一致推薦的結構入門專書 偉大的建築物之所以能屹立不搖,靠的是安全穩固的結構系統支撐,沒有適當的結構方案,再宏偉的設計願景也無法實現。在當前的分工制度下,結構的分析與計算由結構技師負責;然而,統籌設計與監造的建築師也必須對結構有充分的認知,才能將設計的構想往製圖、建模階段推進,進而落實兼具美學與力學可行性的永久建築物。 三位作者以建築師的宏觀視野和豐富的教學現場經驗,不僅清楚勾勒出建築結構的脈絡,更系統化地統整出建築實務中的結構方式,提供建築設計時的實用做法參考。書中的八個篇章全面涵蓋建築結構的各個面向,依序探討建築結構中重要的基本議題、結構樣式的可能性、水平跨距、垂直向度、側向穩定性,再進階到長跨距、高樓層結構、以及結構系統和其他建築物設備系統的整合方法。本書以「建築設計思考」為核心,引領讀者在初期設計階段就導入正確的結構概念。當設計與結構相輔相成,一定能實踐更多不平凡的建築想像。 【獨家收錄】 譯序 張正瑜 常式建築(OASIStudio)主持建築師 專文 戴楠青 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助理教授 專文 曾柏庭 Q-Lab 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導讀 姚昭智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本書特色】 ▶ 不做艱澀的力學運算,建立原理原則,奠定建築結構的全面概念 ▶ 超過1000幅程氏指標性繪圖,深入關鍵細節、激發設計靈感 ▶ 全新版本收錄當代經典建築案例,具體剖析國際知名建築大師的結構手法   ▶ 附錄中英建築詞彙對照表,學生和業界人士都能隨時使用的參考資源 【專業推薦】 (依照姓名筆劃排列) 王聰榮(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暨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教授) 余 烈(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 呂良正(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許俊美(第13屆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 廖偉立(立.建築工作所主持建築師) 潘 冀(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謝紹松(永峻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 戴雲發(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 第2冊:圖解建築構造(第五版全譯本) 40年淬鍊、著作難度最高、AIA協力成就最高榮譽 既廣且精、深入淺出,實踐建築理念的靠譜真功夫 要在一本書之中涵蓋當今的建築材料和構造技術幾乎是天方夜譚,這正是《圖解建築構造》這本博大精深的實務綜論受到國際間推崇的原因:具深度、廣度、經得起時間考驗。 1975年問世的第一版《圖解建築構造》以其俐落的繪圖說明深奧構造原理的獨特風格,旋即引起建築領域人士的重視,並且樹立了一門「以視覺方法學習建築設計及其構造關係」的典範。1991年,第二版延伸討論材料,將結構鋼材、鋼筋混凝土、帷幕牆系統納入;2001年的第三版,除了新增建築結構的相關知識,更以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之無障礙執行準則(ADA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和美國建築施工規範協會綱要編碼(CSI MasterFormatTM )重新編寫;2008年的第四版,第一章介紹了具有永續、環保精神的LEED○R綠建築認證系統,彰顯作者長期以來對土地和環境的關懷,進而重新喚起本書最初的宗旨:設計者在規劃開發建築物和基地時,必須保持環境敏銳度、回應環境和氣候,降低建築物對能源的依賴度。因此,2014年的第五版繼續落實「永續」概念,新增了照明科技和節能的做法。在漫長的四十年當中,作者始終以任重道遠的態度,勤懇地檢視並不斷擴充書中資訊,成就一本建築實務界無人不知、不能不擁有的傳世經典。 實現建築設計理念,從了解材料、工法、施工性出發。本書12章節的主題為:1 建築基地 2 建築物 3 基礎系統 4 樓板系統 5 牆系統 6 屋頂系統 7 濕度與熱防護 8 門與窗 9 特殊構造 10 完成面作業 11 機械與電力系統 12 材料須知。每一主題以30~50小節分述,龐雜的構造原理和細部實務透過系統化、圖像化、邏輯化的編撰,能讓讀者有效地理解與應用,滿足「見樹又見林」的雙重期待。 除了內容扎實,《圖解建築構造》做為Ching系列著作中實務性質最高的一冊,完美地將《建築:造型、空間與秩序》、《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設計圖學》、《圖解綠建築》、《室內設計圖解》等被譽為建築學習經典之精華融於一體,更顯其不可或缺的珍貴價值。 對於即將進入或已經在建築實務界的工作者來說,奠定了基本的觀念理論、兼具構法和工法的細部知識,未來不論在設計或建造過程,或在面對業主、合作對象、或自然環境的時刻,一定能做出最適宜的專業判斷,進一步演譯高品質的建築佳作。 【本書特色】 ▶ 呈現學業界高度推崇、精準洗鍊的程氏繪圖典範 ▶ 全方位探討住宅和商業構造議題 ▶ 系統化講解建築工種的施工方法與步驟 ▶ 每一項施工關鍵都輔以簡明易懂的細部圖例 ▶ 提供尺度、數據、規範、中英文詞彙對照等17篇實用附錄 ▶ 依據美國CSI MasterFormat編排,易與國內工程編碼系統接軌 ▶ 秉持永續精神,LEED○R綠建築評分認證系統 ▶ 採用美國身心障礙者法案ADA之無障礙執行準則 ▶ 線上3D模型網站,可盡情探究建築物的組構方式 【專業推薦】 (依照姓名筆劃排列) 吳春山(麗明營造公司董事長) 陳 邁(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張清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彭康健(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楊恩達(準建築人手札網站創辦人、總編輯) 趙夢琳(臺灣建築學會秘書長) 龔書章(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精彩附錄 人體尺度相關數據 ADA無障礙執行準則 家具尺度相關數據 建築物活載重表 材料重量表 單位換算係數表 緊急逃生管道 防火等級構造 聲學設計須知 噪音管控須知 材料圖例 CSI MasterFormat 中英文列表 Uniformat II 中英文列表 LEED 綠建築評估系統中英文列表 專業協會&貿易協會登錄網站 參考書目 中英文建築詞彙對照表

序跋

《圖解建築結構》譯者序
◎文/張正瑜(常氏建築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在本書原文與中文翻譯間來回數個月的時光裡,身為建築專業者的我,再次經歷了全面性知識建構的洗禮。在轉換書寫的過程中,彷彿是一趟以多重角色與本書作者prof. CHING 在字裡行間進行對話的歷程,正因為如此,譯者更加確立《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一書值得各種身份的讀者細細閱讀,也定會擁有如我一般所感受到的豐碩收穫。      在譯者修習建築學的過程中,有幸接受完整的建築結構學教育,對於構造物如何由下而上漸次拓展出空間與姿態,以及建築設計中涉及的種種結構議題有一定程度的認識。然而本書以圖文方式進行系統性與全面性的說明,仍舊補遺了許多在結構系統中的細節,讀來不僅簡明清晰,更從基礎知識開始布局出完整精緻的結構學知識,開展出豐富的知性之旅。我想這是身為「學子」而會擁有的如此收穫。      世界上若有所謂恆常之事,那麼地心引力應該就是絕對的存在。在做完感性的發想之夢後,建築設計所面臨的挑戰,是必須配合需求並回應基地所在環境的限制,逐步決定採行的結構型態。在地球資源逐漸減少的時代,建築師對建築結構系統的判斷將直接涉及結構效能與力學的問題,後續更牽涉營建方法、預算成本、施工合理性等議題,甚至觸及展現結構美學的層次。本書在關鍵時刻再次提醒著專業者在判斷上所應注意的本質,因為它在建築行動的所有環節中,占有關鍵性的角色。這則是身為「建築師」而有引導的如此啟發。      知道一件事並不等於能說明一件事,說明之後也並不等於事情能被清楚地理解。儘管從事建築設計實務工作多年,一旦進行結構系統教學時,立刻清楚感受到要將知識範疇如此龐大的建築結構學,以系統性、完整性、精確性的方式傳達出來並非易事,而這正是本書所成就之事。做為教學者,必須能將建築物與大地之間的抽象力流清楚分析,建立起整體架構之後,才能引導學習者進一步透過材料與構造賦予建築空間清晰的形貌,最後得以稱之為建築結構。除了結構的安全與合理之外,還要建立整合的能力誘使創意發揮,進一步觸碰空間美感的範疇,並對環境提出良善的回應,如果沒有良好的基礎,這些內涵將無法積累。這也是最終章將設備系統與結構系統進行整合所欲傳達的目的,也是身為「教師」而所感悟的如此提醒。      儘管多數人將本書視為學習建築結構的工具書,但其實這卻是一本讀來流暢有趣的圖文書。在翻譯過程中,經常不時地沉浸在作者的講解中,津津有味地跟著字句與圖表想像著各種力流奔跑在建築物的筋骨之中,而建築師/工程師們竭盡所能地找出最好的方式來疏導這些力流走向……。本書打破硬知識的刻板印象,以一種親近且清晰的方式訴說著建築結構從A到Z的種種,任何時候翻開閱讀都能讓人擁有飽滿的想法。這是身為「譯者」而意願推薦的如此感受。      願以這四種角色及其帶來的種種獲得,邀請對於建築結構系統有興趣的各位前來一探究竟。

延伸內容

【推薦文一】建築設計的本質,在於透過「建造」來實現設計
◎文/戴楠青(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      《圖解建築結構》與一般工程結構教科書最大的不同,在於本書是以「建築設計」的角度來介紹建築結構。全書的開端,以編年的方式從古老的風土建築介紹到現代建築,透過建築形式的演進來概述建築結構的發展,再循序介紹結構的理論與技術,並以統合系統做總結。因此這本書的視點始終以建築設計為主,在提供完整且易於了解的建築結構知識外,同時也傳達了設計與結構在設計思考上平行並重的重要觀念。      這個重要的觀念其實來自三位作者合作多年的教學經驗。Francis D.K. Ching, Barry S. Onouye, 與 Douglas Zuberbuhler 均為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建築系的教授,共同肩負建築系主修學程第一學期的主要課程,包含由 Ching 與 Zuberbuhler 所主導的設計與圖學課,以及 Onouye 所開授的結構課。這樣的整合式課程,又被稱為隱含了木結構之意的 StickStudio。Stick Studio 的操作十分特別,近五十位學生分為六組,設計與圖學的整合課在每週一、三、五下午上課。每次上課時首先會由教師群為全班講授,隨後分為兩個時段,讓各組以輪動的方式分別操作設計討論、數位操作、與工廠實作。在「週」的時程框架下,透過輪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同時以手繪、數位建模、與實作結構模型,平行並重地發展設計與討論設計。而設計的題目則分為四柱空間與登山避難屋兩階段,首先透過四柱空間讓學生熟悉木構造、手繪與數位圖說、與建構實體模型所需要的工廠機具操作技術;登山避難屋則是考量基地環境與使用機能的設計操作,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整合應用所學的設計工具,並且在結構設計的基礎上體認空間的營造建構。      Stick Studio 的課程操作與題目設計是經過多年的教學觀察所演化與建構而來,教授的設計工具與操作題目或許時有變動,但所要傳遞的基礎觀念總是不變,即是要學生在進入多元且多變的建築設計領域前,能用心體認建築設計的本質便是要「建造」。這個觀念看似理所當然,但是建築設計往往以縮小比例與模擬材質來進行,在設計工具與表現媒材日新月異下,學習設計的過程中很容易就不自覺地忽略了建築設計的初衷。因此,三位作者在屆齡退休之時,以教學所堅持的相同理念規劃了這本以建築設計思考為視點的結構專書。也因此,三位作者在自序中期許本書能為建築系學生和年輕建築師,提供設計建築時可實現設計的結構參考,讓設計能在可被建造出來的設計思考下進行。   
【推薦文二】建築設計與結構系統的應用及探索
◎文/曾柏庭 Borden Tseng(Q-LAB 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暨設計總監)      美國與台灣的建築教育,也許在制度面上是雷同的,但是其各自的教學內容,仍然呈現非常顯著的差異。美國大學建築系的課程大都受到NAAB(National Architectural Accrediting Board)的規範,長年經驗不斷地精進、修正,其思路既清晰又豐富,又西方教育重視理性及邏輯,因此系統化的教學模式及實務案例研究皆成為獲取知識的不二法門。本人有幸前後就讀於卡內基美倫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及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大學及研究所,因此對結構、構造等課程有較深入的想法,特別推薦本書《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的條理式歸納解說,相信將有助於學生及一般大眾更進一步了解建築的奧妙。      學業完成後,本人在紐約的 Rafael Viñoly Architects(拉斐爾‧維諾里,烏拉圭裔美國建築大師,代表作品有東京國際論壇大樓、匹茲堡會展中心)及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以貝聿銘大師為首的建築師事務所,作品遍及100座城市,獲得超過200個獎項)工作,因此有機會近距離的觀察這些頂尖建築師們的設計思維及技術應用,不難發現他們兩位都對幾何物理、結構系統、構造細部等,有過人的見解,而且都能在設計初期就與各工程顧問進行深度的討論,透過雙向溝通達到共同研發的目的。我深切地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的學生們可以透過系統式的學習,快速地與世界接軌,在世界上發光發亮。我誠摯地推薦《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一書,期許學生們能透過精闢的分析與歸納,打開建築設計的大門,拓寬視野,發現新的可能性。    ◎文/王聰榮(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暨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系教授)      Francis D.K. Ching 是位建築理論知識與實務能力兼備的建築教育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邀請 Ching 教授來台講授「2016建築速寫──空間的圖像筆記」工作營。於來台指導教學期間,Ching 殷切期待學員們能夠藉由眼睛(Seeing)進而在腦中對建築整體進行分析與理解後,在內心沉澱萃取出該建築的意涵(Thinking),並進一步地透過手的描繪(Drawing),勾勒出建築的真(技術→結構)、善(規律→機能)、美(形式→造型)。他始終相信,建築專業者必須深入理解建築結構,才能讓建築散發自身之善,以便能夠在人與大自然之間和諧共存。《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一書,清楚地詮釋並剖析古典建築到後現代主義不同時代建築結構間的演變,不僅讓我們再次理解建築結構的重要性,也提醒我們做為建築專業者,應恪守建築專業的倫理與道德,方能取得社會對建築專業的敬重。Ching 不僅為建築專業者傳授了一堂課,在這同時,他也為建築相關領域的初探者,開啟了追求建築真、善、美的門扉。      ◎文/余烈(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余烈土木技師事務所負責人)      結構技師的工作內容依其執業範圍所述,包括從事橋樑、壩、建築及道路系統等結構物與基礎等的調查、規劃、設計、研究、分析、評價、鑑定、施工、監造及養護等業務;土木技師則包括從事混凝土、鋼架、隧道、涵渠、橋樑、道路、鐵路、碼頭、堤岸、港灣、機場、土石方、土壤、岩石、基礎、建築物結構、土地開發、防洪、灌溉等工程、以及其他有關土木工程之調查、規劃、設計、研究、分析、試驗、評價、鑑定、施工、監造、養護、計畫及營建管理等業務。然建築物結構之規劃、設計、研究、分析業務限於高度36公尺以下。(於民國67年9月18日以前取得土木技師資格,並於76年10月2日以前具有36公尺以上高度建築物結構設計經驗者不受建築物結構高度36公尺之限制)如此工作性質對於上述構造物之安全性掌握具有絕對及關鍵性的主導地位,因此土木、結構技師專業養成教育、長期累積之實務工作經驗、及對於面對問題的解決能力等訓練甚為重要。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區,地震發生頻繁,有鑑於1999年9月21日發生規模7.2的集集大地震,和中國大陸2008年5月12日發生規模達8.0的汶川大地震,造成傷亡人數、房屋倒塌及嚴重受損之棟數,對該地區而言均屬空前。經檢討構造物損壞原因大部分與設計、規劃、施工、法規等因素,與土木、結構技師的執業範圍息息相關。基於上述理由,社會上對於構造物之特性除了要求其應具備美觀,創意變化等條件外,尚需慎重考慮實用性,故對於涉自身生命財產等安全性考量之重視程度與日俱增不言可喻。再者,建商、建築師、或相關從業人員對於結構系統及安全的認知方面,不僅要著重於市場銷售導向和成本考量為主軸,更應以安全設計為主要依歸,兼顧社會責任為終極目標;至於政府所處的角色定位方面,除了確實督促各相關人依法行政外,亦應賦予設計者更重的責任及使用感,嚴格把關,將所有必要的環節緊緊相扣,使得整體品質有效提升。      最後,特別要強調這本《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的一大特色,書中有系統地整理多種結構樣式,奠定基礎概念,圖文講解更為重點,破除傳統的引導方式,由於傳統的引導方式往往以艱深的文字及公式推導呈現,不具活潑性也不易表達清楚,讓初學者或工程師難以接受,甚至拒之於千里之外,無法引發興趣,降低其可看性。本書圖文並俱的呈現方式已是時代所趨,尤其在目前百字爭鳴的飽和市場中走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成為本書最大的亮點,故值得本人在此推薦。    ◎文/呂良正(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本書最大特點是用大量的圖示來說明建築結構系統的主要概念,讓讀者可以很快又清楚地了解到構成建築的這些結構元素是如何有效整合成一體,提供足夠的勁度與強度來傳遞與抵抗各種形式的外力。一般學建築的人對於建築美學及建築歷史較為熟悉與感興趣,但對於結構系統則掌握度較為不足。建築美學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合理的結構系統做為基礎,往往會造成結構材料的過度浪費。      現代建築強調永續,永續概念之一是「輕量化」,因此結構系統不合理的建築絕對是不永續的!許多土木人對建築結構系統也十分很感興趣,結構學理論及設計修習上一般多著墨於結構元素觀點,這本書可以補足此方面之不足,讓學習上更有系統、更加完整。    ◎文/許俊美(第13屆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理事長)      建築物為多元系統的組合,近年來雖力行專業分工的精神,然而建築師仍為統合的主導者,對各種系統均須涉獵,尤其結構更與建築物之優劣息息相關,建築師雖不一定要精通於結構的分析計算,但針對系統及規劃的素養與能力則不可或缺。有良好的結構素養,在設計過程中能將空間配置造型與結構類型一併思考,將更能達成卓越與安全的創作。書中有關結構的系統、樣式、分類與設計規劃均有詳實且生動的介紹。結構網格的圖解說明對結構系統概念的訓練與啟發更有獨到之見解,對有志從事建築設計者、未來建築師與相關從業人員,均極具研讀與參考價值。    ◎文/謝紹松(永峻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結構安全是確保各種載重下都能維持建築設計機能的重要元素,理想的結構設計必須兼顧結構安全與建築空間的設計需求。一般建築結構的書籍多從工程師的角度探討分析與設計,內容以力學理論與計算為主,而本書則是從建築設計的角度介紹基本的結構構件﹑接合與結構系統型式,及其與建築空間的相關性,並針對不同的建築幾何形狀提供可能的結構配置模式,有助於正在學習或已從事結構設計的工程師讀者,發展結構方案時,兼顧結構安全與建築設計構想。      此外,本書以簡要的文字有系統地介紹各種結構設計載重,並以大量的圖形描述這些力量如何透過不同形式的結構構件及路徑傳遞到大地。對於學習建築設計的讀者而言,不需透過複雜的力學原理與計算,即能掌握各種結構構件與系統的基本力學特性,進而學習如何針對建築個案的空間設計配置初步可行的結構系統。      台灣的建築,因為必須考慮到颱風與地震作用的影響,載重設計的標準比全球大部分的區域高。其中結構構件形式﹑配置與系統是影響建物安全性﹑經濟性與使用性的主要參數,重要性不言可喻,而本書的出版恰可提供一珍貴的學習平台,樂為之序。    ◎文/戴雲發(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理事長、戴雲發結構技師事務所執行長)      在台灣平均每30至50年就會發生一次接近921規模的大地震,也就是說居住在台灣,每個人一輩子會遇到二∼三次致命的大地震。      一棟能夠代表一個地區地標的經典建築,除了有特別的外觀、以及能夠表現當地文化或是設計風格為基本條件之外,若要能夠百年流傳為世人欣賞、讚頌,必定要有強而有力的建築結構安全做支撐。因為就算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人力,打造得金碧輝煌,美輪美奐,但沒有好的結構安全,也不可能成為一棟傳世經典的百年建築。      本書作者非常用心地以建築師角度導入及推廣正確的結構概念,因為在現今的建築分工制度下,建築物的結構安全規劃設計皆交由專業的土木、結構技師負責。而負責設計和監造的建築師若能對結構理論和實務有更充份的認知,與結構工程師在規劃初期即緊密合作,同時考慮美學、空間規劃及結構系統安全規劃與施工性,才能成就一棟內外兼具的完美建築。而這也和我多年來一直在國內推動結構安全品質重要性的理念是一致的,故推薦這本書給需要了解建築結構的學子與建築相關專業人士閱讀,相信這本工具書一定能讓您受益良多。   
《圖解建築構造》推薦序 (依姓氏筆畫排列)
◎文/吳春山(麗明營造公司董事長)      建築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技術部分,主要就在建築構造(也就是營造)領域發揮。台灣營造的演進固然隨著時代潮流從磚、石、木、鋼筋混凝土、及至鋼結構,其中除了1990年代預鑄工法和模板系統化稍露曙光,一般觀念、工具、工法其實變化不大。      本人從事建築營造超過數十載,接觸各種類型與材料的建築,面對已經完整呈現的建築設計,要進行施工都還是必須仔細規劃方法與流程,並且再製許多細部施工圖,才能將實體呈現於地表上。      這幾年本人所負責營造的全鋼筋混凝土曲牆穹體台中國家歌劇院、3D曲面鋼構玻璃帷幕故宮南院、特殊造型中台灣產研發專區、國內第一棟智慧型醫院員林基督教醫院、全球最高SRC清水混凝土建築富邦文心大樓等,甚至必須再研擬工法、分析、和多次試作。      所有這些過程,若有合適參考書籍,對從事營造者、或其前端的設計者將有莫大助益。欣聞國際圖學大師Francis D.K. Ching所著《圖解建築構造》第5版將在國內出版全譯本,這本書涵蓋所有建築從基礎、結構、裝修到機電,以及材料與節能的每一部分,鉅細靡遺地闡述所有項目的組成、分解、方法、流程與步驟,而且採用大量的圖例加以分析與解說,令人一目了然,不僅提供建築設計者做為設計參考手冊,對於營造施工更將是最具價值的經典。    ◎文/陳邁(宗邁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學建築時,「建築構造」是門核心的基礎課程;亦是建築師執業前專業考試六大科目之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普遍的現象卻是在學習階段對構造這門課遠不如設計課那麼熱衷。由於構造課的內容屬性著重在功能,授課講解時比較乏味,考試時大都是以死記背書的方式來應付,並沒有真正理解所學的原理,所以考完很快就忘了。直到參與實務工作每天必需面對時,才由工作中學習逐漸理解。其實任何一個好的設計作品得以實踐完成,必定是要靠構造的細節襯托出來,衹有好的築構細部,才能豐富設計中的創意。      這本《圖解建築構造》自1975年第一版問世以來迄今已進到第五版,歷時四十年,在不斷再版的過程中,加入了針對時代趨勢轉變中的各項因素,經過系統性的分析、評估,如:新材料、新工法、設備、環境與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等課題。增編後成為與時俱進的實用基礎工具書,無論對建築學界與實務界做為參考用書,以及能持久享譽國際間的主要原因,乃是能把築構的原理,以適切的圖示手法,來輔助讀者更容易理解較為單調枯燥的文字解說,加強了傳遞專業知識說理的接受度,並轉變了生硬的「建築構造」的屬性,成為友善易讀的工具。      一本能夠成為易於理解、傳達專業基礎知識的好書,需要具有豐富經驗與學養、並且長期投入的有心人才能做到,如今第五版譯本的出版的確是建築界期待的福音。    ◎文/張清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在當下多數以創新與概念設計為專業前導時,回頭檢視專業的基本功及整合能力,其實是創新能否永續的基礎,對建築專業而言,紮實地了解從基地分析到材料認識,建築物所有的構成元素及系統運作並為永續環境設計任務的執行做好準備。      作者以手感表現的方式圖解如何建築,無疑是希望讀者能享受如同繪本般的教科書以為做好建築的根本,唯有根本強固才能在執行創意類的工作時,帶給使用者及更好的未來環境。    ◎文/楊恩達(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創辦人、總編輯)      拿到《圖解建築構造》第五版的書稿後,翻出2000年時我在美國購買的 《Building Construction Illustrated》第三版與其擺在一起,細細回想此書曾對我的幫助,以及思索它對初學建築者和一般非建築專業讀者的意義。這本書確實引發我對構造更深入的認識:      構造之於形式:對初入門的設計者而言,形式的操作往往大於一切,然而,構造如果無法成立,再怎樣絢麗的形式也只能是紙上建築;對非專業者來說,看到「皮層」或「表象」的建築,除了讚嘆之外,應有機會透過對於構造的理解,而「看到」皮層之下的真功夫。      構造之於機能:有些人試著從反面去辯證美國現代建築奠基者──路易‧蘇利文(Louis Sullivan)建築師的觀點「Form follows function(形隨機能)」而提出「Function follows form(機能隨形)」,當中難以迴避的一個關鍵是使用者的感受,使用者的感受從建築所表現的各個方面收集而來,像是空間的形狀、尺度、溫度、音場等因素都會影響到人們的感受,同樣的形式可以使用不同的構造去完成,進而帶來截然不同的感受,因此,辨識構造之獨特性是區分機能所必須。      構造之於細節:無須在此贅述細節之美,建築的世界裡,美麗的細節絕非一蹴可幾,而是一步步精心策劃將每一件手工製品或工業產品,有條不紊地組構成前述兩點所需要的形式與機能,構造便是將這一系列的細節與過程統合在一起的重要學問。      最後,對於本書作者程博士所做的研究,並將其用圖文歸納成建築各個系統的苦心與才識,我佩服到五體投地。如果仔細閱讀本書,會發現雖然當中某些工法、標準、尺寸是美國才會採用,台灣較少使用,但所有的英吋、英呎都加上了公制尺寸的標示,免去讀者動手換算之苦,著實值得稱許;我也對此書的譯者林佳瑩佩服萬分,能夠逐字逐句地將英文版翻譯成中文,造福讀者。此外,台灣的建築施工業界混雜著來自日、美、歐等不同體系的觀念,此書在台灣會比較像是一本參考書,如果是要到美國深造建築、工作,此書就會成為一本不可或缺的入門工具書。    ◎文/趙夢琳(台灣建築學會秘書長)      吾友嘗言,或許一萬人中僅五百人閱讀,但這五百人可能會是真正對社會有影響者。感謝產學經驗均優的林佳瑩老師很有熱忱地翻譯此一佳作。翻譯是非常耗費心力的工作,若非對文化傳遞有使命感,是不會輕易嘗試的。      Francis D. K. Ching博士著作等身,他的眾多著作會長銷三、四十年不是沒道理的。筆者負笈美國,在美工作時,受惠程博士的著作良多,他親手描繪每一幅圖,連說明文字都出自手寫,令人百看不厭。更令人感動的是,程博士退而不休,持續推廣建築速寫與城市觀察。People watch without seeing, listen without hearing. 或許透過手繪與速寫,我們才能真正打開心眼,看見這大千世界。      本書一如程博士的所有著作,深入淺出,涵蓋敷地等各項建築基本議題,每幅插圖都是傑作,堪稱為必要之經典,非常值得收藏。其用心與台灣建築學會提高建築水準、研究建築學術的宗旨不謀而合。今能共襄盛舉,備感榮幸。

作者資料

Francis D. K. Ching

美國註冊建築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建築系榮譽教授、國際知名的建築教育家、圖學大師。他獨力或與其他專業作者協力撰寫了二十本以上的建築、設計專書,包括建築理論的《Architecture: Form、 Space、 and Order》(建築:造型、空間與秩序)、設計圖學與實務相關的《Design Drawing》(設計圖學)、《Building Structures Illustrated》(圖解建築結構)、《Building Construction Illustrated》(圖解建築構造)、《Architectural Graphics》(建築繪圖)等被譽為建築學習經典的系列著述,擁有美、英、德、法、葡、西、中、日、韓等超過18 種語言的版本,不僅廣為世界各地建築與設計相關系所使用,也是無數專業工作者所仰賴的實用工具書。 Ching 所傳達的建築設計理念和獨樹一幟的圖學系統早已是該領域的共通標準和溝通媒介,尤其他對於建築圖像語言的貢獻,更受到國際建築、設計業界與學界的肯定與推崇。2007 年退休之際,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頒發的協力成就最高殊榮(AIA Institute Honor Award for Collaborative Achievement),同年也獲頒美國設計領域最高獎項 ―― 庫柏‧休伊特國家設計獎評審團特別獎(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Awards-Special Jury Commendation),並於美國白宮接受表揚。2012 年,他開始在個人部落格Seeing. Thinking. Drawing ―― Drawing thoughts and observations 發表日常的建築速寫與觀察,並且致力推廣城市速寫活動。作者個人網站:www.frankching.com/wordpress

Barry S. Onouye

美國註冊工程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於建築學院指導結構設計課程,著有《Statics and Strength of Materials: Foundations for Structural Design》(建築 構造材料的靜力學與材料力學)一書。 相關著作:《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第二版全譯本)【修訂版】》《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第二版全譯本)》

Douglas Zuberbuhler

美國註冊建築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榮譽教授,於建築學院指導建築設計及繪圖課程,曾任華盛頓大學建築系系主任及建築學院副院長。 相關著作:《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第二版全譯本)【修訂版】》《圖解建築結構:樣式、系統與設計(第二版全譯本)》

基本資料

作者:Francis D. K. ChingBarry S. OnouyeDouglas Zuberbuhler 譯者:張正瑜林佳瑩(Lin Chia Ying) 出版社:易博士 書系:不歸類 出版日期:2018-03-08 ISBN:4717702902568 城邦書號:DO3200S 規格:平裝 / 單色 / 840頁 / 21.9cm×27.7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