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心靈勵志 > 心靈成長
茶堂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以心靈佐茶,用甘露蕩滌塵世煩憂★ 燈火通明直到三更 人群絡繹不絕 一個又一個真實的人生故事 在這茶堂裡流轉著…… 黃昏的初夜 茶堂門口那盞百年的迎客燈 昏黃的照映在超過兩百年的清代朱紅雕花門上 嘎吱一聲推開門跨檻而入 龍眼木炭上燒著火紅的火光 鐵壺在深夜裡飄迴著一陣一陣的白煙氤氳 神來之筆般的茶韻宛如人間靈氣 帶有寒意的月夜裡 東方美人在白色冰裂的瓷杯中 透顯出琥珀溫潤的色澤 入喉後如幽蘭送暖般 暖化了老友和自己久別的故情…… 這個茶堂是王薀老師和學生們神會晤談的眾多殿堂之一,也是文人雅士和老師經常品茗論道之所,這個空間裡的一桌、一燈,每一個場景都各自有不同的故事,每天也都有不同人的故事在此輪番地發生和講述著。許多人生故事,像鏽身斑駁的鐵茶壺架在龍眼木炭上燒著的一抹火紅,有痛澈心肺,但也有生命熱能。 一座心靈茶堂,有著鐵觀音的神效,不但可以解膩、醒酒,還可以去肝、心之火。來這裡,你也許會開始讓人生有著普洱的飽滿色澤,心的底蘊更加厚實;你也許會發掘自己如同東方美人的清透芬芳,不僅包容醇酒,更展現非凡。 走進本書,欣賞茶品、茶具,聽聽故事、心情。溫潤回甘的各式好茶,加上王薀老師的靈犀指點,你會在感悟中,福至心靈。

目錄

關於作者 前言 楔子 第一回 將軍 第二回 鐵觀音的夜晚 第三回 茶與琴 第四回 龔老 第五回 茶室裡的春天 第六回 一個母親的告白 第七回 絕不輕易放棄 第八回 搜巴桑的一生 第十回 刺青 第十一回 心事 第十二回 和岑道人有約 第十三回 一位白袍人的懺悔 第十四回 7572的啟示 第十五回 南管伶人的心事 第十六回 牛肉麵店的故事 第十七回 一雙鐵鞋的故事 第十八回 雪、玉情事 第十九回 茶堂裡的外國人 第二十回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第二十一回 聯合國茶敍一景

序跋

前言
     我想應該是在九年前的早晨時分,記得那個時候應該是秋天吧!為什麼會這麼印象深刻?在我所居住的頂樓,每當在微曦初露的時候,我聞嗅著那陣陣沁鼻的特殊的花香,襲人之處不是只有鼻子而已,那股香氣自然會讓你渾身覺醒。雖然我的書齋是在樓下,但也抵擋不了它的香氣,它提醒我又是嶄新的一天,應該要起來做冥想,思惟怎麼樣去經營這一天。桂花它的功德真大!      甫從舊宅遷入此處時,這桂花一直伴隨著我,始終忠貞不二地吐露出芬芳,轉換大地以及自然界混濁之氣。我家那株桂花的樹幹著實如嬰兒的大腿般瑰壯,隨著日月、陽光、風雨的浸潤,它的高度已經超過了兩公尺多。      李白也曾經為他家後院的一片桂花樹題詠過對它們的感情。他每每在秋天的早晨及夕陽西沉的傍晚,信步低迴吟哦在桂花叢裡,「世人種桃李,多在金張門。攀折爭捷徑,及此春風暄。一朝天霜下,榮耀難久存。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樹君園。」我雖然沒有李白嶙峋的傲骨,但是憶古撫今,有時見到桂花,對於人世間種種的虛幻和無常,不免感懷。      雖然身處在這片滾滾的洪流裡,每天有聖賢之書伴讀,但在秋天無數的夜晚,徐徐的金風帶給身骨多少的爽氣;在皎潔的月圓之下,感受到那金風颯颯所帶動的整個頂樓天坪,其餘的蘭花也跟著肆意飄動著香氣。多少的日子裡,我雖沒有古人那般的消極和失意,可是隨著每天和無數的人攀談和諮商,難免他人的遭遇也會變成我覺知的另一個課題。      猶記得那一年的秋晨,在清醒但又似夢之中,恍如置身三○年代上海那一片金色斑斕的世界裡,映入我眼皮底下鮮活的兩位人物,卻是闊別了無數年的兩位長者。這兩位長者都是我較年輕時在師父那邊所認識,從上海移居到台灣的兩位大兄。      那段日子裡,只要一有閒暇,他們就對我數說著上海的種種。從碧波蕩漾的黃浦江面上,那帆檣林立、漁帆點點所繪製的遼闊景象,再談到黃浦江畔舉世聞名的外灘,一路上充滿著各式各樣不同的建築,有傳統中國式的建築,有中西合璧的建築,有巴洛克式的建築。他們數說著那裡的人文、藝術,多少的夜晚,他們經常三五好友在外灘巷弄茶室裡,夥計點上零零落落的燭光,伴隨著夏天夜空中熠熠生輝的點點繁星,有時酒酣耳熱之後,那一片光景恍如無數的光影變幻,點綴在這十里洋場之中,令人陶醉。      他們在這個茶館裡聽聞了許許多多的人生百態,從市井小民到檯面上的人物,形形色色的故事,每天都在這裡發生著,恍如穿越時空,置身在當時一般。有時他們起勁地談論著當年的天蟾舞台、新舞台和黃金大戲院……出入的都是當年顯赫一時的崑劇名角、京劇聞人,例如當年名震一時的俞氏昆仲,也曾來過此處和他的粉絲品茶、論曲。據說俞派的傳人外表極為儒雅,而且詩、書、畫、曲等均精通,難怪會風靡一時!      總之,在他們的話題中,都離不開上海灘當時多處著名茶館中所發生的一些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有時令他們真覺得如同鶴唳華亭、槐南一夢般,雖可追憶,但卻無從捕捉。是夢?是真?是幻?令他們有時也不免喟然而嘆。我想其中一位大兄晚年遁入空門和這應該也有些許關係吧!      早年,我也經歷過人世間的起伏與變化,雖然不能用岸谷幻變或白衣蒼狗來形容我的人生,但是由於諸多長者和智者的啟迪提攜,使得我終究體會到,如何從世態的極幻中,把如浮雲般的無常轉換成常情,把人世間如滔滔翻滾的潮浪看待成平淡。      我常常覺得,在日常生活及半百的人生中,周邊的人給了我許許多多。但最重要的還是八九年前的那一個秋天早晨,在醒夢之間,桂花的沁鼻香氣和兩位大兄的乍然幻現,引起了我也想開闢一個有如三○年代金色風華的上海茶室,提供給現代人一個歇腳和發抒的場所。      經過種種的因緣和際會,最後終於在北台灣最繁華的地方,尋找到並且打造了一個現代人的桃花源。這個空間裡的一桌、一燈,每一個場景都各自有不同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在每一個桌面上,每天都有不同的故事輪番地發生和講述著。從這些故事中,我學習到太多在學院和他處得不到的智慧,也願意在未來的篇幅中,和有緣的人分享近十年來茶堂裡每天所發生的故事。

內文試閱

楔子
     當初會把茶堂開設在大安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是台北首善人文薈萃之地,附近都是重要的學府——台大、師大、科技大學、教育大學……都近在咫尺,它的左後方便是由早期國際學舍拆除之後的大安森林公園,往前直走不消十分鐘便是SOGO商圈。我在這個區域也生活了近二十年,工作室和居住處所都在附近,所以對這一片地區有一份鄉土難離情感,再加上平日裡不受拘束,閒散慣了,為了避免有遼東鶴之嘆,於是乎在一切天時地利人和的湊集之下,很快地就在二○○九年的一月開始接受預約,和各方人士結下了天假其便的好因緣。      設立茶堂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從年少時期開始,對於骨董各類雜項就有蒐藏的癖好。隨著幾處物滿為患,再加上許多的學生和同好建議找一處地方,可以招呼藝文圈或平日裡有些疑難雜症的朋友,讓大家有一處風雅之所可以品茗談笑,順便可以輪流地讓蒐藏的古董椅、清代的窗花、早期歐洲和中國的燈具,以及各類的瓷器、窯具、漢玉、和闐雕件、漆器、字畫、竹木雕件等等,有個棲身之處。      其實從二十出頭歲開始,我便已在東區開設過一間當代藝術茶館,可以說在當年是最早有說唱藝術、南管表演的茶藝館,邀請著名藝術家舉辦個展、陶土手拉坏展覽和名人專題講座,在當年的忠孝東路上也曾經座無虛席,當時的三家電視台也經常來店裡借場地錄影。那段時期認識了許許多多大陸早期來台的一些收藏家,他們對於各門各類珍品都有專精深入,有的甚至於連飛鷹走狗、蟈蟈都有研究。      例如有位袁老是早期北京的八旗子弟,就跟我訴說過兒時如何鬥著蟈蟈玩樂的情事。他說他們家八個小孩,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葫蘆,平日裡就用一個蓋子給按住,旁邊有打小洞,有時搖晃搖晃葫蘆裡的蟈蟈,就會有悅耳的聲音鳴唱著,有時三兩兄弟取出罐子互相比弄誰的蟈蟈厲害。許多上了年紀的人,患有睡不著覺的毛病,那時不時興吃安眠藥,他們都會一邊聽著蟈蟈在耳邊鳴叫著,一邊悠然地睡去。原來這樣子頂醜的草綠色蟲類,竟然也有安眠的效果。      袁老對明、清兩代的家具木料極有研究,他的分享讓我也長了許多見識。他也擅畫一手牡丹,墨韻筆觸令人嘆為觀止。      另一位曾經在廣州中山大學服務過的陳老,來到台灣以後,並沒有忘記早年從父執輩處學習到對青銅器的研究。聽說他過去還曾寫過專文報導,對後代收藏家有莫大的比對和助益之處,早年我對於毛公鼎的學識也都是這樣子一點一滴學習而來。      總之,雖然我所結識過的長者前輩都一一地離世,但對於他們的學問、道德和文章,在我的記憶深處永遠都蟄藏著。      這一次多年後改弦易張,重闢一方茶堂之處只在於所址不同,但是基於我對骨董、人文、藝術和茶道等傳統文化的情感是不變的,更重要的是,我那流淌在血液裡干卿底事的個性和閒不住的天性,再加上喜歡用自己早期蒐藏的紅印普洱茶,在冬天的夜裡用日本山形鐵壺,看著龍眼木火紅的火眼,燒觸在那也可以療癒地中海型貧血症的壺身上,心中常常會有種莫名的幸福溫暖感受。    和岑道人有約        不要做心裡過不去的事情,     心中不要存有不能行的事理。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那是個煙花似錦的三月天,李白約了一直視為至交的孟浩然在黃鶴樓見面,當時兩人走到亭樓正前方,望著滾滾滔滔、遼濶無際的江海,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感慨與惆悵。在他即將買船東去的前夕,心中充滿了種種想法和愁緒。因為人生苦短,知己難逢,如今屆期將別,極為不捨。      送別了孟浩然之後,李白寫下了這首優美的詩詞,透過一望無際的長江,如詩如畫的場景及雄偉的黃鶴樓,藉由詩詞發抒出和摯友分別的愁緒。      我第一次見到有人可以用揚琴一邊敲打琴弦,一邊吟唱,身軀、頭、手配合著擺動,操引著寧波口音,高吭而唱、融入情境的那般情景,恍如神境合一般令人感動不已。尤其唱到「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的時候,只見岑道人愁眉蹙額、兩眼婆娑地望著前方,恍如他也置身於當時的長江一畔。      這是初次由一位家中長輩引領我至北投登山路,中正山下一處近百年的廟宇,岑道人暫時掛單在此處。由於他的接骨術極為精湛,幾乎已近化神的境界,只要他一來北部,許多人便會口耳相傳接踵而至。而他所開的藥方也有別於一般的中醫,有時只有三五個藥方,藥又極為便宜,一帖藥有時花不到五十塊錢。      我的家中長輩先前也是因為工作關係,引起了肩胛骨急性拉傷,找了很多西醫打針、吃藥,都沒有任何好轉。後來也有人介紹中醫藥膏,經過一個多月,無絲毫進展,晚上也輾轉難眠,痛徹心扉,直到天明。最後是友人介紹來找這位人稱活神仙的岑道人,也不曉得他用什麼方法,就在他肩膀和兩邊上手臂孔竅和筋絡之間摩搓、揉捏,不消一小時,只覺全身暖熱異常,特別是肩膀部分如火焚燙,初時痛苦難耐,漸漸只覺有股氣機來回竄動。      「你雙手抬動看看。」道人這般吩咐我的長輩。      「現在原來痠痛的地方已經覺得沒有那麼辛苦。」      「你現在兩手臂前後划動看看。」      「說也很奇怪,竟然不痛了,以前我只要稍微往上提動,整個肩膀就痛得不得了,更別說前後左右自由擺動,這太神奇了。」這是家中長輩之前和我提及他和岑道人所認識的經過。      「師父,您方才所唱的那首詩詞真的太美妙了!太好聽了!尤其那兩根細竹敲打在琴弦上,猶如玉石相會,瑲瑲璫璫,悠揚悅耳,真令人入神……」      這是我和岑道人第一次見面所講的話,記憶猶新。當時看見道人那張抓不準幾歲的臉龐,兩眼慈祥、笑意盈腮地望著我,「小老弟啊!你好福氣!可以常和家人相聚,我像漂泊的浪人,思念我家鄉的親朋好友,無奈只能以琴傳意抒發抒發。」      後來得知道人是道地的揚州人,母親是清代翰林桐城派著名的學者——姚鼐的後人,係屬書香門第,從小受母親的薰染,加上聰慧過人,十幾歲就已經對諸子百家多有精涉。      說也奇怪,十七歲之後碰到一位峨嵋山下來的道長度化他,從此經常離家訪道,於方外異人多有交往,有時與人談星論宿,有時勸人讀書為善,也曾剃度出家,閉關潛修,後又還俗,重返道家門下。因為仰慕古代高功——陳泥丸,於是成為他的後嗣。      可能由於陳泥丸平日自在放浪的行跡深深影響了岑道人,陳泥丸平時不顧行跡,縱情山水,撫琴自樂。有時爛醉如泥,有時終年一襲破衣,但卻在嘻笑歌唱之間斷人吉凶,無不應驗;見人染病,有時就地取材泥土和著口水,口中唸唸有詞,要人立服,丸到病除。當初因為我已經初有涉獵佛道,所以對於修真慕道之人都會特別地注意與尊重。      「老弟,你儒釋道都有因緣,是否也曾讀過南宗的某部經典?你現在行氣已到達哪裡?……」道人還用他的手指點了我身上的兩個穴位,當時我心中其實頗震驚,我自己打坐的行徑為何他可以如此清楚?可能這也是他的善巧吧!事後我一直和他有所聯繫,他也沒有要我對他行弟子之禮,反而對我極為禮遇。      和他往從之中,我覺得他所講的一句話極有道理:「無論你如何修煉,絕對不能缺乏神和氣這兩味藥方,只要俱足了這兩味,其他的都已經成為糟粕。」事後的經驗,他的話的確有參考的價值。但畢竟他是前輩先賢,再加上他經常行醫救人,勸人為善,對於他這種日常生活中,經常要人累積善功,時常說善惡的故事給來訪者勸聽,以及佐饔得嘗的故事,是幾乎日日時時掛在口中。對於這樣一位亦師亦友的長者,我是極為敬崇的。      我曾經多次探詢過他的年齡,他說:「修道之人不言壽,不罣礙!不罣礙!」但是他也曾經無意中透露出飲食和藥膳是很重要的,他說現代人壓力大,日理萬機,早就虧損過量,壽命怎麼可能會長?他也告訴我一些藥方如何採服,例如他曾經告訴我:赤茯苓如何用水煮、如何曬乾?九節石菖蒲用米如何浸泡?杜仲如何去皮斷絲?蛇床子如何炒?肉蓯蓉泡酒如何去皮、如何切?玄參用水洗過以後,用什麼把它炒焦?如何製作?要有多少味入藥?不能用什麼容器?如何做成丸藥?如何服用?以及禁忌,他都未有藏私地提供給我近百味他私人的祕方。      「這是我走遍南北各宗,由前人手上所學和抄錄,你切忌再傳他人。」      在往後的歲月裡,我曾經單獨地請問他張紫陽真人的金丹口訣和李涵虛的《三車祕旨》等,沒想到他幾乎是倒背如流,而且毫無考慮地把幾百個字的口訣逐句逐句地告訴我,但是他有一個要求:「你不可以抄寫,只能用腦袋瓜記,這才吻合古法。」就這樣陸陸續續從道人身上,無論是修氣自煉之術,或養身修道之學,說實在,獲益良多。      他常講:「人生在世,功夫再深,若無法高枕而臥,汲汲營營追名求利,或與人相爭,不如流俗。人應要效情於竹窗,心中不存機事,結廬大隱於世,清琴煮茗,任意煙霞,泰然自適,少思寡欲,這是人生中之至樂。你看世界上的錢賺不盡的,政府的官位坐不完的,那些位高權多的人,哪一個人不勞心勞力?你再注意看你身旁先走的老人,哪一個人有帶走任何東西?所以老弟啊!你看我,有緣找我我便去,敲琴喝茶多逍遙啊!」這是從我認識道人直到十幾年前最後一次見面時,他對我所講的其中一小段話,話猶在耳。後來因為他南北奔跑,有時又回大陸老鄉,難得有機會用電話聊上幾句,只知道他還健康依舊,我便心安。      我創立茶館之事,請柬本有託他的一位門生轉寄,道人一周後從杭州郵寄了一包福建的鐵羅漢,還有信函一張,上面寫著:「老弟無恙,喜聞新館成立,送上友人所贈鐵羅漢老茶一斤,以祝並賀,我北上之後定訪。」      這事又過了一小段時日,二○一一年五月初,道人打了電話給我:「五月中你哪一天有空?我想去你那兒泡茶。」      就這樣,我們敲定了五月中旬的某一天在茶館見面。由於茶館晚上經常人滿為患,進進出出,熙來攘往,我知道道人喜靜,因此安排了下午人較少的時間與他會面。      當天下午四點,我先把泡茶的器具備好,因為道人也是善於此道,總不能馬虎招待。我知道道人他喜歡喝普洱熟茶,我早就備妥了一磚未開封、早期老鑫記代理的棗香熟茶。這茶磚沖泡起來口感極佳,茶湯呈現深琥珀色,飽滿,底蘊極厚,很多人喜歡。也準備了一把龍文堂的鐵壺,這把壺是早期我在香港蒐購,被它流暢的刀工以及菊花押款的壺型給吸引住,所以也沒太出價就帶回台灣。這次沖泡的茶壺是從友人處蒐購的曼生老段泥壺,這壺經過長時間的沖泡,卻從不吐黑,表示它的泥性極佳,看著它溫潤綿密的色質,配合上刀工蒼勁的字款,真是一種說不出的享受。      我知道道人喜歡老器皿,我也取出了平常捨不得用的兩只清代乾隆款粉彩八仙過海蓋碗,一邊賞玩,一邊啜飲。果然道人有他心通,甫見面,屁股都還沒坐下就說道:「又讓你費心了!你還是老樣子,總是替別人費心。」      「這不是您老從前一直點撥的嗎?凡事要先想到別人,再想自己,別人的事情永遠比自己優先,您看,您從前所講的我都還記得。」我說完後,道人那邊傳來一陣爽朗的笑聲。一襲長袍,光亮的臉龐配合長垂於胸的雪白美髯,愈來愈活脫像是從古字畫中跑出來的人物一般,數年未見,風采依舊。令我不解的是,為何多數人都禁不起歲月的刻畫,但獨獨我眼前的這位老道,卻永遠猜不透真實的年歲?      「這幾年我找了一處地方,密實地閉關了一段時間,總算老天不負苦心人,長久以來的問題終於有所突破。」我也不便多問什麼,各人走的路調不同,各有各的門道。      「你心裡想的也對,我們兩人的路是不一樣的,但是我相信你有一個特質和我相同——就是不斷地行善,多做布施,以備將來好走。喔,對了!我大概兩年的時間就要走啦!這段時間我該做的,該交代的,想趕緊把它給圓滿。你我相識一場,託過去世的緣,總要讓你知道,此去能否再見?隨緣。」      這道人還是如此地神通廣大,永遠知道別人心中事,但這類人我見多了,也就見怪不怪。只覺得在一片大葉茶樹千百年來餐風浸露、飽食土地精華所採收的茶葉沖泡之下,那種會牽引人倒回時光、與大地靈氣同在般的感受,只能說,猶如古真人乘風御氣,優游於杳杳渺渺的時空之中;而眼前的這位老道又跟我說一些囫圇半片、誇誕生惑,讓現代人聽不懂的話語,一時無語。      「現在的人自私自利,積習難返,這是世界上一切災難的來源。我在如幻的世界裡經歷了即將一個世紀,看了許許多多的現象,沒有福報的人就像衣裹明珠,卻又如盲人一般無法得見。你是一個有大運的人,我這次來,是希望你除了發明心地之外,也要廣結善緣,有緣的人要多叫他們行使善道,少造孽,有句話多跟有緣的人說:『不要做心裡過不去的事情,心中不要存有不能行的事理。』我相信這麼多年過去,你懂的道理比我深,珍重!」      入晚送岑老走出茶館,雖然已經是酷暑,但奇怪的是,當天卻雲淡風高,習習寒意。抬頭一看碧天銀海,原來明月已如羊脂玉盤高掛天際。      在巷口握著岑老的手,互道珍重。看著這位有著末代儒者恂恂的道風,在黑暗的巷弄裡卻有著蒼涼的風雅,有此亦師亦友之善緣,我一生足矣!

影音

作者資料

王薀

一位融合東方文化傳統精髓,以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心靈導師。十四歲起追隨各界大師修學,遍覽群書,從東方的儒釋道經典,到西方的心理學、哲學和文化歷史盡皆深入。同時深諳各派的命理占卜之學,包括《易經》、奇門遁甲、占星學和塔羅牌占卜等等。 於各項技藝方面——包含東西洋各式繪畫技巧、書法、瑜伽、健身等都有極精深的造詣。同時也是一位生活美學家——為台灣早期開創茶藝文化之先進,創立三家當代茶藝文化中心。為薪傳古典音樂雋永之美,創辦國樂團「樂府雅韻」和南管樂社「梵音雅集」。 更是一位入世實踐者,創立了多所協會,包含「中國人文生命科學永續發展協會」、「轉化創意工作室有限公司」、「生命力文創教育基金會」、「薄伽梵有限公司」以及「拾慧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為了激發人心,帶動世界的正面能量,三十餘年來,經常旅行於各國,教授學生數萬人,遍及海外二十五國家。 著作:《回不去了》、《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靜坐——這一檔子事》、《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力量——重生之後》、《這,也是金剛經的重點》、《茶堂》、《心經旁引》系列1-4冊、《現代人的藥師經》系列1-7冊等三十餘本。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官方網站:http://goo.gl/toQI6T 臉書粉絲團:goo.gl/YYRZIg 痞客邦:http://goo.gl/YYRZIg Instagram:teacheryun777 LINE@:拾慧文創

基本資料

作者:王薀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Neo Reading 出版日期:2017-10-26 ISBN:9789864773381 城邦書號:BCP018 規格:平裝 / 部分彩色 / 256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