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工作哲學
思考力,不是執行力!東大超人氣的「人生基礎方程式」思考課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思考力,不是執行力!東大超人氣的「人生基礎方程式」思考課

  • 作者:上田正仁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16-05-05
  •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成為一個有思考深度的大人! 東大教授超人氣思考課,最有效的大腦鍛鍊法 教你不只會做,還能不同凡「想」! 過度強調執行力,只能培養出按表操課、使命必達的人, 在快速變動的時代,更需要強烈求知慾、解決問題的人。 東大物理學教授上田正仁說:思考力≠聰明,許多人以為愛因斯坦是天才,其實年輕時的愛因斯坦,不但拿不到大學助教的機會,靠家教等兼職維生,還是在朋友幫助下,才得到專利局的工作。 愛因斯坦從「魯蛇」變成偉大的物理學家,正是因為有意識地鍛鍊大腦,下更多苦功研究問題,因而培養出看透本質的敏銳眼光。 想提升思考力、創造力,不必到東大,就能親身體驗最激勵人心的思考課、最簡單有效的大腦鍛鍊法! ◎「大人學」及「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網站聯合創辦人張國洋——強力推薦 「《思考力,不是執行力!》談的是如何建構思考力的方法,從『發現問題』的能力開始,逐步培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過去很少從頭到尾思考一個毫無範圍的問題,從來沒有嘗試找出解決方案,本書將提供可依循的步驟,讓你從執行者慢慢變成思考者,甚至成為一個有思考深度的大人!」 【本書特色】 1. 親身感受東大教授超人氣思考課的魅力 作者打破「老師說、學生聽」的傳統上課模式,以對話式教學,引導學生用精準語言提出質疑、用全新觀點解決問題,因此每堂課都爆滿!不必到東大,就能體驗最受東大學生歡迎的大腦鍛練法。 2. 思考力加持,工作、學習大躍進 開發新客戶、開拓新藍海,思考力,才是最好的軟實力!作者建議用20%的工作時間,研究工作以外自己感興趣的專案。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後短短兩小時,Google員工迅速推出確認人身安全的網站「Person Found」正是因為這項20%法則,累積大量創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知識轉化成智慧的資訊使用法 創新思考不是聰明人的專利!作者分享最重要的原則和方法,例如蒐集資訊的目的並不在於尋找答案、放棄時下流行的研究課題、大膽丟棄已經消化過的資訊等等。只要多加練習,就能迅速篩選出核心資訊,並將生硬知識轉化為可活用的智慧! 【名家推薦】 張國洋(「大人學」及「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網站聯合創辦人)

目錄

前言 課前暖身 什麼是思考力? 思考力≠聰明 思考的進度,只有自己才知道 為了考試而學習,無法培養思考力 要創新,不能只靠執行力 這個時代亟需思考力和創造力 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的三大要素 感到好奇、質疑,表示你開始思考了 第一堂課 掌握「發現問題」的能力 提出疑問、反覆對話,會更接近問題核心 不經意的思考中,藏著重大問題的種子 別擱置問題,現在就思考 明確地找出是哪裡不清楚 記錄一閃而過的念頭 蒐集資訊的目的,不在於尋找答案 區分客觀事實與他人經驗 丟掉已經消化過的資訊 完全理解資訊前,務必集中精力研讀 用自己的話寫筆記 筆記絕不離身,不需要了就扔掉 發現問題的奧秘,在於資訊的蒐集和丟棄 放棄時下流行的研究課題 讓問題核心浮出水面的「資訊地圖」 第二堂課 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何解決目前還沒有答案的問題? 將複雜的問題歸類並分解 活用執行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看不出答案的問題」,關鍵是從多個角度分類 繞彎路,有時反而能解決問題 「早就知道了」,是解決問題時的陷阱 第三堂課 永不放棄的精神 不容易有答案的問題,才值得花時間思考 別執著於研究短期就有成果的問題 只要有好奇心,隨時隨地都可以思考 遇到瓶頸,請回到原點 重視疑問,可提高發現新奇事物的機率 沒有成果,不代表就是浪費時間 擁有天才創意的人,往往大智若愚 一百次錯誤後,一定會有正確答案在等你 第四堂課 思考即創造 由執行力時代邁向創造力時代 執行力是創造力的基礎 丟掉知識,獲得智慧 篩除不必要的資訊,找出核心資訊 丟掉成功的經驗 鍛鍊長跑型思考體質 為找不到答案苦惱時,靈感就離你不遠了 孩子問為什麼時,不要立刻回答 提出質疑、積極對話,才是有意義的思考 歷經各種失敗,才能認清困難和障礙

內文試閱

課前暖身:什麼是思考力?
  思考力≠聰明   你有沒有想過,什麼是思考力?   一般來說,對於學校裡表現突出以及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我們都會稱讚他們很聰明。不可否認,這種執行力確實是聰明的一個面向,然而,只不過是社會要求我們具備的能力中的一小部分。   而思考力的表現形式則有很多種,比如解決目前為止無人能解的難題,研發出市面上從未出現過、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商品,靈活果斷地應對環境變化的能力等,這些統統屬於思考力的範疇。思考力是發明創造不可或缺的能力。然而,這種能力卻不能透過一般的考試來衡量。   本書探討的思考力,就是這種能力。   被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物理學家的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並不是因為我很聰明,我只是比別人花了更多時間研究問題。」(It’s not that I’m so smart, it’s just that I stay with problems longer.)   「我沒有特殊天賦,只有旺盛的好奇心。」(I have no special talent. I am only passionately curious.)   愛因斯坦並沒有把自己歸在聰明人的行列之中,一般人聽了會覺得不可思議,然而這並非他的自謙之詞,而是他在完全了解自己的基礎上深刻的體悟。   年輕時的愛因斯坦,並非我們眼中無所不能的優秀人才。他在考試落榜後,並沒有立志成為一名偉大的物理學家,甚至在教授眼中毫無才能的他,連留在大學裡做助教的機會都拿不到。找工作時,愛因斯坦也遇到諸多不順,曾經以做家教等各種兼職維生,在朋友的幫助下,終於得到了在專利局工作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都會喪失成為大學教授的鬥志,然而,愛因斯坦並沒有忘記初衷,反而鍥而不捨地進行研究。   愛因斯坦為世人所知,並非在高等學府求學時,而是在專利局工作時。一九○五年,他一口氣發表了五篇論文。這些論文中提到的「光量子假說」、「布朗運動理論」以及「狹義相對論」等,都是足以得到諾貝爾獎、跨時代意義的重大發現。時至今日,一九○五年仍然被稱為全世界物理學史上「愛因斯坦的奇蹟年」。在做狹義相對論的論文時,愛因斯坦甚至還沒考上物理學博士。   考試失利,沒辦法留在大學當助教,為工作辛苦奔波,甚至在教授眼中「毫無才能」的年輕人,如何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另一方面,在校成績優異,在考試競爭中一路努力過來的菁英,終於擠進了知名大學的窄門。然而,這些菁英一旦離開大學、踏入社會,很快淪落為社會中平庸的一份子。那些學生時代的佼佼者,常常終其一生沒有任何重要的研究成果。雖然聽起來讓人感到遺憾,但這類例子卻不勝枚舉。   學生時代成績平平,也沒什麼突出專長的學生,有的卻能在社會呼風喚雨,有的則提出了讓人羨慕的研究成果。   這兩者的不同來自哪裡?關鍵就在於「思考力」,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   愛因斯坦在學業上並非成績頂尖,也不受矚目,然而卻具備真正的思考力。況且,在大多數人都會退縮不前的困難面前,他沒有放棄,而是選擇逆流而上。   學業成績和思考力,這兩者看起來有關,卻完全是兩回事。而想成就大事,永不放棄的精神非常重要。   要創新,不能只靠執行力   在解決有正確答案、有正確步驟可循的問題時,執行力發揮了相當大的力量。一旦有滿足以上條件的情況出現,執行力高的人就可以大顯身手。遺憾的是,在學術界以及現實社會中,滿足以上條件的情況少之又少。   拿經營來做比喻。接待老客戶時,只要員工秉持從前輩和上司那裡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就能讓客人滿意。這時候,執行力高的人可以帶給顧客安心,贏得顧客的信賴,進而被視為工作能力強的員工。   然而,如果要開發新的客戶群,或要將新產品打入市場,需要的就不再是執行力,而是企畫能力和創造力,是能夠說服顧客的社交能力。萬一碰到無法預知的緊急狀況,墨守成規、凡事都要按照一定步驟處理的執行力,反而會成為解決問題的障礙。   產品開發需要的是創造力,進而發現新的商機。如果沒有創造力,就無法開發出受大眾歡迎的服務和商品。蘋果公司的創辦人賈伯斯,曾在史丹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對畢業生說:「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如果沒有強烈求知慾、沒有追逐夢想的執著,只憑循規蹈矩的執行力,就永遠無法發明創造,也無法產生打破大眾常識的新想法,更無法創造出讓所有人為之震驚的產品。   滿足既定客戶群的需求,或許執行力就足夠了,然而,若想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拓展新的客戶群,就要發現並創造出顧客還沒有意識到的新需求。   這個道理不僅在於經營公司,在學術界也一樣。研究人員若想要有新發現,就必須懷抱勇氣和好奇心,向沒有明確答案和解決步驟、未知的知識荒野,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不可否認,執行力在社會中確實有其發揮作用的場合,只不過這些場合太少了。只有在規則明確、框架嚴格的環境中,執行力強的人才會得到至高無上的評價。然而,單純的執行力不能為社會帶來任何變革。不僅如此,更多的情況下,人們會覺得,在一時之間沒辦法找到答案的問題上花費時間,實在沒有效率可言,而逃避了可能產生變革的任何努力。在嚴格的考試訓練後,大多數人在無意識中就偏離了通往革新的方向。   我認為,即便是看起來毫無效率的事,也具備思考的價值以及創造的無限可能。如果只依賴執行力,你潛在的所有可能性都會沉睡不醒。   這個時代亟需思考力和創造力   我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世界已經跨入了創造的時代。   日本經歷過經濟的高速成長期,很多事情都有章可循,大部分問題都可以參照先例解決,我們可以將那個時代定義為執行力時代。在那樣的社會中,人們只要具備執行力,參考先例,便能讓社會高效率運轉;反之,如果不遵守工作手冊,不遵守規則,效率就會變得很低。   然而,現在的經濟、政治、醫療、產業等各個領域,都出現了按照以往的慣例和經驗無法解決的問題。在這樣的時代中,如果還要遵守以往的規則,拘泥於從前的體系,才是拉低了整個社會的效率。   在一個無法用執行力解決一切問題的新時代,我們亟需的是真正的「思考力」和「創造力」。   這裡講的思考力,並不是指解決單一給定問題的能力,而是質疑他人未質疑的問題,找到衝破常識的問題點,從現象到本質追根究柢的能力。也可以說,是一種不明白誓不甘休的能力。這樣的能力,不是三十分鐘之內解決不了問題、就馬上進行下一題的訓練能夠培養的,相反的,它需要不達目的、誓不甘休的精神。   需要我們追根究柢來解決的問題,一般都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在沒有答案的前提下,給出說得通的獨特答案,這種能力就是創造力。創造力的魅力在於,兩個同時具備創造力的人解決同一個問題時,會給出兩個完全不同的答案。關於這點,只要看一下走在時尚最前線的服裝設計師,就會完全明白了。   書中討論的思考力,指的是透過現象看到問題本質的能力;創造力,指的是用個人獨特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愛因斯坦身上所具備的,正是這兩種寶貴的能力。   也許你會說,只有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才具有這種特質。然而,經過多年的教育工作經驗,我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思考力和創造力,是可以透過後天有意識的訓練而掌握的技能。   思考力在執行力的基礎上形成,而沒有思考力就不存在創造力。值得一提的是,思考力和創造力是一體兩面的能力。因此,在將兩者合起來討論時,我們習慣稱為「獨立思考和創造的能力」。   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的三大要素   獨立思考和創造的能力,可以分解為以下三種能力。   一、發現問題的能力。是質疑他人未質疑的問題,和找到突破常識的問題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自己發現的問題,克服所有困難,將問題整理、分析、分解直到找到答案的能力。   三、永不放棄的精神。在結果出現之前絕不放棄,執著地堅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直到找到答案的能力。   這三種能力,都可以透過有意識的努力鍛鍊來培養。
第一堂課:掌握「發現問題」的能力
     區分客觀事實與他人經驗   網路上提供各種方法的體驗文,似乎愈來愈受到大眾追捧,甚至被視作珍寶。這些體驗文多數以「○○完全攻略」、「○○的技巧」、「○○對策」等形式出現,作者透過對已得到解答的案例進行解說,向讀者介紹做某些事的方法和步驟。   這類資訊中也會大篇幅地提到思考的方法和做法,乍看之下很有道理,似乎馬上就可以依樣畫葫蘆地實踐。最近也有許多學生會依賴網路,尋找研究課題的解決方法,甚至直接搜尋解答方法。   然而,網路上這些解答方法,卻禁不起實際的檢驗:只要稍微留心,就會發現這些解答的品質一般都很低劣,不僅理論不合邏輯,排版也錯誤連連。學生不經過自己的思考,單純從網上複製貼上後完成的報告,老師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那些與體驗文性質相同的資訊,內容大多與充滿噱頭的題目不符,絕大多數的品質也讓人不敢恭維,不足以採信。   我上網時,基本上會完全過濾掉講經驗和方法這類資訊。由於這類資訊明顯帶有作者的個人意圖,所以一看到這類資訊,就容易陷入作者介紹的方法之中,進而忽略其他方法的可行性。簡單地說,這類資訊不會給你獨創性。   我們應該重視的,是還沒加上作者任何個人意圖的部分,也就是事實。或者說,我們應該重視為了蒐集事實而查詢的相關文獻,這樣就可以很快掌握已經被了解的事實整體的輪廓。   客觀事實是最好的資訊來源。網路做為蒐集事實的一種方式,成為非常寶貴的資訊來源。   然而,他人的秘訣和攻略卻不屬於這個範圍。也許在別人的經驗上面多花一點心思,就可以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然而,在思考那些任何人還沒嘗試過的新的可能性時,參照已經存在的他人經驗,是最不明智的選擇。別人的經驗和方法,反而會妨礙自己形成創造性的想法。   因此,利用網路蒐集事實時,千萬要注意,必須嚴格區分客觀事實和不能辨別真偽的方法。我們要重視的是客觀事實,而具有跨世紀意義的偉大想法,大多數都不可能從既存的經驗和方法中產生。總的來說,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在大腦中研究出專屬於自己的經驗和方法,才是解決問題的王道。
第二堂課: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用執行力,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書將我們在學校教育和考試中學到、鍛鍊的基本能力定義為「執行力」。前面已經明確地提過,執行力不能為創造性的工作帶來任何幫助,但是,我並不認為執行力一無是處,它還是有其用途。   這項能力是做為解決創造性問題的能力的基礎,應該活用它。而且,有很多時候,執行力是不可或缺的。   以服務業為例,服務業大多對客戶群的需求瞭若指掌,也就是將問題歸類。為了滿足顧客的需求,也就是解決問題,服務業一般都會制定一套相當嚴密的服務步驟。   因此,與服務業相關的企業都會制定一本詳細的工作手冊,用這本手冊對員工進行培訓,並在統一服務品質的基礎上,積極地在全國開分店。   「說到那家連鎖餐館,不管你去哪家分店,都能獲得滿意的服務。」   「就算之前沒去過那家飯店我也很放心,因為他們的評價相當好。」   由工作手冊統一規範的服務,雖然缺少了個性和獨創性,但確保了服務品質的統一,因此容易在顧客心中建立安心感和信賴感,也贏得大量的回頭客。   比如麥當勞、星巴克、麗思卡爾頓酒店(Ritz-Carlton),這些世界知名的連鎖企業之所以廣受歡迎,原因就在於企業善用嚴密的工作手冊,對員工進行徹底的培訓和教育,而迪士尼樂園更可說是達到理想高度的商業模式。   這些商業上的成功案例,都使用了「歸類→分解要素→各個擊破」的模型,公司以工作手冊培訓全體職員,告訴員工如何解決複雜的商業難題。   建立模型、分析問題要素時,執行力的其中一項能力――按照正確的順序解決各類問題,將會發揮很大的效用。   並且,在分解和處理複合性問題的過程中,某種程度上,執行力也有幫助。   總之,請活用執行力這個「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基礎能力。就像優秀的運動員和藝術家都要經過大量的基礎訓練,同樣地,為了考試而努力學習的考生都接受了大量的基礎訓練。有些企業在招聘員工時,一方面亮出「不重視學歷」的告示,另一方面又參考應徵者履歷上的學歷一欄,反映出企業真實的體驗和總結:在工作中,執行力還是很有用的。   其實,執行力不一定要透過考試的學習來提高,只要有詳細的指南,執行力是一種隨時都可以掌握的能力。   相對地,想掌握思考力,就必須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分析能力(這一點之後還會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是:思考力並非天賦,不論是誰,都可以透過一定的步驟鍛鍊思考力。   創造力建立在思考力的基礎上,而思考力則建立在執行力的基礎上。這些能力都可以透過後天有意識的努力來掌握。   解決「看不出答案的問題」,關鍵是從多個角度分類   創造性的問題不一定都有答案。一直以來,能夠透過執行力遵循一定規律解答的問題,大多已經被解決了。換言之,正因為無法被輕易解答,迄今才沒有人去解答創造性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這類問題才具有解決的價值。   然而,我們沒必要害怕。為了應付意料之外的困難,要對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處理,進而順利解決沒有統一答案的問題。   再以入學考試為例。   考生為了考取夢想中的大學,要把該大學歷年的考古題拿來研究學習。實際上,研究歷年考古題的不僅僅是考生。命題者希望選拔更多具有思考力的考生,也會致力於研究歷年考古題,盡量避免在新的考試中出現同樣類型的試題。正因為命題者也在追求創新,因此有時候考生會碰到以往考古題從沒出現過的題型。為了避免考試失利,考生不能滿足於研究歷年考古題,還需要鞏固相關知識,以防萬一。同時,注意到出題範圍中有近幾年沒有出現的知識重點,認真學習和準備該類型的問題,也不失為萬全之策。   這就是「對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處理」。   服務業採取的也是同樣的策略,使用工作手冊要求員工的服務品質,容易實現整齊劃一的服務。然而,企業想要與競爭對手做出差異化,就必須花費苦心來增加附加價值。方法之一是:發掘競爭對手還沒有發現的顧客潛在需求,並且盡最大努力進行仔細的研究。他們會針對這種新的服務內容制定工作手冊,並且透過培訓,要求員工嚴格執行手冊上的內容。換句話說,這就是工作手冊不斷進化的過程。   另一個方法是,在教育和培訓員工時,告訴員工偶爾要靈活變通地處理手冊中沒提到的問題。這時,就要多角度設想服務時可能遇到的各種狀況,並模擬相應的對策。實際上,能夠達到這種標準的企業,在顧客心中的可信度更高。   也就是說,在堅實的執行力基礎上,還應該具備能夠靈活應對意外狀況的思考力。執行力和思考力是連續、相關的,基本流程如下:   .將複雜的問題歸類    ↓   .分解要素    ↓   .各個擊破    ↓   .發現未能解決的要素   (也有可能其他要素都解決了,但最初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   .分析要解決該問題,哪些要素還不夠充足,並尋找必要的補充要素   中國舉世聞名的兵書《孫子兵法》中有句家喻戶曉的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意思是,如果徹底了解敵我雙方的情況,打起仗來就會百戰不敗。把這句話換作本書的語言,就是在問題(敵人)出現時,要蒐集所有相關資訊,將問題歸類,分解要素。在這個基礎上,克服自身的每一處弱點,那麼,不管是多大的難題,都能夠解決。   但是,這樣的準備還是不夠。如果敵人的行動在我們的意料之外(不按牌理出牌的問題,或者透過執行力沒辦法解決的問題),應該怎麼辦?很顯然地,應該事前全盤考慮可能發生的狀況,這樣的話,不管發生怎樣的狀況,都可以不慌不忙地應對。   順帶一提,我認為「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還包含了「看準時機」的意思:不僅應該看準「出戰」的時機,也要看準「避戰」的時機。關於這一點,我在第一堂課的最後也提過:在選擇研究題目時,判斷什麼問題透過努力可以解決,什麼問題即便盡最大的努力也沒辦法解決,這點相當重要。   備受矚目、時下流行的問題,乍看之下很有吸引力,但是我們的敵人(競爭對手)數量太多了。因此你必須判斷,與對手對戰時你有幾成勝算。如果不能知己知彼,就免不了重複別人已經做過的研究,這種情況放在業界的話,企業很可能會被捲入價格的消耗戰中。   如果明知道有些事的難度超出了能力範疇,就沒必要冒險,因為這種行為無異於自殺。當然,人生中或許會出現一定要分出勝負的場面,但最多也就一兩次。人生充滿了變數,也可能會有之前絕對辦不到的事情,情急之下居然迎刃而解的情況。   這種判斷只能在最緊要的關頭交給我們的直覺,但是,透過仔細蒐集和分析資訊,確實能夠提高用來評估當前狀況的「直覺」。因此,透過有意識地重複這項練習,也可以提高直覺的敏銳度。對狀況判斷得愈清楚,直覺就愈靈敏。設定了大目標之後,就要一一分解那些可能解決的問題,各個擊破。   如果明知道問題解決起來將會非常困難,還是忍不住想要嘗試,千萬不要毫無頭緒地處理。要將問題按照不同的階段進行分解,在這個基礎上能走到哪一步都可以,只要設定可以實現的目標即可。   將疑難問題按照要素進行分解再各個擊破的策略,也同樣適用於領導下屬和指導學生。不管領導者多麼有先見之明,如果不能傳達給下屬、為團隊所共用,下屬就不一定會完全按照領導者的意圖辦事。而且,就算大家都明白目標所在,如果目標太遠大、太不切實際,下屬努力的動機也會愈來愈弱。   我並不是說企業不可以制定長遠的目標,重要的一點在於,在員工完全理解目標的基礎上,在實現目標的路上設立幾個里程碑。透過一個個實現這些里程碑,最終到達目的地。這樣的話,團隊成員就能了解自己目前所處的階段以及努力的方向,進而全體成員團結一心,發揮最大的能力。

延伸內容

【推薦序】從執行者躍身為能深度思考的人
◎文/張國洋(「大人學」及「專案管理生活思維」網站聯合創辦人)   新鮮人進入職場,通常會經歷兩個演化階段。   第一個階段,通常在剛入職場的頭幾年。那時候會很希望主管在交辦工作時,能給一個明確的範圍。比方說,希望主管明確告知成果要是什麼、何時要、什麼格式、要幾份,以便集中心力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東西交出來。   如果主管要的工作有點複雜、有點非典型,可能就會開始困惑了:為何主管花很多時間跟我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我為何要花時間聽主管談對這件事的思考邏輯?一開始會疑惑,然後不耐煩,最後甚至注意力渙散,然後忍不住想問主管:「到底要我做A還是做B?你說要先理解市場狀況,是表示可以立刻開始進行,或是要等你的指示?還是要我做什麼?」   會有這種狀況,正是因為學校教育。   學校的訓練,讓很多人誤以為所有事情都有規則,畢竟考試有範圍、準備有基礎、題目也有正確答案。而這一切,無論狀況多複雜,老師都是完全理解的那個人。所以,離開學校、成為職場新鮮人後,大家對工作也有先入為主的類似期待。期待主管全知全能,先把需求想清楚,給一個範圍,員工只要快速地幫忙做好就可以了。   但是,抱持這種態度的人,很快就會在職場碰壁。這樣的人具備的只有「執行力」,等到哪一天,理解到社會重視的其實不是聽命行事的人,而是能看懂困境、問對問題、擬定策略、提出創意、帶領團隊的人時,職涯發展才會進入下一個起飛點。   事實上,只要升遷為小主管,工作的執行層面就會愈來愈少,思考與界定問題的能力需求則會愈來愈多,有愈來愈多工作,是含糊、沒有範圍、誰都沒辦法有明確答案的。這時,「思考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思考力,不是執行力!》談的剛好是如何建構思考力的方法,從「發現問題」的能力開始,逐步培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你過去很少從頭到尾思考一個毫無範圍的問題,從來沒有嘗試找出解決方案,本書將提供可依循的步驟,讓你從執行者慢慢變成思考者,甚至成為一個有思考深度的大人!

作者資料

上田正仁

東京大學物理學教授,有極深的科學造詣,並熟讀《史記》、《論語》、《道德經》等中國古代經典,從中汲取研究靈感。他打破學科界限,將嚴肅的理論物理研究,融入思考力訓練,整理出一套人氣爆表、有趣實用的思考訓練法,成為最受東大學生歡迎的思考課講師。

基本資料

作者:上田正仁 譯者:陳雪冰 出版社:商業周刊 書系:藍學堂 出版日期:2016-05-05 ISBN:9789869312806 城邦書號:5BWB0169 規格:平裝 / 單色 / 192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