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溝通談判
人才或廢柴,主管如何一句話聽出來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人才或廢柴,主管如何一句話聽出來

  • 作者:丸山貴宏
  • 出版社: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2016-01-27
  • 定價:280元

內容簡介

不用二十分鐘,問兩三個問題、憑幾句話,就可以立馬看出誰是人才。 「我對自己的溝通能力很有自信」、 「想嘗試一些新東西……」、 「我會努力」、 「希望薪水不低於前一份工作」、「對這份工作很有興趣」…… 你知道嗎?說這些話的人都不是人才,甚至會成為公司的阻力。 本書作者丸山貴宏長年任職日本最大人力資源公司Recruit集團, 擁有超過千次協助企業辨識人才的經驗, 不論內部拔擢、或是向外延攬,他可以立馬看出誰是人才, 他說,「人才」最重要的關鍵除了是否合格,最重要的是要聽出「適不適合」。 ◎自我介紹時的完美說詞,主管,你得聽出背後的意思…… .「我對自己的溝通能力很有自信。」—— 這樣說的人,通常只是單純話多、愛鬼扯而已。 .「我很擅長○○方面的工作,希望能藉此發揮專長。」—— 說自己精通什麼的人,不是他真的厲害,而是做過、有經驗而已。 .「我希望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平衡。」—— 這種人不會敬業,說這種話只表示「工作」不是他的第一順位。 ◎有工作經驗的人講這種話,當新人用就好 .「希望維持原本的薪資收入。」—— 轉行沒這種好事。只有能提供即時戰力的人,才有資格要求加薪。 .「你之前執行的企劃案成績都不錯!」「運氣好而已。」—— 說不出自己為何成功,那就問他覺得自己運氣好不好。 總是說自己運氣好的人,是不可重用的庸才、還是不可錯過的人才呢? .「還有什麼問題嗎?」「嗯,沒有」—— 沒有問題,是最糟糕的表現; 「沒有問題」=「我對這工作、我對貴公司一點興趣也沒有」。 ◎人才表現自己的方式,主管常搞錯 .「為什麼想來我們公司?」「因為之前的工作讓我覺得……」—— 為什麼離開前公司,不等於為什麼想來我公司。 .「那次的project是我一手計畫的idea……」—— 人才不跟主管講太多術語,半吊子才這樣賣弄。 .「我只想從事企劃工作,對於業務跟行銷實在沒什麼興趣。」—— 挑工作做?除非你有超乎尋常的專業。    ◎談談前一個工作的離職原因,可以聽出個性優缺點 .交談不是做簡報,除了回答問題,自說自話都是多餘。 .報告工作經歷,精英只要兩分三十秒。提供不必要的個人情報,代表他只在意自己。 .「想嘗試一些新東西」,這種人的意思是我現在很迷惘 .辭職的理由大多出在人身上,把處不來說成工作有摩擦,這是聰明人才。 對於求職者而言,有些話你得搶著說;有些問題你寧可不要回答 對主管來說,有些人你絕對不要用,又有哪些你得趕快錄取。 【名家推薦】 馬克(職場圖文作家)  李大華(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 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

目錄

前言 除了是否合格,要聽出適不適合 第一章 一句話聽出他肚子裡裝的是墨水、還是白開水     1.說自己「溝通能力好」的人,只是多話     2.「我對這工作很有興趣」,表現往往不如預期     3.一直強調自己想做什麼,當心這種人會挑工作做     4.老說自己擅長什麼,通常不是厲害、只是做過罷了     5.「想從事被人感謝的工作」,意思是之前工作沒成績     6.想做對社會更有貢獻的工作,意思是小公司待不下去     7.希望生活與工作平衡,這種人不會敬業     8.想賺更多錢?還是希望待遇不低於……?前者才是人才     9.「你可能不是很清楚……」下場是怎麼死都不知道     10.約時間和發問姿態,看出是不是人才     11.對自己提出的問題解答簡單帶過的人,只是為了問而問     12.搶話的人不是反應機敏,是沒禮貌     13.太平淡的應答,是不當一回事?還是太緊張?     14.只關心待遇福利條件,未來發展有限 第二章 有工作經驗的人講這種話,當新人用     1.自我介紹說「期許自我成長」,表示不專業、很嫩     2.沒相關經驗又想維持原本薪資,轉行沒這種好事     3.說不出為何成功、講不出為何失敗,哪個比較糟糕?     4.述說失敗經驗都跟自己無關,這樣的人不可授權     5.說不出自己為何成功,那就問他覺得運氣好嗎?     6.說「我會努力」,表示我沒想法     7.「沒有問題」,是最糟糕的表現     8.開會、面談前毫無準備,連光出一張嘴都學不會     9.面對難題,還是毫不猶豫立刻回答的人,不能用     10.真有想法的人,不會說自己很有想法,會說……     11.離職原因沒跟前任主管談過,現任主管繼續倒楣     12.看人力銀行來應徵的,千萬別這麼說     13.挑工作做,除非有超乎尋常的專業     14.「原來的公司希望我待到……」那就別來     15.欸、嘛、囉……滿口語助詞,通常腦子沒知識     16.跟上司說話時不必起立,但別靠椅背、別翹腳 第三章 「人才」表現自己的方式,許多主管常搞錯     1.讓主管記住你的重點,不能滔滔不絕     2.為什麼離開前公司,不等於為什麼想來我公司     3.能馬上成為戰力的,才有資格加薪     4.做「想做」的事情未必會有幹勁,「能做」最重要     5.強項不只要寫得漂亮,還要說成一個好故事     6.口頭報告,沒有人記得住第三個要點     7.能從結論開始報告的人,就是你渴求的人才     8.所謂「說重點」:懂得用一句話來形容     9.當我的眼神移開,你的談話就該停下來     10.人才不跟主管講太多術語,半吊子才賣弄術語     11.尊稱亂用,等同藐視     12.人才不會問「萬用」問題,不講「稍微看過」     13.「我聽說」「網路上說」,可否視為一種能力?     14.對將來毫無規劃的兩句話 第四章 談談前一個工作的離職原因,聽出個性優缺點     1.交談的語氣像在簡報,顯示心裡設防     2.打開話匣子停不住的人,不關心別人感受     3.談工作經歷,卻敘述個人遭遇──只在意自己     4.一個人的工作經歷,只需兩分三十秒     5.辭職的理由絕對不能是理念不合     6.「想嘗試一些新東西」,意思是我很迷惘     7.把「處不來」說成工作有摩擦,聰明人才     8.應徵動機和公司強項無關,是人力非人才     9.想貢獻社會還是貢獻國家?你要選後者     10.「有沒有想補充的?」意思是沒問出想聽的     11.你準備的資料不必全部說出來     12.在交談當中埋伏一些關鍵字,觀察反應     13.伸張員工權益的人,通常已經比別人得到更多 第五章 他的雄心壯志是實力,還是會成為你的阻力?     1.面談的目的不是問出能力     2.問他:「你的看法為什麼跟人家不一樣?」     3.想談公司文化的人,不知道自己想了解什麼     4.「有打算日後自己創業嗎?」     5.說出「血汗企業」四個字的人,要慎用     6.覺得不值這薪資的人,用了只會不歡而散     7.「我跟○○很熟」的人,不能用     8.讓公司的櫃台美少女發表觀察感想     9.怎麼抓出雙面人?     10.待過大企業的人,中小企業要慎用     11.怎麼試探對方是否不懂裝懂?     12.遲到是大忌,怎樣算遲到?     13.談話缺乏反應,表示缺乏幹勁     14.表情豐富能讓人感覺能力很強     15.皮笑肉不笑的樣子是……

序跋

除了是否合格,要聽出適不適合
  首先容我自我介紹。我之前曾在Recruit集團(編案:日本最大人才仲介服務公司)任職,擔任人力資源相關工作長達七年,當中包括採用應屆畢業生、二度就業者、來自海外的人才等。之後,一九九三年獨立創業,成立了KREIS & Company公司。   目前,我的公司主要提供三十歲以上,希望轉換工作跑道的職涯諮詢,並介紹工作機會,給予面試時的建議。同時,也接受企業委託,介紹適任的人才。一年內,總計大約會協助二千名以上的求職者進行面試,並參與二百件以上的人事專案。我本身也以社長身分,出席公司相關面試活動,至今已參與過上萬次的面試。   由於職務上的關係,我長年擔當面試官,並以輔導者的立場面對工作者,在與他們深談後,察覺到工作者與主管之間,想法上有著驚人的差距。   本書就將針對當中的差距,以我過去的工作經驗來分析、探討,受雇者所說的話,可能帶給主管什麼印象及感受?特別是在面試時,只要事先了解對方想法上的差異,就能盡量避免失言。 舉例來說,許多人可能認為找工作就像考試一樣,只有及格與不及格,不過,看在主管眼中並非如此。他們心裡想的通常是:這是一場為了互相確認是否適合這份工作的溝通。   因此,工作者最重要的不是能言善道,讓自己獲得高度評價,以爭取工作機會,而是讓對方更認識自己,也藉機充分了解這家公司。這將有助於雙方提升未來合作的滿意度。   若本書能成為讀者迎接理想工作、找到好人才的契機,那將是我無上的榮幸。

內文試閱

  說自己「溝通能力好」的人,只是多話   每天面對人事問題的主管,工作上的最大關鍵就是溝通能力。他們總是反省、學習、思考著有關人際溝通的課題。所以,在該領域的專家面前,還是別一派輕鬆的說,「我對自己的溝通能力很有自信」比較好。   事實上,許多菜鳥就時常因為溝通技巧不足,而遭到上司質問,例如:你寫的這份評量報告,到底想表達什麼?關於○○的意願,你有好好問過嗎?這個回答是什麼意思等等。因此,對曾被這樣磨練出來的主管說,「我對自己的溝通能力很有自信」,對方可能會心生不悅,覺得你憑什麼說的這麼簡單。   確實有些人的話術特別高明,但那並不表示他擁有優秀的溝通能力,只是突顯自己的談話技巧罷了。如果想強調自己的這項優點,可以說:「我對工作簡報很有自信。」或是:「我常被說嗓門大,表情也很豐富,特別擅長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應該以一句簡單的溝通能力,就涵蓋所有。   再說,溝通能力的好壞,不該由自己來評斷,而是周遭的人在跟你談話之後,所給予的評價。若從自己口中說出來,難免令人存疑。如果是剛畢業、甫踏入職場的年輕人,或許會讓人莞爾一笑,覺得年輕人真是衝勁十足!但如果是從有社會經驗的人口中說出,就不怎麼令人讚賞了。   老說自己擅長什麼,通常不是厲害、只是做過罷了   從有三年左右工作經驗的年輕人口中,說出「擅長」這個詞,實在叫人難以信服。而且,一旦詳細詢問工作成果,這類人大多很難列舉出實際成績。   與這句話類似的,也包括「我覺得從現在的工作上已經學不到什麼」。二十幾歲的人要是這樣說,會令人忍不住想挖苦:「喔?那你的工作能力還真是優秀呢!」   這麼說的人,大多是對現在的工作環境生膩,至少從主管的角度看來會覺得如此。在一家公司待了兩、三年,便覺得膩、想轉換跑道,這樣的人又有哪間企業願意雇用呢?   也正因為缺乏對工作深感自豪的精神,才會說自己擅長什麼、這種欠缺謙虛態度的話。這樣的發言,等於向對方表示:「我一直以來都對工作沒什麼想法,只是機械式的完成分內工作。」   在我審閱一些近四十歲工作者的職務經歷時,常看到真的很擅長某個領域的人,但越是這樣的人,越會語帶保留、謙虛的說:「沒有啦,我只是待在這個業界比較久而已。」並不會特別誇口自己在工作上的表現。   想賺更多錢?還是希望待遇不低於……?前者才是人才   許多人在沒有仔細思考下,會說出「希望維持現在的收入」這種話。   把維持現在的收入視為理所當然,這種想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如果希望維持現況,必須清楚交代其中的原因跟依據。如果應徵者把維持現狀視為理所當然,或回答:「嗯……因為我之前一直是拿這個薪水」、「因為已經有一定的工作經驗,薪水也希望有一定水準」這類缺乏說服力的說詞,都很難讓企業方接受。   大多數人即使薪水稍微調降,生活上也不會產生多大問題。不過有些家庭並非如此。例如一名年薪400萬日圓(約新台幣120萬元),太太是家庭主婦、有好幾個小孩的上班族,在轉職面試中,就不應該單以希望維持現在的收入,來表達自己的期望,而要詳細敘述家庭現況。   直接回答「我想賺更多錢」的人,反倒比較受企業歡迎。只不過,「我希望能拿到更多薪水」跟「我想賺更多錢」的意思,大不相同。希望拿更多薪水,重點在於主張個人權利;想賺更多錢,則有努力提升薪資水準的積極涵義。   自我介紹說「期許自我成長」,表示不專業、很嫩   剛從學校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若主動表示希望能獲得自我成長的機會,這句話絕對沒有太大問題。但若是有經驗的社會人士這樣說,給人的觀感就大不相同了。   應徵者如果說:「貴公司這份工作對我而言深具挑戰性,由於業務內容必須獨當一面,我認為這是能促進自我成長的工作機會。」這樣的表現方式,主管肯定會欣然接受。   當企業雇用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員工時,需要的是專業能力,因此透過徵才來尋找具備該能力的人才,並根據其能力,提供等價的薪水。所以,面試應該是專家與專家之間的對話,而專家絕對不會脫口說出,希望能追求自我成長這種話。說這句話的同時,等於表明自己不是稱職的專業人士。   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應優先表達「我可以提供這項專業」、「我能為公司做什麼」,並非希望在公司學到什麼、期許能自我成長之類的願景。   主動展現供給的立場,表達自己的強項,才能建立專家之間的供需關係。   沒相關經驗又想維持原本薪資,轉行沒這種好事   只有能提供即時戰力的人,在轉職時才能要求薪資有明顯的調漲。當上班族轉換工作跑道時,由於對工作內容缺乏實務經驗,收入比原來的少,在所難免。有些企業甚至會將薪水調降成跟社會新鮮人差不多,關於這點,在規劃轉職時,便要有心理準備。   只不過,還是有不少計畫轉換工作跑道的人,沒有做足這方面的功課。明明對應徵職務毫無經驗,卻強調希望能維持現在的收入。能一邊維持原本收入,又能一邊累積新的工作經驗,老實說,世界上沒有這種爽缺。   在年近30,到大約32、33歲的這段年紀,許多人內心都會浮現這種想法:「雖然我對現在的工作沒有特別不滿,但這份工作真的適合我嗎?我的人生有沒有其他可能?」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對了,我當初原本想做○○,卻陰錯陽差進了現在的公司。現在應該好好把握機會,再度追尋夢想!」然後不顧後果的決定換工作。   「沒有問題」,是最糟糕的表現   當主管的提問告一段落,並問到有沒有什麼問題時,有些人會回答:「不,沒有。」或是:「你說明的已經很清楚了。」當我聽到這種回答,其實都滿驚訝的。因為這就像在表明:「我對你們公司一點興趣也沒有。」   常有人把就業比喻為結婚,而面試大概就是相親的階段。在相親的飯局上,如果你主動問對方:「你有沒有什麼問題想問我,或是想進一步了解的?」相親對象卻回答:「不,我沒什麼想知道的。」當下你會有什麼感覺?是不是會有些沮喪,心想原來這個人對我一點感覺也沒有。   況且,一般人很難對對自己沒興趣的人產生好感。大多時候,都是因為對方主動展現對自己的興趣,才想進一步交流。   提問的重點在於,什麼是你真正想知道的事。如果你喜歡熱鬧、喜歡認識新朋友,想知道公司內部是不是常辦活動、聚會,便可以直接詢問主管。對方可能會回答:「公司聚會?我們還滿常辦相關活動的。為什麼會想問這個問題?」   「因為我很喜歡認識新朋友,也很容易跟人打成一片,希望公司內部常有活動和聚會可以參加。」透過這種輕鬆的對話,也可以稍微拉近你與主管的距離。   人才不會問「萬用」問題,不講「稍微看過」     當主管問還有什麼問題時,很多人會提出:「貴公司的優勢是什麼呢」、「公司今後的營運方針」、「請告訴我貴公司的企業文化」等問題。可是,這些可以說不管是誰、不論對哪個公司都能用,是層級較低的「萬用」問題。   當然,也不是說不能問,重點是要看你怎麼問。   「我看過官方網站,覺得相對於○○○,△△△正是貴公司的強項所在,除此之外,請問其他的強項還有什麼呢?」   「在官方網站上提到,作為今後營運的方針,特別在○○○上投注了更多的心力,這是要將△△△當作×××推廣出去,我這樣的理解沒錯吧?」   「我聽到有分一次面試跟二次面試,我覺得非常有○○○的辦公室風格,可以告訴我貴公司的企業文化嗎?」像這樣子,提出具體的問題。   連我在自己公司面試新人的時候,都曾因為連續被問不具體的問題,而開始不耐煩。因此我當時便試問:「請問你看過本公司的官方網站了嗎?」對方竟然回答:「有,稍微看過。」老實說,這十分不像話。   一個人的工作經歷,只需2分30秒     一個人的工作經歷再怎麼精彩,最好都不要超過2分30秒。我將這個法則稱為2分30秒法則;一般人與初次見面的人,能耐著性子聽完對方話的時間,大約不超過這個時限。而事實上,我曾經在某本心理學書籍中,看過類似例證:人類要全神貫注傾聽初次見面的人說話,極限大約只有2分30秒。   人這種生物,基本上是藉由多次反覆接觸,來建立彼此之間的基礎關係,時間久了,自然會對他人產生興趣,進而想了解對方的嗜好與個性。不過,若是初次見面的人,通常會下意識的保持警戒,只要對談超過3分鐘,往往會令人感到焦慮或厭煩。雖然聽一些出類拔萃的工作者暢談經歷,多半感到十分有趣,但即使如此,一旦超過5分鐘,就只會讓人覺得疲憊不已、興致全消。   不過,對於那些頻繁面對人事異動、轉換跑道,或工作成就輝煌的人來說,如果每件豐功偉業都必須詳加說明,即便有再多時間也不夠。這時,就不需要另外贅述背景,反而要盡可能把握時間,詳述想說的重點事項,保持內容簡單扼要,有條有理的依序說明,才是明智之舉。倘若主管聽到感興趣的內容,自然會發問,而相關背景的補充,留待那時再述也不遲。

延伸內容

你到底有沒有自以為的那麼優秀?
◎文/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   從以前到現在,找工作就是一件讓人感到壓力很大的事情。無論你過去有多少年資歷,一旦要求職,就必須透過履歷表、面談,讓未來的雇主秤斤論兩,評估你究竟有沒有自以為的那麼優秀。而且,這個過程有一點像是黑箱作業,常常還有幾分諜對諜的味道。   正因為太過神祕,很多雜誌、書籍、業界前輩或職場專家,會傳授各式各樣的「撇步」,教你如何在甄選中脫穎而出:不要在面談時批評前公司或前主管、不要一開口就詢問薪資福利、不要說自己沒有經驗但願意學習、不要遲到、把手機關掉、穿著合適的服裝……。   我從年輕時就是個不太受教的人,這反映在很多地方,也包括選書和讀書的偏好。我幾乎不閱讀那些「教人家怎麼生活」的書籍,無論是如何理財、該去哪裡玩、怎麼樣才會成功、怎麼吃才會瘦……,我都敬謝不敏。當然也包括,那些如何寫履歷表,或是如何與人面談的書籍。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在職場上看過、聽過、或親身經歷的故事越來越多,我慢慢發現,很多職場前輩給的建議,其實背後真的有其道理、也都真的管用。   初讀本書的幾個章節,第一個念頭是「哇哩咧!講得也未免太直白了吧?」不過越往下讀越覺得有趣,那個「沒錯沒錯,真的就是這樣」的感覺,一直從腦中跳出來。   作者丸山貴宏從事人力資源顧問工作多年,協助過很多上班族轉職,也面試過非常多應徵者。書中提到的許多觀察和經驗,乍看之下有點傷人,但那些真的就是很多主管會放在心中、卻不會說出口的實話。在找工作時說自己希望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這大概是當今職場的顯學,也沒有主管敢告訴你,你的想法不對(敢說你不對的公司,大概很快就會被貼文到網路上,底下還附上一大串慣老闆或是血汗公司的惡評)。但主管不說,卻還是會在心裡打個叉。   我也是當主管的人,在我部門裡,加班是非常非常偶而才會發生的事,但就算如此,我也不希望發生當明天是發薪日、今天碰巧人事系統當機,而同事卻恰巧告訴我:「對不起,我在面試時就提過我不能配合加班。」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你可以不認同主管的見解,卻不能不了解他們怎麼看待你。這就是那樣的一本書。   (本文作者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為跨國公司的人力資源主管。面試超過500位應徵者,資遣過的人也超過200人。2006年,因緣際會開始的「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部落格」[wjchang.pixnet.net/blog],對於職場生存提出很多銳利的觀察與見解,得到上班族、社會新鮮人的強烈共鳴,擁有超高人氣。著有《揭密!萬惡人資主管的良心建言》。)

作者資料

丸山貴宏

KREIS & Company公司社長。   一九六三年生於日本京都,於一九八六年自滋賀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進入Recruit集團,負責人力資源相關工作長達七年,期間積極採用應屆畢業生、二度就業者、來自海外等等人才,從人力資源面協助企業急速成長。其後於一九九三年獨立創業,成立KREIS & Company公司,協助上千家企業進行人才招募、面試的相關工作。至今已有上萬次的現場面試經驗,同時也提供轉換業界跑道的職涯諮詢。由於業界經驗豐富,轉職仲介與面試的詳盡諮詢,在業界獲得相當高的評價。著有《職涯發展諮詢》(翔泳社出版)。

基本資料

作者:丸山貴宏 譯者:林佑純 出版社:大是文化 書系:Biz 出版日期:2016-01-27 ISBN:9789865612283 城邦書號:A9400066 規格:平裝 / 單色 / 20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