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文學小說 > 推理小說 > 歐美推理小說
繁花將盡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夏日已遠,繁花將盡……」卜洛克這部於九一一後寫成的新書,標題源於愛爾蘭民歌〈丹尼男孩〉,故事也迴繞在「悲傷、失落和死亡」的主題上。卜洛克寫到,九一一已成為紐約市的歷史關鍵,一切都以此作為分水嶺。他的前作《小城》企圖描繪紐約面對變故的調適歷程;到了《繁花將盡》,故事主角馬修和伊蓮,如同任一個紐約人,儘管生活在雙塔頹倒的陰影下,日子仍還是要繼續。 幾年前丹尼男孩因為結腸癌開了刀,又做了些之後的治療,我猜想是化療吧。這個病讓他明白了自己終有一死,而他的回應方式非常有趣:他製作了一份名單,列出所有他認識而死掉的人。伊蓮問他是不是還繼續在記那份名單。 我已經放棄了,他說,只要時間夠久,我都一直沒復發,我就可以開始相信自己大概擊敗那個混帳病了。不過真正讓我放棄的是世貿中心。雙塔垮掉兩天後,街角那個傢伙,我每天回家路上會跟他買一份報紙,到現在為止有二十年了,結果他現在告訴我,當時他兒子就在北樓裡,他媽的就在被飛機撞上的那一樓。我認識那個小孩,他小時候每星期六都會幫他父親弄星期天的《紐約時報》,把各個版夾成一份。湯米,這他名字。那天我回家,想把他列入我的名單,然後我心想,丹尼,你他媽以為自己在幹嘛?那些人死得快到你都來不及寫下來。

內文試閱

  我醒來聞到咖啡香,到了廚房,伊蓮已經幫我倒了一杯,烤箱裡面有個英式鬆餅。電視機開著,正在播放的節目是《今天》,主播凱蒂.庫瑞克看著來賓侃侃而談他那本討論蘇丹所發生的種族滅絕事件,正試圖表現得開朗而得體。   伊蓮說。「那個可憐的笨蛋。他正在上全國電視網,他寫了一本主題嚴肅的書,可是所有人只會注意到他戴了頂假髮。」   「而且品質還不太好。」   「如果是頂好假髮,」她說,「我們就不會那麼輕易看穿了。而且你想想頭皮上黏著那塊死麝鼠似的玩意兒,在攝影棚的燈光下會有多熱。」   她喝了杯咖啡,但沒吃早餐。她正要去上瑜伽課,一星期去上兩天或三天,她覺得空著肚子去上課會更有用。她在八點十五分前出門,結果後來證明,真是幸好。   因為八點二十五分插播本地新聞時,她不會在場看到。我原先漫不經心聽著,但聽到的內容讓我豎起了耳朵。一個女子在曼哈頓被殺害,不過沒說是誰或哪裡。這不稀奇,這個城市很大,這個社會很險惡,但有個什麼讓我轉到「紐約第一」,這個地方新聞台會二十四小時持續播報本地新聞,我等完市長發表一份聲明和一個樂觀的天氣預報,外加幾則廣告後,一個沒出現在鏡頭裡的記者報導著一名未婚的曼哈頓女子被殘忍的凌虐謀殺,我的心情往下沉。   然後她所居住那棟大樓的畫面充滿螢幕,這不表示那一定是她,她不是唯一住在那棟大樓裡的人,或許也不是裡頭唯一的單身女子。不必然是她,可能是另有其人被發現裸身陳屍在臥室裡,而且是在記者陰沉的形容為「一個顯然馬拉松式的凌虐和侵害」之後,被刀刺死。   可是我知道那是她。   報導中說,她的名字要等到通知近親後才能確定。她有任何親人嗎?我不記得了,也不確定自己是否曾經聽說過。我記得她父母好像過世了,她也沒有小孩。她前夫還在嗎?警方會需要通知她前夫嗎?或者她有兄弟姊妹嗎?   我拿起電話,撥了一個熟記腦中的電話,一個不認識的聲音說,「刑警隊辦公室,」我才想起星期五已經過了,喬.德肯已經不在中城北區分局了。我認識那個局裡的其他兩三個警察,不過不熟。而且這不是他們負責的案子,因為沒發生在他們的轄區。換了喬會幫我打幾個電話,但我不能期望那裡的其他人肯替我費這個事。他們只知道我是喬的一個朋友,一個當過警察沒幾年、辭職已久的傢伙,他們什麼也不欠我。   我還認識什麼人?我曾密切合作的上一個警察是西一二六街二十六分局的伊拉.溫渥斯。案子解決後——事實上,那案子比較像是自行解決的——我們又聯繫了一次,他喜歡來我們公寓拜訪,說伊蓮的咖啡是全城最棒的。   可是我們沒有繼續保持聯絡,只有聖誕節寄寄卡片,而且現在打電話給他也沒用,因為案子也不是發生在他的轄區。   不過我有她的電話。我撥了號,如果她來接電話,我可以掰出其他事情來想。但我很清楚她不會來接了。   鈴響到最後,轉到語音信箱,於是我掛斷。   早晚警方會設立檢舉電話,會有一個專線讓人打去提供這個案子的線索,可是現在電視新聞還不會出現這類報導。我知道這個案子發生在哪個分局的轄區,我自己也曾在那個分局服務幾年,不過當年的同事早就失去聯絡了。案子可能也不會歸他們管,重案組說不定會接手,可是分局警察是第一批趕到現場的,應該有人知道些什麼。   我查了電話號碼,一個正好在辦公室的警探接了電話。我沒等他問,就報上我的名字和電話,告訴他我在新聞裡看到有個女人在他的轄區被謀殺。我認得那棟大樓,我有個朋友就住在裡面,但是我沒聽到受害者名字,很擔心就是我那朋友。   他叫我等一下,稍後回來說,他們還沒公布受害者的名字。   我說我可以理解,我自己以前也當過警察。如果我告訴他我朋友的名字,他能否告訴我受害者是不是她?   他考慮了一下,然後決定這樣應該沒關係。我把她的名字告訴他後,電話彼端傳來的片刻沉默便足以回答了。   「我真不願意說,」他說,「不過我手上的名字就是這個。你要不要等一下?我幫你接到管這個案子的人。」   我等著,然後我猜他幫我轉接前,向負責的人簡報了一下。他名叫馬克.瑟斯曼,他和他的搭檔被指派負責這個案子,所以如果沒有其他人接手,案子就歸他們管了。   我會不會是她的親戚呢?我說我不是。那麼我可以聯絡上任何被害者的親戚嗎?我說沒辦法,也不確定她有任何活著的親人。我沒提到她前夫,因為我不確定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在哪兒,甚至是不是還活著。   「我們找了個鄰居幫我們指認,」他說,「而且她長相就跟她抽屜裡身分證件上的照片一樣,所以她的身分其實沒有問題。不過你來做個正式的認屍會更好,假如你不介意的話。」   屍體還在公寓裡嗎?   「不,一等法醫檢查過,拍完照片後,我們就把她移到這裡了。她現在在停屍間,那是在⋯⋯你知道在哪裡的。」   我的確知道。我說我可能會耽擱一下,得先等我太太回家。他說沒關係,不急。   「無論如何,我想跟你好好談一談,」他說。「在你認屍之前或之後都行。如果你認識這個女人,也許你可以指點我們一些有用的方向。」   「如果我能幫上忙的話。」   「因為我們還沒拿到鑑識科的初步報告,但看起來那個王八蛋沒留下什麼物證。地板看起來乾淨得簡直可以吃掉似的。這是指如果你有胃口的話,但你不會的,只要你看過他怎麼對待她,就 不會有任何胃口了。」   ∞   我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我反常的又給自己倒了杯咖啡,可是我已經覺得自己喝了太多咖啡了。我倒了咖啡,再度打開電視,其實電視裡所講的根本不會比瑟斯曼所告訴我的要多。那名路況報導主播的聲音讓我心煩,於是他還沒講完,我就又關掉電視了。   我不斷拿起電話話筒又放下。我到底想打給誰?又能說什麼?有一度我撥瑟斯曼的電話撥到一半,才想到自己在幹嘛,於是又掛斷。我能告訴他什麼?說我可以猜到是誰幹的,可是我不知道凶手的名字,也不曉得要去哪裡找他?   我看著電話,一個號碼忽然閃進腦海裡,我好幾年沒打過了。那是吉姆.法柏的電話,我向上帝祈求,真希望能撥那個號碼,聽到我已故的戒酒輔導人的聲音出現在電話彼端。他會跟我說什麼?很簡單,他會告訴我不要喝酒。   我不想喝酒,根本沒意識到這點,不過現在我只是很高興伊蓮和我向來不在家裡放任何酒精飲料。因為人們為什麼要製造威士忌、裝進瓶子裡?不就是為了像眼前這樣的時刻嗎?   我還可以打給幾個戒酒無名會的朋友,有男有女,他們一定也會告訴我不要喝酒。可是我不打算喝,也不想跟他們講話。   我打給阿傑,跟他稍微講了目前的情況。他說,「噢,大哥,真是太可怕了。」   「是啊,的確是。」   「我開了電視,聽到他們播報了這條新聞,可是完全沒把事情連在一起。」   「嗯,你怎麼想得到呢?」   「該死,我覺得好難過。」   「我也是。」   「伊蓮在家嗎?」   「她去上瑜伽課了。應該隨時會到家了。」   「除非她直接去店裡。你要的話,我就過去,陪你等她回家。」   「你不必過來了,我沒事的。」我說。   「你改變心意的話,打電話說一聲就是了。我要不了一分鐘,就可以結束這裡趕過去的。」   我掛了電話,試了伊蓮店裡的號碼。我不認為她會過去,她很少在十一點之前開門,不過還是有可能。電話答錄機接了電話,我試著維持正常的聲音,告訴她是我,如果她在的話,請她接電話。沒人接,我很高興。   幾分鐘之後,我聽到她的鑰匙插進鎖孔。   她開門時,我正站在離門數呎之處,她一看到我的臉,就曉得有事情不對勁了。我叫她進來,接過她手裡的運動包,叫她坐下。   我不懂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坐下,我們說,指著椅子。你現在坐著嗎?我們透過電話告知壞消息時,都會這麼問對方。這有什麼差別?我們真擔心我們講的話會擊倒對方嗎?有很多人聽到壞消息時,會倒下去受傷嗎?   振作一點——我們會這麼說。好像這麼說就真能讓人振作,好像這樣就能讓人對噩耗有心理準備。   「電視新聞播了,」我說。「摩妮卡死了。她被謀殺了。」   ∞   屍體其實沒準備要讓人看的。驗屍還沒完成,一個女人看起來一副已經花太多時間在死人堆裡打滾的模樣,她讓我們稍等,然後帶我們進入一個大房間,來到一張桌前,上頭一張素白床單蓋著一堆隆起物。她把頭部掀開,沒錯。那是摩妮卡。   「啊,不,」伊蓮說。「不,不,不。」   出來後她說。「我最要好的朋友。我這輩子最要好的朋友。我們每天都講話,沒有一天不講。現在我要找誰說話呢?好不公平,我已經老到沒辦法再交一個最要好的朋友了。」   一輛計程車駛過來,我揮手攔下。   ∞   我本來不想帶她到停屍間的,可是我也不想留她一個人在家。而且反正不是我能決定的,是她做決定,而且很堅決。她想跟我在一起,而且她想去看她的朋友。在停屍間裡,當那個女人警告 我們說屍體的樣子不會好看,我曾告訴伊蓮,她不是非看不可。但伊蓮說她要看。   在計程車裡她說,「這麼一來就成真了。這就是為什麼葬禮時棺材要打開。這樣你就會曉得,會接受這個人已經死了的事實。否則我心底總是難以相信她真的走了。我會一直以為可以拿起電話,撥她的號碼,就可以找到她。」   我什麼都沒說,只是握著她的手。車子又開過一個街口,她說,「在某個層面上,我反正是會相信這個事實的。但如果沒有看過她甜美的臉,總是會差那麼一點。啊,老天,馬修。」   ∞   我見到馬克.瑟斯曼的第一個感覺是他太年輕了,而第二個感覺是第一個的修正版,那就是他大概就是我辭掉警察工作時那個年紀。他個子不高,發達的上半身顯示他常做重量訓練,深褐色的眼珠很難看透。   他是大學畢業,現在好像不稀奇了。我不認為我念警校時班上有任何一個人上過大學,更別說大學畢業。警校裡有種普遍的觀念,認為上大學對當警察沒好處,你會學到太多錯誤的觀念,而正確的觀念又學得不夠多,於是你只會變得很孬種,而且滿腦子毫無來由的優越感。當然,這些都是狗屁不通,不過我們對大部分主題的想法,也多半同樣是狗屁不通。   他在布魯克林學院拿到歷史和社會學雙主修學位,畢業後申請到幾所研究所,但他發現自己並不想以教書為業。他去紐約市立大學的「約翰.傑刑事司法學院」修了幾門研究所課程,決定這是他感興趣的領域,但他不想研讀,他想投身其中、親身去做。那是十年前的事情了,現在他已經升到警探,在格林威治村西十街的第六分局刑警隊裡有個辦公桌。   他坐在辦公桌後面,我們在桌前的椅子上坐了下來。「摩妮卡.綴斯科爾,」他說。「我們另外也找到一些證件,上頭說她是摩妮卡.威布里吉。」   「那是她前夫的姓,」伊蓮告訴他。「她從沒用過。」   「她離婚後,又回去用她娘家的姓了。她是最近幾年離婚的嗎?」   「喔,老天,不是。十五年前嗎?至少是,或許二十年吧。」另外,不,摩妮卡沒跟德瑞克.威布里吉保持聯絡,她也不曉得要怎麼聯繫他,或他還是不是活著。   「這個姓很少見,」瑟斯曼說。「如果有任何必要找他的話,電腦搜尋可能查得到。我想你說過,她正在跟某人交往。」   「對,他非常保密。」   「你應該沒見過他吧。」   「沒見過,她連他的名字都不肯告訴我。一開始我猜想是因為他已婚,雖然過去幾年我們見過好幾個她的已婚男友。」   「她常這樣嗎?跟已婚男人交往?」   這應該是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但伊蓮不希望人家以為她的朋友很放蕩,或來者不拒。「如果她在跟某人交往,」她想了一會兒才說,「通常我們後來會發現他是已婚男子。」   「她一直都犯同樣的錯嗎?」   「不,她喜歡這樣。她不想再結婚了,不想只專屬於另外一個人。」   「這位神祕男子,她跟他交往多久了?」   「沒多久。兩個星期嗎?三個星期?總之,不到一個月。」   「你對他知道些什麼?」   「喔,老天,我想想。他非常保密,他有時得出城去,沒辦法告訴她要去哪裡。她感覺他是在替政府單位工作,或其他國家的政府。你知道,就像某種情報員。」   「她跟你描述過這個人嗎?」   「他穿得很體面,打扮得很整齊。可是她交往的都是這類人。喔,我想到了,他留了小鬍子。」   「嗯,那就對了。」他放下筆,抬頭看著我們。「昨天晚上九點半或十點時,門房讓一個人上樓去她公寓。這傢伙告訴門房他的名字,然後她說讓他上來。」   「如果他把名字告訴了門房——」   「是啊,唔,我想我們很幸運,這個天才竟然記得小鬍子的事情。還有花。」   「花?」   「這點確認了,因為我們發現壁爐架上的花瓶裡插著鮮花。他一定是兩手都拿著東西,因為他等電梯時,得把某樣東西放在地上,才能摸他的小鬍子。」   「他把某樣東西放在地上,才能摸他的小鬍子?」   「比較像是整理。你知道,就像這樣。」他大拇指和食指合在一起放在他光滑的上唇中央,然後兩指打開。「上樓前先確定一下自己的外表沒問題。總之,這就是為什麼——」他看了看筆記——「為什麼賀克特.魯伊斯會注意到他有小鬍子。」他看著伊蓮。「她對他的外表只提過這些嗎?說他穿得很體面、留了小鬍子?」   「我只記得這些。她說過他是個好情人。非常猛,非常有想像力。」   「還比她原來所知的更猛、更有想像力呢。」她一臉疑惑看著他,然後他說。「雖然我們想保密,但反正你們很快就會從媒體上得知了。她手腕和腳踝上都有捆紮過的證據,她的嘴巴上也有膠帶的殘留物。她迷上這類東西嗎,你會不會剛好知道?」   「她已經不年輕了,也見過不少世面,」她告訴他。「而且她獨自住在格林威治村。我的意思是,你自己想想看就曉得了。」   「好吧,可是——」   她搶在他前面。「我不認為她有怪癖,」她說。「我不認為她迷上任何特定的事物。我想,你知道,如果她喜歡某個男人,而他想做些什麼,她不會尖叫著跑掉說要找媽媽。」   「這只是一種形容,對吧?因為我查到她的父母都已經過世了。」   「是,很久以前了。」   「你不曉得她有任何親人嗎?」   「她有個哥哥,已經死了。不曉得哪裡可能還有一個阿姨或表親吧,不過我都不清楚狀況。她都沒聯絡了。」   他說,「既然她沒迷上被捆綁、性施虐與受虐,或隨你怎麼稱呼的那些,那麼其實就正好符合我們蒐集到的資料,」他對著我說,「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碰過這種事,不過如果你在這個分局待過,你就一定碰到過。任何稍微有怪癖的人,就會有滿滿一整個衣櫃的工具,皮革和橡膠製品、面具、鍊子,你簡直會覺得這些工具對他們比用來做的那些事情還要重要。她半樣都沒有,沒有手銬,沒有鞭子,沒有那些垃圾。倒不是說——」他頓了一下,笑了。「你看過影集《歡樂單身派對》嗎?我正打算說『倒不是說那有什麼錯。』你還記得那集嗎?」〔譯註:這集《歡樂單身派對》中,主角傑瑞和喬治因為亂開玩笑,陰錯陽差被一位女記者誤以為是同性戀伴侶,進而公諸媒體。兩人一路疲於奔命的向各方解釋,卻愈描愈黑。傑瑞在澄清自己不是同性戀者時,總要附加一句「倒不是說那(同性戀)有什麼錯」,而親友們閱報後震驚的向兩人詢問時,態度有責難有諒解,但總不忘附加一句「倒不是說那有什麼錯」,以示自己對同性戀者並不歧視的「政治正確」立場〕   「記得。」   「對不起,我沒有輕佻的意思。看起來,是他把他認為需要的東西帶去的,事後又全部帶走。她說過他很愛乾淨嗎?你會認為他是全世界異性戀男子中最愛乾淨的。那裡有一瓶酒,義大利餐後酒。我不曉得把酒名抄在哪裡了。無所謂,只是一瓶很花俏的酒。我們認為是他帶去的,還有那把花,他們各自喝了一點,他離開前把瓶子和酒杯都擦過了。他什麼都擦得乾乾淨淨,據我們能找到的,他在整個公寓裡頭都沒有留下一枚指紋。等我們清查完畢後,可能會在哪裡找到半枚指紋,通常都會的,不過我得說,我不會太指望。」   「因為他很愛乾淨。」   「他甚至還用了吸塵器。樓下的鄰居在午夜時分聽到了吸塵器的聲音。他不打算去抱怨,因為也沒那麼吵,只不過覺得意外而已。顯然半夜用吸塵器不是她的作風。」   「她可能從沒用過吸塵器,」伊蓮說。「她僱了個清潔女傭每星期來一次,吸塵是女傭做的事。」   「那個女傭離開時,或許也不像那傢伙還把吸塵器的集塵袋給帶走。她以為他是某種政府的情報員嗎?唔,如果他不是,那也可能當過。他真的是行家,不會留下任何能追蹤到他身上的東西。你知道那個有關鑑識科的電視影集嗎?後來又有另外一套在邁阿密的版本,不過沒那麼好。原始版很棒,不過我得說,我真希望那個影集停播。」   「因為它會提供人們構想嗎?」   「不,那些瘋子本來就存在,根本不必你提供他們構想。他們光靠自己就能想出一大堆主意來。那個影集真正的影響,是讓他們很難被抓到。裡頭會教他們不要犯哪些錯。」   「你覺得這個人應該就是從電視上學來的嗎?」   「不,我不覺得。我不曉得自己對這個傢伙怎麼想。那是我這輩子見過最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現場。我不想描述細節,也很遺憾史卡德太太得聽到任何一丁點,可是他凌虐了那個女人很長一段時間,才動手殺了她。然後他把那個地方收拾得乾淨無瑕,一切井井有條,然後她裸身死在中間,就像那個畫家,那個法國人⋯⋯」   「馬格利特,」她說。

作者資料

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1938年出生於紐約水牛城。除了極少時間之外,卜洛克幾乎都定居於紐約市內,並以該城為主要背景,從事推理文學創作,成為全球知名推理小說家,因而獲得「紐約犯罪風景的行吟詩人」美譽。 卜洛克的推理寫作,從「冷硬派」出發而予人以人性溫暖;屬「類型書寫」卻不拘一格,常見出格筆路。他的文思敏捷又勤於筆耕,自1957年正式出道以來,已出版超過50本小說,並寫出短篇小說逾百。遂將漢密特、錢徳勒所締建的美國犯罪小說傳統,推向另一個引人矚目的高度。 卜洛克一生獲獎無數。他曾七度榮獲愛倫坡獎、十次夏姆斯獎、四次安東尼獎、兩次馬爾他之鷹獎、2004年英國犯罪作家協會鑽石匕首獎,以及法、德、日等國所頒發推理大獎。2002年,繼1994年愛倫坡獎當局頒發終身大師獎之後,他也獲得夏姆斯終身成就獎。2005年,知名線上雜誌Mystery Ink警察獎(Gumshoe Award)同樣以「終身成就獎」表彰他對犯罪推理小說的貢獻。 「馬修.史卡徳」是卜洛克最受歡迎的系列。透過一名無牌私家偵探的戒酒歷程,寫盡紐約的豐饒、蒼涼和深沉。此系列從一九七○年代一路寫到新世紀,在線性時間流淌聲裡,顯現人性的複雜明暗,以及人間命運交叉的種種因緣起滅。論者以為其勝處已超越犯罪小說範疇,而達於文學經典地位。 相關著作:《屠宰場之舞(紐約犯罪風景塗繪全新設計版)》《行過死蔭 之地(紐約犯罪風景塗繪全新設計版)》《刀鋒之先(紐約犯罪風景塗繪全新設計版)》《酒店關門之後(紐約犯罪風景塗繪全新設計版)》《八百萬種死法(紐約犯罪風景塗繪全新設計版)》《謀殺與創造之時(紐約犯罪風景塗繪全新設計版)》《馬修‧史卡德自傳》《黑暗之刺(紐約犯罪風景塗繪全新設計版)》《在死亡之中(紐約犯罪風景塗繪全新設計版)》《父之罪(紐約犯罪風景塗繪全新設計版)》《酒店開門之前 卜洛克的作家養成記》《死亡藍調》《聚散有時》《蝙蝠俠的幫手(增訂新版)》《烈酒一滴》《繁花將盡》《死亡的渴望》《每個人都死了》《向邪惡追索》《一長串的死者》《惡魔預知死亡》《行過死蔭之地【《鐵血神探》電影原著小說】》《屠宰場之舞》《到墳場的車票》《刀鋒之先》《黑名單》《八百萬種死法》《酒店關門之後》《謀殺與創造之時》《黑暗之刺》《在死亡之中》《父之罪》《八百萬種死法》

基本資料

作者: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 出版社:臉譜 書系:馬修.史卡德系列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9862353370 城邦書號:FR2516 規格:平裝 / 單色 / 40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