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99輕鬆升級VIP
目前位置:首頁 > > 科普 > 動物
鱻事一籮筐:說魚道蝦}魚達人愛講五四三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鱻事一籮筐:說魚道蝦}魚達人愛講五四三

  • 作者:莊健隆
  • 出版社:遠足文化
  • 出版日期:2014-11-12
  •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結合東西文化,文學作品,台灣俗諺,成語故事…… 帶您一窺水生動物自然演化的神奇奧妙! 全世界第一條上太空的魚是吳郭魚? 飛魚凌空滑翔的距離,順風時可達百公尺以上? 林黛玉的詠蟹詩「殼凸紅脂塊塊香」,是指什麼蟹? 「乞食身、皇帝喙」,人們愛擺架充闊吃什麼? 善變石斑,不但會變色、變相,還會變性? 本書所選擇的都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水生動物。作者從台灣諺語、通俗故事切入,除介紹水生動物的特性外,並介紹台灣特有種的魚類,以及台灣漁撈與養殖業的發展與成果。作者期許讀者透過本書,能在與這些魚種接觸時(市場、餐廳或水族館),除了欣賞牠們悠遊的美姿、享受牠們的美味之外;能更深一層了解牠們、珍惜尊重牠們的存在,並提醒自己關心資源保育的課題。 【本書特色】 悠遊世界的魚族社會,其實與人類一樣,存在著無止境的爭、鬥、競、合及可歌泣的天倫親情。本書旁徵博引把東西文化,文學作品,台灣俗諺,成語串聯結合,為您生動活潑地詳敘台灣養殖及遠洋漁業之重要魚種自然演化的神奇奧妙及國人的努力成就。 【名家推薦】 ◎李健全(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講座教授) ◎沙志一(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署長) ◎周宏農(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教授) ◎張清風(海洋大學校長) ◎熊恩岳(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 ◎劉富光(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副所長) ◎陳建初(海洋大學終身特聘教授) ◎鄧東方(美國夏威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兼代理主任) ◎蕭世民(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所退休教授) ◎蕭泉源(海洋大學教授, 前澎湖科技大學校長) ◎嚴宏洋(中央研究院臨海研究站研究員)

目錄

序——講五四三 1. 聖經中的的魚 2. 一舉、二運、三本事 3. 蒲燒鰻魚 4. 台灣蟳,無膏 5. 紅樓夢.螃蟹詠 6. 膨風水蛙刣無肉 7. 艾子的蛤蟆夜哭 8. 莊子的海龜和井蛙 9. 龜笑鱉無尾 10. 愛情像氣球 11. 一壺金魚,勿會勘得一尾三斑 12. 飲啦!杯底毋通飼金魚 13. MIT血鸚鵡 14. 台灣馬口魚與牠的表親 15. 魚類中的台灣原住民 16. 有錢食鮸,無錢食鱓 17. 達悟族與飛魚 18. 田螺含水過冬 19. 陶淵明的白水素女 20. 詩人與蛤蠣 21. 西施與維納斯 22. 珍珠藏到老鼠屎 23. 四大家魚 24. 大甲溪放草魚 25. 鯽仔魚釣大鮘 26. 陶朱公與阿甘 27. 由文史中看虱目魚 28. 信而有徵,魚鹽之利 29. 台灣的烏魚文化 30. 石來運轉vs善變石斑 31. 台灣石斑,去你的頭 32. 海底花園裡的多彩鸚哥 33. 神仙雙親 34. 跋落囝仔坑 35. 慈父與有教養的魚 36. 斬食水魚入鹽水港 37. 拔不斷.大魚 38. 東海巨魚名王鮪 39. 杜甫的黃魚 40. 黃袍加身與黃花閨女 41. 詩人們與鱸魚 42. 鱸魚補五臟 43. 銀魚與魩仔魚 44. 桃花開時,鱖魚肥 45. 五月鰣魚 46. 刣魚刣到鰓與保鮮 47. 鯽仔魚食鮕呆 48. 台灣人看鯧魚 49. 蘇東坡的烏賊與河豚 50. 粵人的炒魷魚 51. 向前衝,到刺身 52. 鮪娓道台灣串仔漁業

序跋

作者序 講五四三
  內人常抱怨,在一些社交場合,我總是一本木訥寡言,令她不得不疲於熱場,還會說錯話,要我多involved(參與)。我說:「不知說甚麼?」她回:「甚麼都可以,說三道四啊!」「講五四三嗎?」我回答。「可以啊!just being there!!」她說。我的五就是「午(音同五)仔魚」,四是「四腳魚」,三是「紅杉(魚,音同三)」。欸,這些可都是好吃的魚喲!!譬如說台灣就有一種說法:「一午(同魚午)、二紅衫、三鯧、四馬駮(或馬加、土托)」。至於「四腳魚」雖未被列入,並不表示牠就不是美味,這可能是我們先人知道牠是兩棲類中的蛙類,不是魚類,就沒列入比較;但也把牠稱之為「水雞」,是比美雞肉,早期雞可能要在宴席上才有的。   魚午仔魚(Polynemus tetradactylum)英文叫Threadfin意思是「絲線鰭」,即是就其外形的胸鰭下有鰭條數根呈絲狀延長,這種「看圖識字」的表達讓我們一目了然。這種魚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台灣四周海域都可見到,而以西部及南部最多。其肉質細緻、味道鮮美,是上好的桌上佳餚,清蒸、煮薑絲湯等以原味呈現,更是內行人品嚐的方式。牠的上市體型不大,約在半斤(三百克)左右;台灣近三年來的年產量多在三千到近五千噸之間,其中近百分之八十來自養殖;養殖者有黃色胸鰭而有別於野生的黑色胸鰭。雖然牠們大多是養殖的,但要用活魚運輸方式供應市場,皆不可能;因為這種魚的鰓絲面積小,一離水;因氧氣交換能力差,而致死亡。   紅衫(Trachinotus blochii)之所以被南台灣漁民稱呼其名,乃該魚在被捕獲時,體表呈粉紅至紅色;此乃因在緊迫情況下,體表微血管充血,以致令這「臉皮很薄」而體色銀白的秀氣魚,披上一件紅襯衫。這條魚到了台北就被稱為「金鯧」,因為牠的外型與體色確實與銀(白)鯧有幾分相似。但牠到了西方世界就把牠稱Snubnose Pompano,意即「獅鼻鯧」,畢竟西方人觀察比較細膩些,可以區別牠與白鯧之鼻吻突出些微不同,不像台灣人「卿卿裁裁」。近年來台灣不論白鯧、黑(烏)鯧之漁獲量銳減之情況下,台北人就拿牠來取代白鯧,不失「昌盛」以過好年的意義。牠的烹調方式可清蒸或紅燒皆宜。   「講五四三」之後,我還意猶未盡,仍想再「說三道四」一番。我三是指「鰺」而四是指「鰤」。鰺科(Carangidae)魚類在全球有二百多種,其體形最多樣化,有紡錘形、橢圓形或菱形。鰺科中值得推薦的魚種是紅甘鰺(Seriola dumerili),牠外型呈長圓形,稍側扁,一般上市體型在三十五至五十公分間,肉質鮮美,常做生魚片,亦可煎食、炭烤或煮湯。台灣人曾以海上箱網養殖此魚,但發現牠容易感染到寄生蟲(魚虱),必須每個月洗一次淡水澡,人工費用太高了,只好放棄或轉移到中國去養,那邊人工費用低些。   至於「鰤」日文音為buri與紅甘(魽)鰺同屬(genus)不同種,有時又被稱為青甘鰺(Seriola quinqueradiata)是上好的生魚片食材;尤其在日本海冬季捕獲之寒鰤(Kamburi)更是天下第一濃醇、甘美海鮮。鰤(buri)是指養三年身長上百公分以上的大魚,而其二年齡約體長六十公分,則是台灣人在日本料理店耳熟能響的Hamachi(漢字為魬)。青魽生魚片的口感細膩、鬆軟,不像紅魽脆實。然而前者油度夠,呈味成分的游離胺基酸,尤其組胺酸量高,所以吃起來有濃郁、甘美及滑潤入口即化的口感。雖然如此,日本人也喜歡吃紅魽,而把牠稱作Kambachi(間八)。日本每年養殖青魽的產量約七至八萬噸之間,而野生的也有數萬噸。一般消費者還是較欣賞野生種,因為牠的色澤鮮艷,呈亮麗的黃綠色;而不像養殖的,可能因日曬的關係,色澤顯得暗青黑色。   內人聽了我長篇大論,淡淡回答:「說了半天,百分之六十你都在講鰺科魚類,包括紅衫(又稱黃鱲鰺)、青甘鰺、紅甘鰺,而且四腳魚還不是魚呢!」我只好硬掰:「那我說說三斑如何?」「免了,那又不能吃。」她回答。

內文試閱

一壺金魚,勿會堪得一尾三斑
  「一壺金魚,勿會堪得一尾三斑」這句台諺的意思是,本來悠然自得而逍遙游的一壺金魚群,因為一尾三斑的出現,忽然失去了平靜與安寧。如果我們了解金魚與三斑的生態習性,就會知道老祖宗說這句話可不是信口開河。它充分反映了早期台灣人敏銳的觀察力,生動地展現了金魚和三斑魚截然不同的本性:一為謙謙君子,一為好鬥逞強的街頭小霸王,非得拼個你死我活。不用說,共居一室,金魚肯定是受欺負的一個,而且下場淒慘。   }金魚是吉祥與和平的象徵   金魚是鯽魚的突變種,早在西元三、四世紀時,就被中國人發現,進而開始在自家後院掘池塘飼養金鯽。一五五〇年之後,更逐漸流行以陶甕飼養。若說中國是金魚的原鄉,那麼金魚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就代表了「夏之風景」(據史料記載,中國金魚是在明朝首次傳入日本,並於一六一五至一六二三年間再次傳入)。 十七世紀中葉,大批漢人移民台灣,為了討「吉利」(鯽與吉音諧),我們的祖先很可能也順便把金鯽給帶過黑水溝來,而飼養在家裡的壺狀魚缸之中,繼續欣賞著牠們端莊的體態,典雅的游姿,絢麗迷人的色彩。就在此時,我們的祖先還發現台灣的溪流中,有一些體長不及七公分的小可愛,乃按其身上鮮艷的紅綠斑紋,將牠們取名為三斑。此魚的英文名稱為Paradise fish,意思是「天堂魚」,這表示牠在寬闊的環境下,頗為悠然自得。 金魚是一種相當溫馴的魚種,彼此之間既不會相互爭鬥,也不會攻擊其他魚類,而被譽為幸福、吉祥、和平與友誼的象徵。相較於金魚的「溫良恭儉讓」,三斑猶如水中的草莽英雄,鬥性十足,生命力旺盛。   }三斑鬥魚是台灣特產   三斑因為在鰓蓋後上方部位有一暗綠色圓斑,所以正式學名為蓋斑鬥魚(Macropodus opercularis),而俗稱三斑鬥魚、台灣鬥魚,或歧尾鬥魚(因其雄魚尾鰭分歧)。日本人則稱之為「台灣金魚」。牠們原產於中國南部、海南島、中南半島和台灣,一八六八年由Pierre Carbonnier當作觀賞魚引進法國,爾後更陸續傳入西歐、南北美與日本等地。 有人認為三斑鬥魚是台灣特有的亞種魚類,數十年前曾遍布於台灣西部及蘭陽地區的中低海拔溪流、河溝、池塘和稻田裡。但隨著河川受到工業汙染,以及土地大量開發,導致棲地日減,再加上吳郭魚、大肚魚等外來魚種的入侵,使得三斑鬥魚瀕臨滅種的危機,政府於一九九〇年將牠們列入保育野生動物的名單中,禁止捕捉、飼養、繁殖及販賣。然而到二〇〇九年,牠被修正為「一般類野生動物」,因牠又被官方認為非台灣特有種,也無瀕危之虞。   }為照顧子女可忍受長久飢餓   一般來說,雄三斑的體型要比雌魚來得大,雄魚的身體顏色和條狀斑紋也比起雌魚要來得明艷而動人。每年的三到十月,正是三斑鬥魚結婚,傳衍後代的時期。發情期間的三斑雄鬥魚與泰國鬥魚一樣,都靠興築愛情氣球──泡沫巢──來安置牠們的愛情結晶。當雄三斑築好泡沫巢後,牠會將自己身上的所有鰭條撐開,朝懷卵、大腹便便的雌三斑靠近,並搖擺身子接觸雌魚求愛,只要雌魚表示願意,雄魚就會彎曲身體纏住雌魚,一方面把母魚體內的卵粒壓出,同時一方面也自己排精,使卵受精;這種纏腰動作會重覆數次,直到母體內的卵全部擠出,方才停止。之後,雄三斑的愛情就像漏了氣的氣球,不再持久;並將雌魚趕走,自己留下來當慈父,照顧巢上的受精卵,驅逐其他接近的鬥魚,以防受精卵被吃了,一直守護到仔魚孵化並能自己活動為止。   三斑的鬥性不僅表現在追求愛情、守護孩子上,也體現在旺盛的生命力上。另外,由於牠的第一鰓弧特化為一呼吸輔助器官「迷器」,因此,即便生活在高溫或氧氣不足的水中,牠都可以由空氣中直接吸取氧氣,所以三斑常常會將頭伸出水面呼吸空氣。   }好鬥成性,「三斑擾家」   三斑之為鬥魚,本來按上帝造物的意旨,是要牠們在求偶及保護後代安全時而戰鬥。可惜,牠對造物主的用意拿捏得不準,又自認為是大內高手,只要發現生存空間狹隘,就急著內鬥爭地盤,尤其在兩雄相遇時,牠們即打鬥得雞犬不寧,待戰事結束,往往遍體鱗傷。所以台灣的俚語就有一句「三斑攪家」。當台灣人好意地把牠與金魚放到一塊,三斑卻見不得那五彩斑爛的金魚展開又長又大的背鰭、胸鰭及尾鰭,婆娑起舞,就猛烈襲擊,非要把整壺金魚的鰭條全咬斷,才肯罷休。於是,本來怡靜溫柔的金魚被騷擾得坐立不安,不得安寧。   是故「一壺金魚、勿會堪得一尾三斑」放到人類世界來,就變成了:「一個壞人可以破壞許多人之安寧。」但把三斑當「壞人」也太欠厚道了,其實只要把牠與金魚分開來養,雙方都可以過得快快樂樂的,養魚的人自然也就可以好好地欣賞牠們個別的風采。二〇一四年六月份,新北市府為防登革熱而在送三斑滅蚊;其效果如何?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作者資料

莊健隆

1965年生。台灣台南人,為美國羅德島大學食品營養研究所博士,曾擔任農復會、農發會、農委會技士及技正,並於輔大及海洋大學擔任兼任副教授。移居美國期間,在美國奎利科技公司,及金寶動物公司營養部擔任亞洲區經理及技術顧問職。曾因出公差到中、南美洲,及亞洲地區,包括東南亞、印度、中國、日本、韓國等地,喜歡將各地有關魚類的所有見聞記錄下來。

基本資料

作者:莊健隆 出版社:遠足文化 書系:生活玩意 出版日期:2014-11-12 ISBN:9789865787684 城邦書號:A6800473 規格:膠裝 / 單色 / 272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