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職場人際
職場開竅心法:88個辦公室權威心理學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職場開竅心法:88個辦公室權威心理學

  • 作者:張超
  • 出版社:野人文化
  • 出版日期:2011-03-04
  • 定價:320元

內容簡介

4大工作面向+88個職場開竅心理學+你應該洞悉的100個職場現實 從面試開始,陪你走到職場顛峰 讓你由黑翻紅,金飯碗立刻到手! 別跟老闆稱兄道弟,別得罪最懶的同事,「屁股」決定升遷,還有,要跟比你強的同事一起吃飯! 刺蝟法則、懶螞蟻效應、坐向效應、泡菜效應、毛毛蟲效應、蹺蹺板定律、緘默效應……88個職場開竅心法要告訴你,這些可不是忠告,而是警告! 別以為搞定老闆就是要跟他buddy-buddy,老闆喝醉可以胡說八道,你可不能跟著失心瘋,優雅的「刺蝟法則」才是你跟上司最好的距離。開會時你坐在哪裡?老闆看不見你,升遷怎會有望?屁股也得長腦袋,「坐向效應」可是出線的關鍵。跟老闆意見相左時,別只顧著製造「毛毛蟲效應」、一味服從討好,上司其實期待你說「NO」,沒人想跟毛毛蟲一起工作。你再三溝通,想避免疏失?冗長的溝通只會好心辦壞事,別當「辦公室唐僧」。你獨攬工作,覺得成功都是因為自己?「學會偷別人的大腦」,製造分工合作的「共生效應」,才會得人緣又提升自我。天天跟失意同事一起泡?久了就被打成同類!慎選你的飯友,「泡菜效應」決定你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 本書精選88個辦公室權威心理學,讓你一次掌握四大面向職場心法,同步經營主管、同事ˋ業務與自己的關係,搭配常見的100個職場案例,帶你破解最典型的職場狀況,掌握這些原則,就能少走些職場冤枉路、再多狀況也不怕!本書要教給你的,不是跌得頭破血流之後的職場OK繃,而是直接躍升為職場A咖的倚天劍與金鐘罩!職場阿Q走不了太遠的路,本書將用冷靜的心理分析,協助你燃燒成功的那第100℃! 你應該洞悉的4大工作面向+100個職場現實: 一、和主管套關係: ◎刺蝟法則【別跟老闆稱兄道弟!老闆喝醉可以胡說八道,你可不能跟著失心瘋】 ◎毛毛蟲效應【其實,主管期待你說NO】 ◎貝勃定律【小心,不知不覺中,你已經OUT】 二、搞好同事關係: ◎泡菜效應【跟比你強的同事一起吃午餐,不要和瀕臨開除的同事泡在一起】 ◎懶螞蟻效應【不要得罪「最懶」的同事】 ◎阿倫森效應【別讓別人以為你在「裝」】 三、經營業務關係: ◎銘印效應【第一印象,沒有第二次機會】 ◎刻板效應【從小細節看透別人的真實性格】 ◎蹺蹺板定律【合夥人,利益均衡才是王道】 四、和自己相處: ◎自我選擇效應【第一份工作,就要為未來十年做準備】 ◎摩西奶奶效應【帶薪學習,別說自己學不會】 ◎緘默效應【犯了錯,沉默就是錯上加錯】 ◎公司內部總有激烈的人事鬥爭,忠誠度比能力更重要。 ◎不抱怨的世界只是理想,但沒有一個老闆會重用愛抱怨的員工。 ◎辦公室政治,沒有什麼密不透風,也沒有什麼堅不可摧。 ◎不要和瀕臨開除的同事湊在一起,也不要向隨時準備離職的人靠攏。 ◎職場沒有男女之分,只有能創造產值的員工和浪費公司資源的員工。 ◎跳槽的真相是,總以為山的另一面有什麼,辛辛苦苦走過去才發現,山的另一面,還是山。 ◎升遷就像骨頭,職場中的人都成了那群搶骨頭的狗。人們往往忘記了自己的能力,忘記反思自己究竟能不能啃得動這塊骨頭,拚得你死我活。 ◎在職場中,問題愈是迫在眉睫,從容就愈重要。 ……更多職場現實請詳見本書。 【本書特色】 掌握職場「讀心術」,用心理學戰勝潛在的職場心理規則!《職場開竅心理學》是一本看了就能用,用了就通透的職場實用書! 1.《職場開竅心理學》權威性。 普通職場讀物以個人經驗、個人經歷見長,缺乏理論的權威性,本書結合權威心理學定律,所做指導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利用顛撲不破的心理規律架構本書。 2.《職場開竅心理學》實用性。 針對目前心理學讀物,重於知識性卻缺乏實用性的特點,本書將心理學定律運用到職場的具體案例的分析與指導上,從知識出發,落實到生活本身。 3.《職場開竅心理學》獨特性。本書不同於一般職場書,僅給予心靈雞湯式的理論安撫,而是由心理學定律出發,結合真實職場生態,教導讀者從心到實際作為都能真正開竅,遊刃有餘。

目錄

PART1和主管套關係——就是要贏得老闆的心
.自己人效應——面試與反面試的祕密
.海格力斯效應——怨恨你的主管,會把自己逼入死角
.毛毛蟲效應——老闆期待你說「NO」
.瀑布心理效應——在嘴上安個哨兵
.貝勃規律——小心!不知不覺中,已經OUT……
.布裡丹毛驢效應——「庸人」成為老闆的內幕
.刺蝟法則——永遠不要和主管稱兄道弟
.從眾效應——讓公司不安的「小團體」
.拆屋效應——不要拒絕,你以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鳥籠效應——加班就是那只引人聯想的「鳥籠」
.巴納姆效應——你在以老闆的理想為理想嗎
.手錶定律——好幾個老闆,聽誰的?
.紫格尼克效應——比比誰能沉住氣
.老鷹效應——發光要趁早,至少要讓別人以為你很行!
.地位效應——有了職位,再提建議
.踢貓效應——挨批了,再不要賠了情緒成本
.回饋效應——你的沉默,會讓老闆很不安
.視網膜效應——想升職,用腦子去觀察你的老闆
.坐向效應——開會的時候,你會坐在哪裡?
.詹森效應——關鍵時刻,真正的高手會忘了自己
.螃蟹效應——老闆會留心的「利爪」
.同態心理效應——看不透的另一面

PART2搞好同事關係——從獨立到相互依賴
.阿倫森效應——別讓別人以為你在「裝」
.霍桑效應——抱怨之前,先做出成績
.比馬龍效應——入職,就要學會表演
.暈輪效應——不怕詆毀,因為我有個人品牌
.泡菜效應——和比你強的同事一起吃午飯
.鯰魚效應——小心背後的那隻眼睛
.圓桌效應——最和諧的會議室
.安泰效應——不說我是第一,只說我們是第一
.巴霖效應——輕信,被算計的開始
.彼得原理——別搶不屬於你的骨頭
.成敗效應——成就感,無法從「獨角戲」中拿取
.韋奇定律——手中無劍,心中有劍
.金魚缸法則——只要你在公司,你就是透明的
.懶螞蟻效應——不要得罪「最懶」的同事
.異性效應——男女搭配,做事不累
.青蛙效應——看不到危險的時候,危險降臨
.留白效應——沒說完的話更有意味
.投射效應——不當炮灰,也不過度防衛

PART3經營業務關係——有手腕才有影響力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沒有第二次機會
.超限效應——你是「辦公室唐僧」嗎?
.刻板效應——從小細節看透別人的真實性格
.黑暗效應——下班時談上班的事兒
.墨菲定律——怎樣處理工作中的失誤
.鄰里效應——求人辦事前,先成為他的「熟人」
.蹺蹺板定律——合夥人,利益均衡是王道
.定勢效應——越老練,越危險
.馬太效應——積極形象,把好遠吸到自己身邊
.共生效應——學會「偷」別人的大腦
.名片效應——遞出一張「心理名片」
.華盛頓合作規律——想得到利益,先交出你的真誠
.魯尼恩定律——笑到最後,遠離職場「近視眼」
.冷熱水效應——做「功夫熊貓」,製造驚喜
.社會背景效應——要學會利用你的「背景」
.米歐與茱麗葉效應——給自己一道警戒線
.配套效應——讓你的職場「裝備」亮起來
.瓦倫達效應——蛋糕做大了,再考慮怎麼分
.歸因偏差——妒忌,讓人看不到真相
.三分之一效應——沖出「完美」的圍城
.塞利格曼效應——努力到絕望,永遠不會有絕望!

PART4和自己相處——把最好的一面帶出來
.自我選擇效應——第一份工作,就要為未來十年做準備
.安慰劑效應——心理斷乳,你必須自己解決!
.不值得定律——天底下沒有圓滿的工作
.杜根定律:職場的一張王牌
.情緒效應——請注意清洗「情緒污染」
.摩西奶奶效應——帶薪學習,別說自己學不會
.權威效應——做好自己,輕鬆管理別人
.蘑菇效應——想哭,成功了再哭
.蝴蝶效應——繞過家庭被「職業化」的循環
.緘默效應——犯了錯,沉默就是錯上加錯
.醞釀效應——把「放下」放入你的經驗口袋
.淬火效應——當你遺忘,別人也會遺忘
.責任分散效應——用責任感,成就自己的不可替代
.過度理由效應——漲工資了,別人
.關係場效應——集體決策PK個人決策
.酸葡萄效應——職場阿Q,走不了太遠的路
.甜檸檬效應——擇業,不能一條路走到黑
.轟動效應——不要讓公司的人記不住你的名字
.威克效應——別讓習慣,弄丟了飯碗
.沸騰效應——用冷靜,燃燒你的第100℃

附錄你應該洞悉的100個職場現實

內文試閱


和主管套交情——就是要抱老闆的大腿
刺蝟法則——永遠不要和主管稱兄道弟


  千萬別以為你是老闆的兄弟,你要沉下心來,研究老闆剛才的話,哪一句才是他內心的要求。
  
  刺蝟法則顧名思義,源自一個和刺蝟有關的故事。
  
  為了研究刺蝟在寒冬裡的生活習性,生物學家做了一個實驗。他把十幾隻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這些刺蝟被凍得渾身發抖,為了取暖,所有的刺蝟緊靠在一起。
  
  可是刺蝟們靠在一起的時候,因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長刺,不得不馬上分開。但天氣實在太冷了,後來,牠們再次嘗試靠在一起取暖。然而刺痛使牠們不得不再度分開。就這樣反覆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斷在受凍與受刺之間掙扎。最後,刺蝟們終於找到一個適當的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於刺傷彼此。
  
  對我們來說,這個法則同樣具有重要意義。《三國演義》開篇即道:凡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與人的距離和刺蝟沒有分別,走得太近,人們對彼此的要求就會提高,一旦對方無法滿足我們的心理要求,就會形成裂痕,尤其是職場中員工和上司的關係。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這個道理更加重要。無可否認,主管和下屬的關係,就是領導與被領導,無論員工做了什麼貢獻,都不要偏離軌道。只要偏離了,對不起,你只有走人。
  
  不要和老闆稱兄道弟,在這個法則中不是忠告,而是警告!也許在飯桌上,老闆拍著你的肩膀稱兄,你卻不能反摟著他道弟,老闆喝醉了可以胡說八道,你可不能跟著失心瘋。這個稱呼只能在飯桌上,離開了飯桌,你千萬別以為你是老闆的兄弟,你要沉下心來,研究老闆剛才的話,哪一句才是他內心的要求。
  
  朱文傑是溫先生打球時認識的,後來他受到溫先生看重,進入公司。
  
  朱文傑和溫先生打球時發現溫先生為人的特點,比如,天氣太熱,需要買水,溫先生向來不掏錢,等朱文傑買回來之後,說聲謝謝,拿過水就喝。抽菸也總是抽別人的。透過這些觀察,朱文傑看出溫先生非常愛占人便宜,於是進入公司後,更加讓溫先生占便宜。
  
  週末時,朱文傑不但陪溫先生一起打球,還常常請客吃飯,每當朱文傑出差回來,從來沒有空手去看溫先生。終於有一天,酒過三巡,溫先生非常高興,他真誠地拍著朱文傑的肩膀說:「兄弟,在咱們公司,我把你當成自己人一樣。」
  
  這讓朱文傑非常興奮,趕緊拜溫先生為大哥,而溫先生拿到了好處,也總要「意思意思」,一次,趁經理高興的時候,替朱文傑說了幾句好話,朱文傑很快就調薪了,果然是「兄弟情深」。
  
  朱文傑也常在發薪資時,買點好酒好菜去溫先生家裡吃飯,就像在自家一樣。但朱文傑生性好賭,有一次輸了錢,竟向溫先生的老婆借錢。
  
  溫先生本來就是一毛不拔、淨占別人便宜的鐵公雞,對朱文傑憑藉和他有點交情就隨意打他算盤的做法相當惱火。他心想,爛泥扶不上牆,心想和朱文傑斷絕來往。但是溫先生是個工於心計的人,他表現上很平靜,對朱文傑說:「我剛把錢借給了我老家的妹子,對不起,兄弟,有困難找別人借借看。」
  
  誰知第二個月,朱文傑發生經濟危機又偷偷向溫先生的妻子借錢。溫先生當然不願意,又以種種理由推卻。可是朱文傑不知死活,前後去了多次溫先生家。直讓溫主管怒火中燒。
  
  結果,朱文傑拿到一張辭退通知。理由是一次遲到。對於這次遲到的處罰,溫先生沒有罰朱文傑的錢,只是「語重心長」地對朱文傑說:「兄弟,你遲到,我管的了,就可以不罰你的錢,但是炒你是經理的意思,我也無能為力。」
  
  哪個主管不會演戲?尤其在朱文傑面前。溫先生在朱文傑感激涕零的時候,果斷地開除了這個「兄弟」。
  
  職場大紅人開竅心法
  
  試想和主管走太近,工作會有多麼被動。即使不做出讓主管為難和反感的事情,也要想想其他人的看法——如果走得太近,想和主管一起吃飯,其他人會怎麼看,如果想和主管一起打高爾夫,同事又會怎麼看?
  
  大家會認為,這是迫於主管的壓力,不得不諂媚討好,做個二十四小時奉陪的小跟班。明明同事之間正在討論一個話題,但是不知道傳到主管的耳裡會起什麼作用,於是,看到了主管的「心腹」,自然三緘其口。
  
  就這樣,主管的「心腹」逐漸被「邊緣化」,尤其主管頒布了讓員工不滿的制度時,大家就會拿這個人出氣。最危險的是,主管可以隨時離職,去其他地方做主管。可是新主管上任,會怎麼處理這個前任主管的心腹呢?所以,主管就是主管,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距離,對於主管和員工的關係來說,距離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尊重!

搞好同事關係——從獨立到相互依賴
泡菜效應——和比你強的同事一起吃午飯


  如果你想在工作崗位上有好的發展,就不要老和瀕臨開除的同事湊在一起,也不要向那些隨時準備離職的人靠攏。
  
  泡菜效應是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表達,我們可以做一個嘗試:將同一種蔬菜,放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後,再將這兩種泡過的蔬菜分開煮,會發現在不同水裡浸泡過的蔬菜煮出來的味道不一樣。
  
  這一點非常值得思考,生活中的人際相處更是如此,人的心情、氣質,甚至看待同一件事情的心理都會相互影響;而且是在潛移默化,讓人未能覺察的情況下發生。
  
  工作也是如此,長期一起共事的兩個人,看法會驚人的一致,對待工作的態度也可能相似。職場中,你選擇誰做你的朋友,形同你願意接受他對你的影響。有時候,我們會高估自己的定力,殊不知多少習慣都是在受別人感染的情況下,不知不覺中入侵,成為我們的習慣。
  
  讓我們做個簡單分析,如果一個人工作非常認真,而旁邊的人雖然工作馬虎,但動作迅速,老闆誤認為他效率高,給予高度評價,反而對於認真的人頗有微詞,豈能波瀾不驚?
  
  例如,很多人在工作中,總是選擇較自己弱勢的人交朋友,這樣不會有在強勢的人面前的自卑,兩個弱勢者也更能得過且過,互相安慰。當然,也有可能互相抱怨和指責老闆和公司,這種交往唯一的走向就是「一損俱損」,兩人當中有一人犯錯,老闆心裡就會留下陰影,覺得另一人也有類似問題,導致兩人同時出局!
  
  要謹慎選擇在工作中和你一起吃飯的人,謹慎選擇平常你最親近的人。坦白說,如果你不想離職,想在自己的崗位上有好的發展,就不要老和瀕臨開除的同事湊在一起,也不要向那些隨時準備離職的人靠攏。
  
  和比你強的同事一起吃午飯吧!這不是「勢利 」。堅持一個月,你就會明白這樣做的好處。
  
  孫清麗在公司裡一直很快樂,可是有一天,一名新員工的到來,她不再那麼快樂了!
  
  這名新員工名叫李君心,李君心來到公司的第一天就大出風頭,主管親自帶來認識各部門同事,向大家介紹時,毫不避諱地說李君心是公司為了拓展北方市場,從其他公司挖來的市場推廣菁英。
  
  李君心也自信滿滿,非常大方的和眾人打招呼,這讓孫清麗感覺到巨大的壓力,這個很強的同事和她同部門,而且每天中午總會約清麗一起去吃飯,而孫清麗總找藉口迴避了。
  
  她對這類自信滿滿的人有種說不出的抗拒感,可是,第一次的策劃會議讓孫清麗重新認識了李君心。老闆說完方案後,要李君心發言。誰都知道第一個發言的是最為難的人,而且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對這個策劃案的意見。
  
  可是李君心平靜的表情震懾了所有人,她不慌不忙地說出自己的看法,條理清晰,思路新穎,關鍵之處還做了詳盡周到的說明,令在場的人如沐春風。待她發言結束,老闆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道:「感謝君心為我們帶來新的思路和更廣闊的資訊來源,大家給她個鼓勵吧!」
  
  這讓孫清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重要的是李君心的確比她強多了。有一個案子,孫清麗苦惱了三個月,李君心在一天內就摸清了來龍去脈,聯繫各個媒體幫助孫清麗推動方案。
  
  中午的時候,她主動約李君心一起吃飯。兩個女人在一起難免閒聊,清麗真誠地說:「那一天,妳提的意見太精采了,在短短的時間內回答問題卻是那麼縝密。」
  
  李君心也坦誠地說:「其實有時候並不是那麼簡單,今天我用十幾分鐘陳述的問題,是我以往對類似問題的思考和歸納。」君心沒有說她平常怎麼努力工作和思考,但是短短的一句話讓清麗受益匪淺,她開始注意到君心的優點。
  
  君心得到的一切源自她是個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人,清麗在工作上把李君心神話了,用李君心來激勵自己做事,慢慢也步上了一條薪水飆升的道路。開年會時,老闆端起酒杯向李君心致謝,也沒有忘記對孫清麗舉杯!
  
  職場大紅人開竅心法
  
  不可否認地,同事之間存在競爭關係,但是好的競爭氛圍會帶給你更積極的思考習慣,和比你強的同事多接觸,再反應遲鈍的人,時間一久,也會歸納出自己的道理,沒有誰天生就比別人聰明,也沒有誰的成功是唾手可得。與其關注那些閃亮的明星,不如約比你強的同事一起吃午飯,從他們身上吸取長處,以盡力彌補自身的不足。
  
  不必感覺自己遭受了巨大的壓力,因為壓力大不一定是壞事,處理好了,壓力可以轉變為動力。不要為別人的能幹而擔憂,關鍵是要重整旗鼓,學習用事實證明自己的能力,創造更好的業績。
  
  還要注意的是,對於存在激烈競爭的強勁對手,要注意冷靜,建議你從正面角度看,並至少持續三個月,這不但能讓你充分了解他們的優勢,更能了解他們是抱著何種心態工作,就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發展自身的強項。

酸葡萄效應——職場阿Q,走不了太遠的路


  升職不光是利益和職位的收穫,而且是個人能力發展的突破。
  
  酸葡萄效應源自《伊索寓言》中〈狐狸與葡萄》的故事。有一隻狐狸很想得到熟透的葡萄,牠跳起來,不夠高,又跳起來,再跳起來……想吃葡萄卻又跳得不夠高,這種感覺讓牠非常痛苦。但是,狐狸怎麼做呢?
  
  狐狸沒有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甚至沒有想一想是否需要搭建一個梯子,此時此刻,牠是怎麼做的呢?牠想,要是還拚命跳下去,即使累死還是搆不到葡萄的高度。最後,狐狸說:「反正這葡萄是酸的。」也就是說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夠高、摘得到還是不好吃。這樣一來,狐狸也就放鬆了心理壓力,放棄葡萄,繼續往前走,尋找其他「不酸」的食物了。
  
  這個故事在生活中也很常見,所以人們經常會說那是「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有點像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裡說的阿Q一樣,總是用自我安慰來實現活著的目的。
  
  職場也同樣如此,很多職位就像高高的葡萄掛在那裡,我們拚命地跳也構不著,於是我們會說,那個職位真不是人幹的!累死累活有什麼意思。但是,我們安慰自己的時候,卻忘記幫自己找一把梯子!正如同寓言中的狐狸遇到挫折時,採取了「歪曲事實」的消極方法以取得心理平衡。
  
  於新淼升職了,他知道同事張渺光並不服他,因為張渺光跟於新淼同是公司裡的元老級人物,辦事能力和在同事之間的人氣旗鼓相當。遺憾的是,辦事處主任一職僅此一位,於新淼平常積極向上的態度幫了自己一把,但是張渺光並沒有看到自己志大才疏,又仗著自己是公司「老人」盛氣凌人的特點。
  
  看到於新淼升職,張渺光告訴自己:這也不是什麼高職位,天天擺出高高在上的態度管理別人,淨是得罪人。而且,張渺光還到其他同事面前說:「看看於新淼,剛上任不知道怎麼想的,還沒請同事們一起吃個飯,給大家爭取利益,發揮一下自己的作用,就開始天天想著怎麼和主管彙報工作了。你看他怎麼又跑到王總的辦公室,又打電話又發郵件,王總剛回北京,他就那麼多工作去談?肯定是在打小報告,公司給他這個職位,不就是看著大家的嗎?是我都不幹那缺德事!」
  
  張渺光看於新淼不順眼,於新淼早有察覺。有一次,於新淼找張渺光請教勞動合約相關事宜,張渺光指點過後,當著於新淼的面一撇嘴,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您是當官的,就這點問題來問我,下次可別這樣,太丟臉了!」
  
  這讓於新淼心裡很不舒服,但他不是張渺光,他不會勃然大怒,讓自己陷入狼狽的境地,於新淼只是裝作沒聽到,氣度自若的走開了。此時的張渺光還是沒有看到差距,反而覺得於新淼就是不如自己。
  
  後來,公司發生了一件大事,有個員工利用職務之便,賺取利益,給公司造成不小的一筆經濟損失和負面影響,於是被立即解雇。
  
  張渺光聽到這個消息,心想:辦事處主任的位子就那麼好坐嗎?機會來了!於是張渺光居然幫這名員工出主意,要他向公司索要辭退補償金,並暗示他可以到勞工局申訴,他倒要看看於新淼怎麼處理這件棘手的事。
  
  可是,當他設法為難於新淼的同時,於新淼正在向王總申請:任命張渺光為人事主管。張渺光聽到這個消息憂喜參半,沒想到於新淼會幫他製造升職機會。申請很快被批准,但是張渺光先前教唆那名員工上訴,成了他當上人事主管後要解決的第一件煩心事。
  
  員工起訴後,張渺光只好硬著頭皮出庭打官司,幾個回合下來,公司獲判要支付給該名員工退補償金。一個出賣公司的人居然拿到了補償金,這樣的官司竟讓張渺光打輸了,公司上下議論紛紛。
  
  王總非常生氣,馬上收回張渺光的升職機會,而讓於新淼在辦事處經理的位置上暫時兼任人事主管!
  
  職場大紅人開竅心法
  
  高職位就是那串葡萄,沒有積極的心態和正面思考問題的角度,就只能「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對於職位,每個人都應該抱持正面態度,升職不光是利益和職位的收穫,而且是個人能力發展的突破。
  
  別人比我們走得更遠時,我們應該研究其中的原因,而不是總想著「走得遠也沒用」,更不能萌生把別人拉下馬的念頭,這不但阻礙不了本身發展就比我們強的人,還會把自己逼入死胡同。
  
  如果自己「被動升職」了,更應該珍惜機會!這絕對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當一個好主管不容易,千萬不要退縮,反而去懷念做普通職員的日子。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不需要為別人操心。
  
  你應該正視自己的職責,不但要幫助員工爭取利益,還要拿出看家本領來擺平手下。對於之前從未接觸任何管理工作的你,勇敢面對才是回報公司信任最好的方式!

延伸內容


傳授職場軟實力的經典之作

◎文/王孝慈(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
  
  這年頭企業找人,人找工作,都是在找最佳的合作對象。懂得選才、訓才、用才的公司,才能在競爭激烈中屹立不搖。人用錯,小會浪費人力成本,大也可能動搖企業存續根本;而企業老闆用人,就最怕找到不對的人!
  
  我服務於人力銀行,十餘年來全力滿足企業各項人力需求,但卻深感有所不足。尤其是如何將「對」的人才提供給企業,讓人才找到「對」的工作,讓人力銀行不僅只是人力銀行,而真正成為企業心目中最放心、最有助益的「人才銀行」,則是近年來我念茲在茲的要務。
  
  當我獲知野人文化《職場開竅心法:88個辦公室權威心理學》即將付梓;內心十分高興!因為本書內容提供廣大上班族在職場上「應對進退」之道,文中精選88則職場心理學定律、100個職場現實,有趣結合職場教戰案例,可謂深刻勾勒出目前職場的全貌,相信這絕對是一本探討職場問題面向的好書。
  
  真的,我發現如果按照本書的啟迪,我要說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尤其對上班族或企業主來說,這本書振聾發聵!可貴的是,文中精選定律確實諸多契合職場心態問題,巧妙藉由淺顯易懂的文意語義,道出重點所在。
  
  去年底,我們人力銀行成立「贏家數位學院」,就在解決企業用人所面對的各項落差,從最基本的面試、履歷撰寫;團隊精神和職場倫理,以及高階主管的管理技巧,一直到如何成為快樂上班族的心理層面課程或內容,一應俱全,這本書恰巧在我們辦理的「贏家數位學院」實體或線上課程上正好可以呼應,尤其是傳授軟實力的職場生態,十分健康。
  
  俗云:「開卷有益」,期望短時間內能再次看到出版社還有系列作品。我個人十分期待出版社能持續不吝將職場心得與所有上班族分享,讓我們一同為建立良好職能;改善職場風氣而共同努力!!

作者資料

張超

打滾職場多年,長期鑽研關係學和心理學。他「冷眼看世事,熱心為讀者」,教你看透職場的虛假與真實、謊言與藉口,用心理學搞定工作人際,讓你職場大開竅!

基本資料

作者:張超 出版社:野人文化 書系:野人家 出版日期:2011-03-04 ISBN:9789866158278 城邦書號:A1010061 規格:平裝 / 單色 / 304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本書為非城邦集團出版的書籍,購買可獲得紅利點數,並可使用紅利折抵現金,但不適用「紅利兌換」、「尊閱6折購」、「生日購書優惠」。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