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藝術設計 > 其他藝術
可士和式:釐清自己的美學意識與生存之道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內容簡介

◆不同於過往著重know-how的分享,日本首席藝術指導第一次面對讀者,暢談自己的內在價值和美學意識。 ◆由共生關係的評論人與創作者所進行的深入對談,經由拆解再重組,讓佐藤可士和從不同觀點認識自己。 ◆採用傳統法式裝訂(French binding),未裁切之部分需用裁紙刀割開後閱讀,希望年輕世代了解這也是一種書籍形式。 「我發現這與我過去出版的書籍或作品集有所不同,我看到了從不同觀點理解的《可士和式》。」 ——佐藤可士和 外在是內在的延伸,從內在價值感受美學意識 過去佐藤可士和跟大家談創意聊設計,這次他往前跨越一大步,和讀者分享他藝術成就的原點:「內在價值與美學意識」,這是他不斷創新、用視覺震撼人心的關鍵,也是一個設計者最重要的內涵。要了解「日本首席藝術指導」,學習他的超設計思維,一定要穿透外顯的成就,深入他的內心世界,解開其創意與成功力量之所在。 我認為在未來的時代裡,最重要的思想是美學意識。 擁有自己的美學意識,也就掌握了可以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切入點。 ——佐藤可士和 文化評論人×藝術創作者的深入對談,480分鐘的全紀錄 釐清自己的美學意識與生存之道,剖析佐藤的「昨日.今日.明日」 全書由日本知名專欄作家、雜誌《廣告批評》創辦人天野祐吉,與佐藤可士和的三場對談+一場媒體專訪所組成。 可士和十分敬重天野祐吉,在他剝洋蔥式的訪談下,侃侃而談過去不曾觸及的話題,甚至在天野祐吉的引導下更了解自己:「就像是一直以來我都是靠運動神經在擊球,而你卻向我解釋我的擊球方式,以精準的語言讓我了解自己的做法。」 四場演出的精采切點 「第一章 可士和式品牌建構設計案」 對談由來是2006年佐藤接受明治學院大學的委託,統籌執行該大學的品牌形象規畫。明治學院大學可說是第一間實施品牌建構設計案的教育學府。在此機緣下,佐藤可士和與天野祐吉特別在七月十六日,亦即該校的校園開放日,以「選擇大學」為題展開一場熱烈對談,期待年輕學子能勇於主張,不受限於學校排名或是順應體制,而是以自己的美學意識與價值觀來做選擇;堅持自己的想法、忠於自己的內心。 佐藤在也坦然笑談在博報堂所經歷的膚淺創作時期,並分享針對明治學院大學品牌建構設計案的過程。他是如何在毫無淵源下理解這所學校潛藏的DNA,設計出彰顯該校核心價值的代表色、字型、校徽等等基本元素,甚至發展出各項商品,帶起深入人心的群體意識。 天野 外在是最外側的的內在。 佐藤 一個人內心的想法會直接顯現於外。 「第二章 解體廣告的廣告」 在淺草朝日藝術廣場舉辦的「戲劇性的3小時SHOW」,從UNIQLO在巴黎展店、紐約蘇活旗艦店談起,佐藤如何思考讓巴黎、紐約人記住UNIQLO這個名字,而且讓當地民眾自然感受到UNIQLO的經營理念、按部就班地製造商品的邏輯概念,以及由各式服裝單品組合出時尚造型的感覺等品牌風貌。特別是運用LOGO設計在各項視覺時的美學應用與概念彰顯。另外也談及膾炙人口的「Step Wagon」汽車廣告,這支利用觀眾的觀點相對化企業的觀點的表現手法,展現代表了時代的變遷。在本篇對談紀錄中,可以多所窺見佐藤對廣告的詮釋與價值觀。 佐藤 我的設計不能歸類於單一廣告類型。 天野 你已經不把廣告視為「作品」。 「第三章 邁向創意的明日」 這是為了紀念以創刊三十週年紀念號畫下完美句點的《廣告批評》雜誌,於銀座舉辦的「廣告批評展」會場所舉辦的對談。踴躍參加的聽眾將會場擠得水洩不通。這段對談在「改變街景、改變常識」、「創意開啟新時代」、「從廣告進入品牌建構領域」這幾個角度中漫談了暢銷商品如何改變世界,改變既有生活型態;佐藤與天野兩位也分享了他們所欣賞的廣告作品,幽默風趣的觀點令人不覺莞爾。 天野 一旦變得太過複雜,就會引發單純化的革命。 佐藤 SMAP的設計案,整個過程大概只花十五秒吧。 「附章 佐藤可士和長篇採訪特集  島森路子(採訪)」 二○○○年佐藤可士和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SAMURAI」,以全新動向邁入二十一世紀。《廣告批評》雜誌為回顧其一路走來的工作歷程,於二○○四年十月號由總編輯島森路子親自專訪佐藤可士和,在溫馨融洽的採訪氣氛中,細細剖析佐藤的「昨日‧今日‧明日」。 「如果沒有傑出的創造,就不可能有精準的評論。正是因為世上出現了精采的廣告,我們這些評論者才能發揮與生俱來的評論本能。而且評論時我不會說出老生常談、千篇一律的內容,絕對要認真評論才行。建立創造者與評論者之間的關係,互相幫助對方深入思考,這才是最理想的境界。」——天野祐吉

目錄

◎第一章 可士和式品牌建構設計案 
為無形物體打造清晰輪廓
建構明治學院大學的品牌形象

◎第二章 解體廣告的廣告 
媒體廣告萬能的時代宣告終結
看不見的氛圍也成為廣告媒體之一

◎第三章 邁向創意的明日 
從系井重里到大貫卓也
廣告革新每十年掀起新浪潮

◎附章 佐藤可士和長篇採訪特集
綜觀可士和獨特的創意經歷
探尋其真實面貌與未來可能性

◎創造與評論(代替後記)
天野祐吉×佐藤可士和

內文試閱

早上搭的計程車就是教室


  ──你開始做廣告時就有這種想法了嗎?

   不,當時沒有這種想法,我沒有心力去想這些事。正確來說,我有想過,但是沒有系統性地整理出來,所以我根本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笑)。我的大學畢業作品是裝置藝術,我原本就對概念與狀況很有興趣。

   ──你的大學畢業作是什麼樣的作品?

   在大畫布上以黑色油漆亂畫,然後到處懸掛,呈現出暴力的感覺。

   ──你經常去看現代美術嗎?

   是的,我很喜歡現代美術。我在大學四年級時去了一趟紐約,那趟旅程讓我成長了許多。我還去了蘇活區(SOHO)。妳聽過迪亞藝術基金會(Dia Art Foundation)的「紐約土壤之屋」(The New York Earth Room)嗎?那是沃爾特‧德‧瑪利亞(Walter de Maria)創作的作品,他在公寓一室中放入真正的土壤。實景與照片的感覺截然不同,讓我備受衝擊。現場看的感覺真的很特別,而且很震撼。那是我第一次明白,原來裝置藝術就是在設計狀況。沃爾特使用的土壤很普通,但堆進房子裡之後,竟然堆起了一公尺高。在不該有土壤的地方看到土壤,前所未見的情景所帶來的衝擊感,真的很令人玩味。

   ──所以你是一開始就想從事現代藝術嗎?

   沒錯,我想做藝術或音樂。我想做可以改變價值觀方向的事情。昨天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今天突然從全新觀點提出嶄新概念,讓世人發現「原來這樣也不錯!」就像下黑白棋,將黑子全部翻成白子一樣。我第一次看到大貫(卓也)先生的作品時,才發現原來廣告也可以這麼做。

   ──而且廣告的影響無遠弗屆。

   是啊,我真的覺得廣告好好玩!話說回來,我不希望大家誤會,雖然我剛剛說我是在設計狀況,但最重要的還是畫面裡的事物。因為那才是與公眾溝通的介面,所以如果最終畫面不好,就無法確實傳達企業的想法;但是如果只考慮這一點,也會失去廣告的意義。總而言之,必須兼顧周遭狀況與畫面呈現,才是最好的廣告。

   我對「廣告」原本就沒有浪漫虛幻的想法,我一直認為沒有人在認真看廣告。每次在公司開會或是與客戶洽談時,所有人討論的前提都是「觀眾都在看這支廣告」。但我真的認為觀眾看廣告時都心不在焉,所以在做「Integra」時,我特地邀請布萊德‧彼特(Brad Pitt)擔任代言人,讓布萊德與汽車一起入鏡,最後再打上大大的Integra與HONDA字樣即可。即使如此,難度還是很高。

   ──問題出在企業定位嗎?

   這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我自己能力有限也是一個問題。「打上大大的字」這個做法,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想要傳達什麼意思。不是只要字體很大就好,當時我對這一點還無法有所體會。進入博報堂之後,我漸漸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而且我發現大家都很注重細節,但做出來的作品一點也不搶眼,真的好可惜。關於這一點我一直很不解。大家會花錢去看美術作品和電影,每個細節都看得很仔細,但要讓沒興趣的人喜歡上商品或企業,卻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因此,以「觀眾都在看這支廣告」為前提進行廣告企畫,根本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在「Integra」廣告中盡力完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也很感謝理解我的本田的專務。

   ──當時你與誰一起合作?

   當時我的夥伴是土井德秋先生、鈴木聰先生、藤井實先生等人。在做「Integra」之前,我跟鈴木聰先生就一起合作過三得利(Suntory)的白熊廣告。白熊廣告也是我與大貫先生一起合作的首支廣告。我很感謝大貫先生給我這個機會,讓我能近距離觀察他發想創意的方法。他每次開會都會參與,我從他身上學到許多。早上我跟鈴木一起從大貫設計搭計程車回家時,他都會在車上向我解說大貫先生剛剛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好像在上課喔!

   ──你們常常去大貫設計嗎?

   我們每天都去,長達兩、三個月。雖然我們只是助手的角色,但一直合作到最終定案為止。

   ──大貫先生說的話很難懂嗎?

   不會,開會時都說得很清楚。他的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之中。我是因為看到大貫先生的廣告才踏進廣告界,當然很了解他,而且他做事的方法也與我想像的一樣。親眼見證之後,更清楚他的創作過程。不過,他的理性與追求完美的程度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你剛剛說鈴木聰先生會在搭計程車時上課,那是怎麼一回事?

   我以具體的方式來說明一下。白熊廣告的廣告詞是「威士忌放在冰箱裡」,大貫先生教導我們不要以傳統的理論邏輯發想廣告概念,而是從視覺角度進行建構。他告訴我們「發想廣告概念時一定要連同白熊呼出來的氣息與毛皮質感都要想到,才能營造完整的世界觀」、「廣告概念與表現手法從一開始就要一致」等,灌輸許多觀念,讓我恍然大悟。我差不多在那個時期開始製作「Integra」廣告,當時還仿效大貫先生的做法,我並不是模仿他的表現手法,而是對於商品與社會關聯性的看法這類大方向上,向大貫先生看齊,並以自己的方式加以運用。結果不僅第一次簡報就成功獲得客戶讚賞,車子本身也瞬間熱賣。雖然我自己覺得成品尚可,但貼在車站的海報與電視廣告獲得各界青睞,讓我了解到我選的方向是正確的。

   ──「Integra」的廣告,就是可士和先生把從大貫先生身上學到的各種經驗與知識,融會貫通後導出的答案囉。

   這是我第一次不把廣告視為自己的作品。我終於明白了這一點。我在大阪做廣告時,一直局限在想法的框架裡。每次都想要做出充滿個人風格的表現手法,平添許多煩惱。我很想獲得ADC獎,也很崇拜Saito Makoto先生與井上嗣也先生,廣告創意人、藝術家與次文化已經在我心中完全混淆在一起。

   ──你在大阪待了幾年?

   三年半。不過,剛入行時我連4×5的照片尺寸都搞不清楚,拚了命地學習印刷知識。

   ──沒有一些基礎知識,真的沒辦法從事廣告業。不過我發現你對於未知的事情並不感到恐懼。

   那也沒辦法啊,我是真的不知道嘛(笑)。

   ──說真的,能承認這一點就是你的優點。畢竟決勝點不在此,而且只要你學會,就是你的了。

   我是一個很怕麻煩的人,也不喜歡埋首學習。所以只要我做一件事,我就會盡可能做到最好,我不想浪費任何一次機會。此外,我很喜歡絞盡腦汁的感覺。由於我有概念藝術與現代美術的基礎,學生時期就對這類創意發想感到震撼。我還在唸美術大學時,經常與同學討論作品的有趣之處,一整個晚上都在暢談極簡藝術與新繪畫派。我們也經常談論音樂。

   ──你也玩音樂嗎?

   若問我大學四年都在做什麼,我會說我在組樂團。

   ──美術方面也有鑽研嗎?

   我也創作了許多美術作品。我畫了許多畫都堆在宿舍裡,我會拿畫給樂團夥伴看,詢問他們的意見,但其實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處理這些畫(笑)。

   ──那些堆在宿舍裡的畫後來你怎麼處理?

   丟掉了,我不想要那些畫(笑)。我不太留東西的。

   ──你沒有想留在身邊的物品嗎?

   我現在會為了方便留一些作品在手上,但其實我並不需要。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重視印象與狀況勝過實質的物品。我買任何東西都是為了讓自己高興,或是用起來很開心,我不想被物品制約,希望能隨時保持自由的心情。

   ──你的個性很豪爽哩。

   我也不會想要收藏物品,而且我真的很討厭丟東西,所以最近我都不買了。說到這個,前一陣子由平野敬子負責策畫的「時代經典圖像展」,舉辦了一場對談活動,我有幸受邀參加,當時我不禁在想:我們與過去世代的不同之處,或許就在於我們生長在物資豐裕的時代。會場中陳列了許多從過去到現在的作品,可以看得出來在過去的年代裡,設計海報時,每個人都會很清楚要設計海報這項「物品」,這種強烈的意識我認為來自於物資的匱乏。以我自己為例,我生長在物資豐裕的時代,對物品本身便沒有任何興趣,所以我才會設計物品的感覺與印象,製作出留在腦中的影像或圖像。設計物品在何處、以何種方式展示,這就是圖像。當SMAP的三色設計大量出現在街頭時,覺得驚豔的人就會在腦中瞬間烙印上親眼見證的這一刻,這就是我想達成的目的,也是設計溝通的意義所在。

   ──完成的海報會成為明日黃花,因為它已經達成了自己的使命,是這個意思嗎?

   坦白說,我想要創造記憶。無論是我現在做的廣告工作,或是幼稚園的設計案都一樣,所有人都必須絞盡腦汁、發想創意。這就是所謂的腦化社會,聯繫每個人的不是物質,而是共同的記憶,在這個四次元的社會中充滿了各種資訊,而且所有資訊都因為彼此的關聯性而共存。品牌建構就是要從不同角度切入或利用改變觀點的方式,創造出更好的看法與定位。如此一來,所有資訊的關聯性就會產生微妙的變化。當定位在恰如其分的位置上時,看起來就會很完美。因此與其說是創造事物,我更想做的是探索事物的觀點,掌握商品與社會之間的距離。換句話說,就是尋找定位。

SAMURAI


  ──換句話說,你用四年的時間分別沉浸在不同興趣裡,包括現代藝術、音樂、Mac、滑雪與SAMURAI,所有的收穫全部化為創意的靈感來源。

   所以我覺得我夠本了(笑)。這次我與建築師荒木信雄一起設計NEW SAMURAI工作室的室內空間,我也從他身上學到了許多,就像我從滑雪與彈吉他中有收穫一樣。

   ──沒想到設計工作室也能學到這麼多。

   哈哈,我覺得夠用了。

   ──既然如此,這裡這麼寬敞,不如將一半的空間給我們《廣告批評》使用吧(笑)?

   我不是這個意思(笑),我是說「有所收穫」這件事,我已經覺得夠用了。

   ──接下來你想學什麼?

   嗯,我想學的東西很多,沒辦法三言兩語就說清楚……我想了解素材。我覺得素材很好玩,我對於昂貴的高級素材很感興趣。如果拿合板與天然實木來比較,天然實木的價格較高,但幾乎所有人都會說天然實木比較好。為什麼呢?我想要了解眾人對於事物價值的共識是如何形成的。

   ──這一點也與廣告有關。

   我所做的溝通設計必須運用群眾默認的共識,所以想要了解其中的奧秘。在清楚了解這一點之後,才能巧妙控制,充分發想。正因如此,我想要以理性的方式了解「有趣」、「好玩」這些屬於個人的感覺。這麼做之後讓我開始想:「為什麼大家都說天然實木比較好?」雖然這個問題我想破頭,也不會有答案,不過思考的過程真的很好玩。正因為我不了解,才會聯想到樹木的力量,所以在做幼稚園設計案時,才會想到「以樹木作為遊樂器材」的概念,我也從中學到不少。

   ──我想回頭談一下SAMURAI。現在正是掀起「SAMURAI風潮」的時候,可士和先生的直覺力與先見力令人大開眼界。老實說,剛開始聽到你的工作室取名為「SAMURAI」時,我真的不知道你的胡蘆裡賣什麼藥(笑)。

   老實說我希望辭去工作之後,可以立刻執行新的專案。可是我遲遲無法決定工作室的名稱,煩惱了一年。因此辭去博報堂工作的時間,比我預期要遲。話說回來,「佐藤可士和設計事務所」、「佐藤可士和廣告事務所」等名稱,看起來像是只做平面設計這類傳統廣告活動的公司,所以我想取一個沒有局限性的名稱。就在我不知該取什麼名稱而悶悶不樂時,正好為了巴爾可(PARCO)廣告出國取景,認識了知名攝影師伊蓮‧康斯坦丁(Elaine Constantine)。與她交換名片時,她對於名片上的漢字很感興趣,問我:「What's mean?」我就回答她:「可士和就是possible、samurai、peace。」話一說完,我就覺得不妙,光是「士」這個字無法翻成英文。像「藝妓」或「卡拉OK」這種日本特有的事物,無需翻譯,大家都知道意思,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全球化。我並不是想要到海外工作,但希望能取個全球共通的名稱。

   當天回到飯店之後,我就開始畫LOGO與識別標誌的草圖。當時我已經決定要辭職了。回日本後,我跟妻子說:「我已經決定好工作室名稱了,『SAMURAI』或『SAMURAI DESIGN』,妳覺得哪個好?」沒想到妻子竟然說:「不會吧!好土的名字!……」(笑)她說會讓人聯想到毛筆字寫的漢字「侍」或片假名「サムライ」,感覺好像是在洛杉磯開的居酒屋(笑)。

   ──的確有這種感覺。你剛剛說你想要執行新的專案……?

   嗯,工作室的名稱不是「佐藤可士和」,而是「SAMURAI」。我想做的工作是透過設計連結起廣告與社會,由於帶有這一層意義,因此我以專案來看待我的工作室。

   ──成立SAMURAI之後,工作內容與任職於廣告公司時有所不同嗎?

   工作的本質沒變,但追求的目標更明確了。當我將工作室取名為SAMURAI時,我就覺得我的工作風格必須更俐落才行,設計概念也必須一清二楚(笑)。

   ──如此才不辜負SAMURAI這個名字(笑)。

   我非得如此不可,因為這也是客戶委託我時的評估標準之一。

   ──有了清楚的目標之後,工作起來就更順利了。

   真的順利許多。成立SAMURAI之後,我開始懂得利用創意解決問題的方式。不過,要做到這一點真的備感壓力,所以一開始我先以調整公司的內部狀況為主,暫時不接案子。

   ──這是否也是慎選客戶的方法?

   主要是製作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變。若說我因成立了SAMURAI,才得以完成SMAP的三色設計案,這句話一點也不為過。我在博報堂時,公司內部有一間企畫室,我們一組人會在堆滿各種物品的企畫室裡完成廣告(笑)。因為有那樣的環境,我才能完成「Step Wagon」。在雜亂無章的環境中工作,才能完成如此熱鬧有趣的廣告。

   我不希望獨立之後成立的SAMURAI工作室也如此雜亂無章(笑),我想設計乾淨的事物,而且全部數位化。因此我才能創造出三色設計。如果是博報堂時期,我一定會想在紅色色塊上以顏料增添各種趣味,但SMAP設計案是我在一塵不染的環境中創造出來的,會有這樣的結果也不難預料。從這一層意義來看,在做三宅一生設計案時也是如此。工作室遷到新址後,我就接下了三宅一生設計案。當時新工作室的四樓地板是外露的水泥地,粗糙的質感給了我創意靈感,讓我設計出破損的字體風格。由此可見,空間的氛圍也會影響創造力。其實不只是空間,所有環境都有這種力量。

   ──你的作品總是給人一種速度感,這是否也與製作環境有關?你的工作速度應該很快吧?

   坦白說,這要感謝《廣告批評》。那是我在擔任《廣告批評》的藝術總監時實驗出來的結果。

   ──我第一次聽到這件事(笑)。

   身為《廣告批評》的藝術總監,工作規模與過去截然不同,而且時間又很趕。於是我發明了新的方式來設計,例如編輯部希望我做「耐吉特集」,我立刻就想到在封面放上大大的勾勾LOGO,我發現這個方式很適合我。我跟島森女士通電話時,當場提出這個創意。

   ──是有這麼回事。話說回來,我記得可士和先生曾經說過「作品最重要的就是帥氣」,現在不這麼想了?

   我有說過這句話嗎?不可否認的,能讓人覺得帥氣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設計出來的作品不帥氣,其實也無所謂。畢竟要做出帥氣感,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

   ──無法認清狀況,就做不出帥氣的作品。

   這一點太難做到了。不過說實在的,能讓眾人有感覺、想購買的動力,還是在於帥氣、可愛、舒服等感覺。雖然我個人並不想設計出情緒性的作品,但我最想營造出乾淨清爽的氛圍,或許這就是我的美學意識,這個想法相當強烈。根據商品特質設計企業氛圍時,我不喜歡拖泥帶水的感覺。我希望能設計出彷彿有風吹過、感覺乾爽且讓人感到舒適的作品。我不只十分注重這一點,也會考量「輕重」的感覺。一位傑出的建築師會精心設計協調感、質感與光線的流動方向,營造出舒服的空氣動線;而我最想做的,就是設計一詞所代表的外在意義,亦即「營造暢快心情的狀況與氛圍」吧。

耍帥難登大雅之堂


  佐藤:天野先生一開始就提到美學意識,我也認為在未來的時代裡,最重要的思想是美學意識。擁有自己的美學意識,也就掌握了可以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切入點。找到自己可以大放異彩的領域,是一件相當幸運的事情。唸大學是找到適合自己領域的重要時期;也是了解自己、做好出社會的準備的重要時期。

  天野:凡事只要按照自己的美學意識與價值觀來做選擇就好。不過,我的個性真的是太怪了。我真的認為你設計的手機很讚,卻為了奇怪的理由堅持不買。再這樣下去我一定會越來越孤僻,害了自己。

  佐藤:不過,這就是天野先生特有的美學意識啊!

  天野:確實如你所說。既然如此,大家應該要將這種個性發揮到極致才對,父母要我們上的大學,我們就偏偏不去(笑)。要是我,我就不會去就讀父母希望我唸的大學。如果父母的希望與我們自己的理想學校相符,那是最幸運不過的事。不過我認為,就算自己做的決定是錯誤的,也無所謂,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想法。即使日後發現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父母的建議才是對的,只要我們能徹底反省自己錯誤的原因,就不算是白走一遭。

  佐藤:說的很對。

  天野:我想,現在的年輕人可能無法體會「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的道理(笑),不過我個人反對這句俗諺。我認為凡事照父母意見行事的人並不是好孩子,而是壞孩子(笑)。因為不以自己的方式思考、以自己的感覺感受一切的人,腦袋根本空無一物,而且對於世間萬物的感受性也會日漸枯竭。一旦變成這樣的人,不只是不孝,也會讓自己不幸。

  佐藤:真的是這樣。我認為高中到大學的這段時間,是一個人感受性觸角準確度最高的時期。在這段時期感受到的任何領悟,都是今後人生最重要的寶藏。例如思考什麼事才是「帥氣」……。了解什麼是帥氣,就能釐清自己的美學意識與生存之道,也能確立自己未來的人生之路。正因如此,我希望各位從今天開始去思考帥氣的意義。

  天野:不過要特別注意一件事,不能因為大家都說現在最流行什麼造型,就去穿那樣的衣服,這種行為反而遜斃了。以前有一首歌叫做〈帥氣為什麼丟臉?〉(かっこいいことはなんてかっこ悪いんだろう),但我認為充分展現自己的帥氣,這件事情並不丟臉。

  佐藤:我很同意這一點。剛剛我們提到的大貫卓也先生,他是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的學長,也是博報堂的前輩,我相當崇拜他。當時我為了獲得他的讚賞,拚了命的創作出一件很帥氣的作品,參加博報堂內部的評選比賽,沒想到我最崇拜的大貫先生竟然說我的作品「完全在耍帥,難登大雅之堂」(笑)。這件事真的對我打擊很大,我認為很帥氣的作品,卻被一眼看穿是「為耍帥而做的糟糕作品」……不過,也多虧有大貫先生的評語,才讓我有了很大的改變。

  天野:大貫先生好嚴格喔。

  佐藤:那個時期我都是在跟隨時代潮流,完全不考慮廣告的本質,一昧地思考作品,這種膚淺的創意就是在耍帥。大貫先生一眼看穿了這一點,讓我體會到我的作品根本沒觸碰到事物的本質。真的如他所說「完全在耍帥,難登大雅之堂」。唯有深入思考各個角度,才能真正創造出帥氣的作品。

  天野:大貫先生很挑剔呢。

  佐藤:那時我認為帥氣的作品其實只是在趕流行的風潮,並沒有深入了解廣告的本質,因此非常膚淺。大貫先生指出這一點,教我了解我的作品並未達到本質,倘使無法深入思考,永遠無法真正的帥氣。

  天野:從這一點來看,由你一手策畫的明治學院大學品牌建構設計案,我認為就是真正帥氣的創意作品。你是否可以與我們分享,當初怎麼會有這樣的構思?

  佐藤:是的。其實我與明學一點關係也沒有。我是在天野先生的介紹下,與校長會面,聊過之後我發現我很認同明治學院大學的理念。此外,學校方面會將品牌建構設計案委託給像我這種背景的藝術總監,我也感到十分榮幸。再加上目前沒有一間大學在做如此革新的創舉,校方堅定的態度令我動容,於是決定一起完成這項偉大的企畫。

  天野:接下這個案子之後,你從哪一點開始著手?

  佐藤:第一步就是先了解學生,我詢問過許多學生以及老師教授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明學是一間很樸實的學校。樸實平凡、毫無特色。但是,一問到他們最喜歡這所學校的哪一點,無不一致讚揚其具有高度涵養、沉穩低調的校風,富含義工精神而且不強迫他人。總而言之,就是非常有品格。我問了許多人對於明學的正面與負面印象,大家的看法都一樣。

  天野:優點是沉穩高雅,缺點則是樸實平凡。

  佐藤:如果硬要一改樸實的印象,也可以透過極度華麗的明學校徽,達到這個效果。只不過,憑空創造而來的設計無法持久,或許短期真的可以扭轉乾坤,但明學畢竟是一所大學,唯有昇華自身的優點,發揮潛藏於明學DNA中「樸實卻高雅」的特質才是最好的方法。即使乍看之下不夠搶眼,只要擁有紮實的中心思想,就能發光發熱。

  天野:也就是要著重於原有的DNA。

  佐藤:於是我決定將學校的代表色設計成黃色。黃色是一種相當鮮豔的顏色,但如果與白色搭配,對比性又不如紅色或藍色強烈。此外,字型方面,我也不使用粗體,而選用感覺優雅的明體。明體是新研發出來的字型,我想以字型來表現前衛先進的印象。

  天野:原來還有這個意義啊。剛剛我也說過,我是以「別品」的概念,選擇就讀明學。不過就算我這麼說,也無法解釋得很清楚。有些時候語言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例如不管我多努力想透過語言來說明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越說反而越會偏離實情。與其花費時間解釋,不如以行動表現自己,讓對方了解「這就是我」還比較有效。視覺所發揮的作用強大,且蘊含語言無法道盡的各種意境。我一看到你設計的明學校徽,立刻感受到「這就是明學」的印象。

  佐藤:是這樣嗎?聽你這麼說,我很榮幸。

  天野:一般來說設計師都是憑感覺來處理一切事物,很容易給人完全不思考邏輯的印象(笑)。

  佐藤:的確如此。

  天野:不過,事實與想像完全不一樣!如同可士和先生剛剛所說,當我們看到傑出設計師的作品,可以感受到每一項都是絞盡腦汁、殫精竭智,最後才靠靈感創造出來的。由於在整個過程中投入大量的思考,透過不同語言激盪發想,才能激發出無法用語言表現的意境。我認為可士和先生展現在世人眼前的設計案,也是歷經這些過程,才讓眾人有「這就是明學」的感受。想要了解這是一間什麼樣的大學,與其閱讀一知半解的大學簡介,不如看經過精心設計的校徽,還比較快。看到明學的校徽之後,就會發現這是一所「如黃色般給人明亮感覺的學校」(笑)。這雖然是我的玩笑話,但我認為「給人某種感覺」相當重要。就像是求職者在選擇公司時,與其翻閱公司簡介,不妨多看該公司的電視廣告,會更容易了解這家公司的行事風格。

  佐藤:正是如此。我在設計明學校徽時,如同天野先生說它表現出明學的風範;校長以及其他校方人士最先讚賞的部分,也認為這個校徽充滿明學的風格。對於這個結果,我感到很開心,這代表我掌握到明學DNA的核心之處。設計工作是將視覺具體成形。我並不是依照個人的喜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的工作是找出別人看不見的明治學院大學的優點,將其設計成具體的作品。

  天野:為什麼大學與企業都會想要透過語言,向世人解釋自己的特色呢?學校的辦學精神為何,確實是件重要的事,但光是如此,無法讓人透徹了解。選擇交往或結婚對象時,應該也是如此吧?在哪裡出生、唸過哪一所學校、身高體重如何……,光靠語言說明這些背景,無法促使我們以此為條件,決定男女朋友或另一半。最後還是要憑藉語言無法描述的外表、感覺,亦即從一個人呈現於外的整體來做選擇。

  佐藤:沒有錯。出色的LOGO標誌就是要表現出主角最真實的面貌。結合各種無法一言以蔽之的要素,成就明治學院大學的風貌。從校園活動、教育方針,到校園景致,營造出的感覺與歷史沿革,所有要素結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明學。校徽就是將這些要素合而為一的LOGO標誌,也就是整體風貌的表現。耐吉(NIKE)與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等大企業亦不例外。一提到耐吉就會想到俐落的勾勾LOGO,勾勾LOGO表現出耐吉的整體風貌。從這一點來看,我認為各大學應該要更精心設計自己的校徽或識別標誌。不知道為什麼,大學都不熱中於凸顯自己的整體風貌。

作者資料

佐藤可士和(Kashiwa Sato)

UNIQLO全球視覺總監。1965年生於東京。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畢業。 任職於株式會社博報堂後,於2000年設立創意工作室「SAMURAI」。主要工作包含為UNIQLO、樂天集團、日本7-11、今治毛巾等品牌進行創意指導。曾任泡麵博物館(Cup Noodles Museum)、藤幼稚園(HUJI)的總策劃;為國立新美術館設計標誌。 得過獎項眾多,包含每日設計獎、東京ADC大獎等。慶應義塾大學特別招聘教授、多摩美術大學客座教授。

天野祐吉(Yukichchi Amano)

編輯、專欄作家。1933年出生於東京。曾任職於創元社、博報堂,之後與友人共同成立製作公司「Madra」。1979年4月創立《廣告批評》雜誌。1989年由島森路子接手《廣告批評》雜誌總編輯一職,從此針對媒體展開評論活動。2009年《廣告批評》休刊後,成立「天野祐吉作業室」。除執筆《CM天氣圖》(朝日新聞)專欄之外,更出版多部著作,包括《廣告論講義》(岩波書店)、《天野祐吉 語言的空地》(Madra出版)、《語言改變了》(Impress Japan),以及繪本《小圖和小言》(信誼出版社)、《我爺爺的臉》、《窺視》(福音館書店)等。

基本資料

作者:佐藤可士和(Kashiwa Sato)天野祐吉(Yukichchi Amano) 譯者:游韻馨 其他:王志弘/選書設計 出版社:臉譜 書系:SOURCE: 出版日期:2013-03-29 ISBN:9789862352366 城邦書號:FA3004 規格:平裝 / 部份彩色 / 192頁 / 13cm×19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