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商管理財 > 經濟/趨勢 > 趨勢
搶救你的納稅錢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搶救你的納稅錢

  • 作者:張啟楷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2-10-08
  • 定價:300元

內容簡介

國庫嚴重虧空,政府撲天蓋地搶錢,未來還會更凶 勞保、國民年金、全民健保等岌岌可危 台灣恐變成亞洲的希臘或冰島 國庫債務已達 5.1 兆,若再加上潛藏負債,實際已破 21 兆 政府節流無方,開源無力,債務未償餘額屢創新高,舉債比例遠逾港、韓 我們的孩子一出生,就要背債近 92 萬 「債」這樣下去,還得了…… 哪有什麼「債留子孫」,我們早已經是「子孫」了! 人民辛苦繳稅,政府卻負債累累,你的納稅錢到底去了哪裡…… .台電高價向民間電廠購電,虧損卻又回頭大漲全民電價;這些電廠多是台電轉投資的子公司,儼然就是退休高層的「海撈天堂」 .健保給付制度不公,醫院A走保費,醫護人員不同工卻同酬,無力之餘紛紛棄走,「內外婦兒急」等重症科別五大皆空,人民繳了錢卻看不到病 .富人以錢滾錢不必繳稅,受薪階級一毛稅都少不了,成為「薪貧族」;靠窮人納稅,這個國家還有前途? .公務員衙門心態,逢案必簽推拖拉,一會再會不作為;路平專案修不平路,利用公款吃喝、旅遊的例子罄竹難書 【精采內容】 今年4月1日,經濟部長宣布油價大漲3.1塊,不久後又火上加油,宣布要大幅調漲電價。民怨像火山爆發,但政府堅持非漲不可,主要理由是:中油和台電快破產了!健保局也喊著要破產,預計明年1月就要調漲大家的健保費。宣稱撐不下去的水費,也已蠢蠢欲動…… 截至去年底,中油累積虧損已達361億元,台電更達1179億元。中央政府國債已臨5.1兆,若加上未來可能支付的潛藏債務,我國實際國債已逾21.1兆,等於你的小孩一出生,就已背債近92萬元! 早在去年,惠譽信評機構(Fitch Ratings)就已因政府財政赤字偏高、稅收減少,調降我國信用評級。年年入不敷出的國庫,債務累計餘額已經逼近《公債法》的規定上限。在可預見的未來,政府搶錢作為,恐怕只有愈來愈嚴重。 ◎他是張啟楷,他要為你揭露政府債臺高築的幕後祕辛。 二十年前,張啟楷在《中國時報》整版監督政府用錢的報導,催生了現在矗立在濟南路、徐州路上的兩棟聯合辦公大樓,一些在外「天價租辦公室」的部會陸續遷入,國庫因此省下五億元以上的花費。 而今,國庫日益消瘦,政府以債養債,財政紀律蕩然無存。他要以二十年的觀察與分析,再次省視國疲民窮的禍端,為人民、為台灣揪出「動搖國本」的元凶! ◎吞噬納稅錢的六大黑洞 本書將從導致國庫潰堤的六大破洞開始談起:績效不彰的國營事業、定位不明的全民健保、不公不義的租稅減免、侵蝕國本的祖產賤賣、不受監督的特別預算、公務員體制的崩壞與濫用預算,各自成為國庫門戶洞開的凶手,其個中隱情究竟為何?政府何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反觀歷史,蔣經國執政時代建設最多,借錢卻最少,主政前三年未借一毛錢,多年歲計有餘。當時能,現今何以不能?是誰打開了高赤字大門,令國庫收入銳減,同時改變政府支出結構?歷任總統中,誰又花錢最凶? 國營事業民營化、稅制改革、國土活化、特別預算刪減……如何才能走出債務吞噬危機,讓動搖國本的陰影不再?全民能夠如何監督,如何自救,讓債留子孫的恐懼煙消雲散? 財政是庶政之母,沒有財政紀律的政府,將對國家經濟帶來嚴重傷害。唇亡齒寒,國家一旦破產,勞健保、軍公教退撫金、國民年金等也將應聲崩潰,人民生活水準將徹底倒退。為免國家步上希臘的後塵,或是像日本一樣進入「失落二十年」;為避免政府藉公權力從人民口袋掏錢打消國庫赤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全民開始認真監督政府的用錢,睜大眼睛盯緊我們的納稅錢被用到哪裡去。

目錄

◎推薦序 納稅錢為何有六大破洞? 王建煊
◎推薦序 劉憶如
◎推薦序 分配與成長並重;撥開迷思有效改革健保 楊志良
◎推薦序 「以史為鏡,知興替」,為阿楷新作譜序 張平沼
◎推薦序 我們一起發揮專業、幫助民眾 王文洋
◎推薦序 我的好朋友張啟楷兄 胡忠信
◎推薦序 穿越國家財政的迷霧 正視財政惡化的巨大風暴 李桐豪

◎作者序 正面看五位總統,理性救六大破口
◎導論 窮政府鋪天蓋地搶錢,未來還會更凶

◎第一部 吞噬納稅錢六大黑洞
‧第一章 績效不彰的國營事業,金雞母變敗家子
‧第二章 定位不明的全民健保,一再漲價注定破產
‧第三章 不公不義的租稅減免,全球最低且利大戶
‧第四章 侵蝕國本的賤賣祖產,土地股票銀行全賣
‧第五章 獨步全球的特別預算,舉債禍首無法監督
‧第六章 公務員體制的崩壞與浪費

◎第二部 國庫為何盛極而衰?
‧第一章 兩蔣父子,從風飄搖到安定生根
‧第二章 李登輝借錢建設,打開高赤字大門

◎第三部 國庫最掙扎困頓的十二年(扁、馬現況與挑戰)
‧第一章 陳水扁:千金難買政績,納稅錢變打水漂
‧第二章 馬英九:得票最多,花錢、減稅、舉債也最多

◎第四部 我們有能力走出國庫空虛困局
‧第一章 那個美好時代,真的回不來了嗎?
‧第二章 開源節流除弊,只差一個執行力
‧第三章 政府不可靠,我們得為自己、為孩子做些事

內文試閱

■第六章 公務員體制的崩壞與浪費■


◆一 公務員體系裡有多少魔鬼?◆

  去年海關爆發史上最大貪瀆弊案,關稅總局首席副總局長呂財益等六名海關關員,涉嫌透過立委李復興的助理張勝泰充當「白手套」,收受業者賄賂、貴重餽贈、插乾股、協助關員「買官」,並接受餐宴喝花酒、性招待,長期包庇業者違法進口多項被管制貨物,或協助低價申報逃稅。

  這個案子發生在基隆關稅局六堵分局,整個分局形同淪陷,關員被檢舉連續兩年收賄。本案還在一審過程,監院彈劾了八名高官,其中有人退休,有人已被調職。很多民眾對此案的反應是:海關不都是要收紅包嗎?這個案子裡被逮的人算是倒楣吧。而且,多數人都認為這不是僅僅兩年的弊案;甚至現在,送紅包的潛規則也不會因這些倒楣鬼吃官司而消失。

  政府管制進口的物品不僅種類繁多,即便是可以進口的產品,也可能有數量的限制。再加上高額的關稅、繁瑣的稽查程序,為了加快進口流程,一般進口商都知道要打點才會有方便,而報關行裡也有專治「疑難雜症」的業者。這些事存在已久,形成一種慣例與陋習,主管長官即便未同流合汙,也難逃坐視不管之責。可是我們在這類弊案中,往往看到這些長官只給一種標準答案:不知有下屬收紅包。

  海關油水多就多弊案?未必,這種公務員上下交相賊的例子,還發生在高雄港務局。二○○九年時爆發高港局官員虛報貨櫃量,詐領上億元獎金。高港局局長謝明輝、副局長黃國英為維持世界第六貨櫃港的頭銜,不僅要業者浮報貨櫃數量,還發放超過三億元的獎勵金。高雄地檢署起訴謝明輝等四十六名官商,依圖利等罪起訴。但一審結果卻是官員與航商主管無罪,由基層員工扛起罪責。法院給的理由似是而非:因無積極證據顯示官員知情,航商並未將獎金納入私人口袋。

  事實上,高雄港的貨櫃裝卸量最大極限根本只有九九四TEU(二十呎貨櫃),浮報數字衝過千萬,高官大肆慶祝豈能說不知情?法院的鄉愿無知,助長了公務員濫用預算舞弊,製造一堆漂亮的假數字根本無助於國家競爭力。

  最近幾年,貪圖獎金補助在公務員體系裡已是公開祕密。由於金額不大,像是一種員工福利,主管也多半睜眼閉眼,只要沒人檢舉就好。例如夫婦分別任職政府不同單位,便重複申請子女教育補助。國民旅遊卡的旅遊補助詐領時有耳聞,較有名的例子就是主導行政院長及各部會首長維安工作的警政署第二警官隊長陳金源。他涉嫌在張俊雄、劉兆玄院長任內,命下屬偽造請假紀錄,讓他用同一張收據,同時請領差旅費與國民旅遊卡休假補助費。

  公款有多好用?問問官員最知道。利用公款吃喝、旅遊的例子罄竹難書。民間無薪假放到人民哀鴻遍野,台北市民政局資訊室、人事室連續二年的員工文康活動,竟是「台北一○一自由行」,就是從市府大樓走到君悅飯店一樓吃 Buffet。兩棟樓相距只有短短三五○公尺,上完半天班後下午就請公假,直接到高級飯店大快朵頤。新北市新聞局花納稅人的錢辦調酒進修課程,近三十名公務員在歡愉氣氛下,竟拱一名菜鳥公務員脫衣,現場頓時上演猛男秀。

  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大小單位以各種考察為由,每年編列數百萬預算,在寒暑假出國旅遊,而回國後的考察報告,只能以慘不忍睹形容。在這些行程中,考察訪問只占不到三分之一,報告也就是貼網路資料交差了事。連監察院這種事後監察單位,也用考察機場、僑校、監察機關等名義,在二○一一年到上海、帛琉、汶萊觀光。

延伸內容

我們一起發揮專業、幫助民眾


◎文/王文洋(宏仁集團總裁)

  啟楷兄長年以來服務於新聞界,針砭時事不遺餘力,尤以評析公共政策和政府預算議題見長。二十年前,我就常在《中國時報》上看到他很多有關監督政府應該開源節流的專題。據立委們說,現在矗立在徐州路和濟南路兩棟中央聯合辦公大樓,就是他窮追猛打好幾年後催生的,當時行政院把一些在外面「天價租辦公室」的部會,像陸委會等都優先遷入,為國庫節省下可觀的租金。

  有段時間,我看到各大電視媒體爭相邀請啟楷兄上電視,不久後,突然看到他從來賓變成了主持人,在 TVBS 主持每週六、日的「二一○○週末開講」。和其他談話性節目不同,他主打公共政策,為民眾看緊荷包、為弱勢者爭取福利,有時候李濤先生的「二一○○」請假,也由他代班。後來看他到中天主持「張啟楷新聞現場」、中視「兩岸新新聞」,直到現在擔任年代電視台「新聞追追追」主持人,肩負起為更多社會大眾監督政府之重責大任。

  很高興啟楷兄要出他二十年來的第三本預算專書,這次他提出六大項吞噬我們納稅錢的財政破口,包括大家都很關心的國營事業績效不彰和健保虧損累累等。各立委、媒體和相關首長對這些問題都很關心,相信未來會有一些突破。這本書還從歷史的縱深,比較五任總統用錢的態度與績效。我可以看出他的企圖與期望,一方面針砭政府應加快腳步面對六大破口,另一方面以歷史為師,提醒我們不要忘了過去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尤其我們在財政上曾經是世界各國羨慕的模範生,「過去能,現在也能」。

  我們這一代有幸目睹經國先生推動十大建設、國民生產毛額大躍進,民國六七年首度突破一兆大關,七一年驚人成長到接近兩兆,到了七七年,已經接近三兆六千億元。李登輝前總統任內做了許多建設,開辦全民健保、發放老農津貼,更一口氣啟動多項重要交通幹道,包括捷運、西濱快速道路、高鐵等;為了弭平歷史傷口,發放戰士授田證補償、二二八事件賠償及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李前總統對台灣貢獻實在太大。而陳水扁總統也推動了雪山隧道等重大建設,還完成高鐵通車。可見歷任總統任內都有其挑戰與貢獻。

  馬總統上任後,開創了兩岸全面交流,帶來和平與商機。同時,發出史上第一次消費券振興經濟,四年多來不眠不休戮力從公,讓人很是感佩。對於馬政府最近深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苦,本書裡善意地提醒,馬總統過去在台北市長任內,曾經將虧損累累的公車處民營化,所以最近備受詬病的國營事業經營不善問題,馬總統有經驗和能力可以解決。另外,馬總統過去成功催生了內湖經貿園區和南港軟體園區,現在各界引領企盼政府振興景氣、創造就業機會,馬總統也有成功經驗可以依循。

  不過,自今年四月油價大漲三塊後,電價亦緊跟著宣布調整,水價更是蠢蠢欲動,引發民怨沸騰。而隨著油電雙漲,物價更屢創新高,小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受薪階級更大喊荷包縮水。有鑑於此,啟楷兄毅然決然發揮他在政府預算上之專長,將近來發生的油電雙漲、經濟成長衰退所引發之民怨與社會不公不義現象,撰寫成《搶救你的納稅錢》一書,以淺顯易懂、循序漸進的說明與文字,讓民眾能更了解目前台灣財政狀況。此種「發揮專業、幫助民眾」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令人深感佩服,也希望這些問題,隨著啟楷兄與大家的努力,有機會能早日解決,讓大家日子可以過得更好。

納稅錢為何有六大破洞?


◎文/王建煊(中華民國現任監察院院長)

  本書作者張啟楷先生,是一位資深媒體人,他的這本《搶救你的納稅錢》寫得文情並茂,提出納稅錢的六大破洞,看了使人感到無奈沒有希望。因為很多問題都是幾十年來尚未解決,非旦如此,在老問題之外,又加了許多新問題。

  但是在憂心無奈的心情下,我們仍懷有一線希望,那就是政府要有不推卸責任的大魄力,來解決問題,解決一項算一項,總有變好之日。另一方面希望納稅人不要再沉默,我們口袋的錢,不能允許別人亂花亂用。

  這本書的內容,我們或有不同意見,但它絕對是一本政府官員,尤其是馬英九總統、行政院陳院長及財政部張部長都應該仔細閱讀,仔細思想解決之道的書。

  全國納稅人也應該讀,不要以為財政是國家大事且又專業,小老百姓可以不聞不問。看了作者這本書,你可以很容易進入討論監督國家財政的行列。

  幾十年前我在中國大陸,參觀一間由台商經營得十分成功的公司,這家公司原為國營企業,因為經營不下去而賣給了台商。公司機器設備都夠水準,台商接手後將員工資遣了八十%,但公司營運效率卻比以前高出許多,這其間究竟代表著何種意義,相信讀者都心知肚明。

  所以有人說,特例不談,如果國營事業經營效率會高於民營企業,那是違反人性的;政府多年來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也是基於這個原因。現有幾家大型的國營事業,如台電、中油,何去何從,基本方向應該已經很明朗。

  台灣是一個能源缺乏的國家,如果油、電價格偏低,那不是理想的能源政策。但大家都知道,整理財政的原則,莫過是增加收入、減少支出。油電價格如果因為偏低而加價,既可以提高收入,又可節約能源,沒有理由反對。但中油、台電的經營成本,如果能大幅降低,就可減少支出。只加價增加收入,而不降低成本減少支出,人民當然不會同意。

  政府財政為什麼日益惡化,最重要的原因是台灣年年選舉,選舉勝負差距愈來愈小,少數的選票就能影響結果,所以政府年年減稅,少有加稅動作。既有的租稅減免也不敢取消,國營事業人員也不敢精簡。

  此外,各種蚊子停車場、蚊子館、蚊子港等一大堆蚊子公共設施,浪費了太多的錢。有位新任監察委員說,來了監察院才知道,政府花錢原來是這麼花的,這是他調查了幾個蚊子公共設施案子後的感慨。

  為了爭取選票,租稅只減不加,最後沒有辦法,只好賣祖產國有土地。台灣人口密度世界第二高,僅次於孟加拉,大都市裡寸土寸金,綠地已極為稀少,因此所有都市裡的國有土地都不應該再出售,應改建為大、小公園。

  黃大洲市長在台北市建了座「大安森林公園」,現在不管老的、少的,都沐浴在這座公園裡,黃大洲成為一個台北市民人人懷念的市長。人民的需要是什麼?從這個例子裡,難道還看不出來嗎?

  都市國有土地一旦出售,一定會被改建為高樓大廈,這麼一來,都市裡將充滿著水泥堆積物,這些水泥堆積物絕無可能再變成綠地。主政者目光如豆,不為子孫著想,真是令人氣結。

  財政問題的解決不是那麼簡單的,補破洞只是方法之一。因此如果大家一味地寄望政府減少浪費、減少支出就能理好財政,那也是不切實際的,最後仍必須增加收入才行。增加收入最重要的方法是加稅。

  台灣租稅負擔率一九九○年為二十%,二○一一年降為十二.八%,租稅負擔率如能提高到從前的二十%,每年可增加的財政收入超過九千億元,政府將可以為人民做很多的事。談加稅惹人怨,不討人喜歡,但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那是不可能的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希望本書作者,將來也能寫本如何增加財政收入的書,供政府及民眾參考。

求神賜福各位讀者及你們全家的人
平安喜樂

穿越國家財政的迷霧 正視財政惡化的巨大風暴


◎文/李桐豪(現任立法委員)

  歐債危機終於引發大家對於國家債務的關心,人們開始明白沒有財政紀律的政府將會對國家經濟造成嚴重傷害。根據財政部統計,民國一○一年八月底的中央政府一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四兆八七四五億元,短期債務未償餘額一四五○億元,兩者合計五兆一九五億元,平均每人負擔二一.六萬元的債務,而這還不包括超過八千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務。若再加上地方政府債務,則台灣人民每人負擔的債務應已輕易超過二十五萬元。

  台灣的債務問題卻不僅止於政府發行的債券與向金融機構的賒欠,另外還有讓人眉頭深鎖的「潛藏債務」。根據主計總處估計,至民國一○一年七月底止,我國各級政府的潛藏負債竟高達十四兆九○五二億元,是現有國家債務的二.五倍以上。這些潛藏債務主要與各種退撫與保險責任準備有關,在台灣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之際,政府履行照顧退休人員的承諾勢必會進一步造成國家財政沉重的負擔。

  雖然國家財政體質不佳,但政府仍強調福利轉型,這使得社會福利支出成為預算支出的最大宗。以民國一○二年的中央政府預算為例,社福支出便高達四三 九○億元,占全部支出預算的二二.六%,而攸關經濟發展的支出則只有二七二六億元,僅占十四%,屈居主要支出項目的第四位。更麻煩的是,政府立法保障的法定支出幾占全部預算的七成;預算支出的僵固性,使得政府無法彈性調整預算項目,以因應國際經濟的波動。

  面對這樣的預算結構,政府很自然地會透過正常預算以外的手段籌措資金,以解決國家經濟建設嚴重短缺的問題。過去八年不斷出現的特別預算是典型作法,而未來以民間資金投入公共建設,但由社會負擔高昂營運成本模式(套個很炫的名詞,可被稱為「民間融資提案」或PFI)也可能成為常態。我們必須很遺憾地指出,無論政府採取何種手段擴大支出規模,後果都是國家債臺高築與納稅人的稅負增加。

  雖然國家財政狀況不佳,但幾位官僚出身的財政部長卻抱持不同的看法。我們看到「中華民國財政是最好的」、「台灣不會發生債務危機」,與「政府只有內債、沒有外債,不會破產」等讓人錯愕的驚世之語。財政高官昧於國家財政窘困事實,反而成為國家推動財政改革的阻力。只要國家財政不改革,台灣經濟發展與世代公平正義就難以為繼,而這些只顧自己官位卻漠視國家永續生存的官僚,終將被社會鄙視。

  啟楷長期關心國家財政問題,過去即著有《國庫潰堤:解讀預算黑盒子》與《搶救國庫:你應該知道政府怎麼用錢》兩本書。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讓社會了解政府預算數字後面的意義,並進而探討國家財政失衡,點出支出浮濫、歲收不足,以及地方財政困窘的問題所在。啟楷善盡記者與媒體人的職責,不斷呼籲社會要重視政府財政惡化現象,別天真地認為「天塌下來有高個兒頂」。

  啟楷關心並要求改善國家財政的努力,大家有目共睹,但社會的覺醒卻還要時間。直到今日,我們仍看到上至總統候選人,下至地方民意代表,為求選舉當選,總是不負責任地猛開福利支票,卻忽視沒有支持福利政策的穩定財源。這些政客當選的結果,是導致國家陷入財政惡性循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農津貼,每逢選舉藍綠政客都會加碼,而每人每月多發區區的一千元津貼,國家就得多負擔八十億元以上的支出。如今,老農津貼每年耗費納稅人四六○億元以上的經費,已嚴重排擠農委會推動農業正常業務的預算,使得農業發展更加困難。

  啟楷毫不氣餒,在本書中繼續揭發政府財政問題,特別是從體制與歷史面提出他精闢的觀察。國家財政惡化與民主運作顯然有關,啟楷誠實地檢討幾任總統的財政作為,特別讓人感慨。本書重要的貢獻就是以正面的態度嘗試提出解決方法。國家財政問題經緯萬端,啟楷拋磚引玉,除了讓社會要正視問題,更期望大家都提出方案,最後能凝聚出共識,逐步化解國家財政結構性的失衡。

  解決當前政府財政問題是一場長期奮戰,其能否成功最重要關鍵是要有全民持續的監督。我們需要許多像啟楷一樣的有志之士,不斷給政客壓力,國家財政才能避免惡化,甚至可以好轉。如果我們繼續漠視財政惡化的事實,繼續讓政客拿人民納稅錢,圖謀自己的政治利益,那麼台灣就可能會成為希臘第二,或是像日本一樣「失落二十年」。

  請大家把眼睛睜亮、耳朵張開吧!「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財源的福利其實是「天上掉下來的毒藥」。讓我們一起努力推動效能與誠實的政府,讓她能腳踏實地做事,而不僅僅只懂得送福利、放煙火與辦活動。

我的好朋友張啟楷兄


◎文/胡忠信(歷史學者、政治評論家)

  公元兩千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政治、經濟、社會形勢進入新的轉折點,媒體生態也發生質變。我自一九九五年十一月自美返台服務,在報社擔任社論與專欄撰述工作,除了補強我在旅美期間十五年的「空窗期」,對台灣社會已有深入觀察與了解,其中最明顯的現象就是文字媒體將成為「夕陽產業」,我毅然辭去報社職務,回到我曾經在美國媒體擔任過的電視行政與政論主持工作。

  自公元兩千年迄今已十二年,我將工作分為三部分:電視政論者、廣播主持人與撰述專欄。在工作過程中,張啟楷兄由共事而成為摯友,在感情上我們是「君子之交」,在理念上我們「凝聚共識」,在工作上我們「相互補強」。《臨濟錄》說:「十年不換位,立處皆真也。」正如爵士樂的鋼琴手與吉他手,或者如交響樂團的指揮與小提琴手,啟楷兄與我已具有默契,有時甚至使出一個眼色,或伸出一個手指動作,他毫無預警提問,我也能對答如流。兩人在情緒上未曾發生衝突,但對媒體的社會責任更加深切,對關懷下一代的幸福視為最高尚任務。

  電視媒體本來就具有激烈的變動性格,電視台本身就是一場八點檔連續劇,既有人性最崇高的表現,也有嫉妒與爭競的負面表列,風波與挫折在所難免。啟楷兄與我轉戰數家電視台,政論的名稱與布景容或改變,但他已成為具有當紅收視率與公信力的主持人。我如同唐吉訶德身邊的桑秋潘薩,兩人一起打風車,共同為理想而奮鬥,一直堅持基本理念:媒體工作者要站在掌權者的對立面說出真話。但也正如法國歷史家兼記者基佐所言:「媒體監督檢驗別人,自然被別人更嚴格監督檢驗。」如果有錯誤或誤解發生,我們兩人能夠坦然、理性,客觀地找出問題關鍵,尋思化解之道。

  啟楷兄出身自嘉義縣漁港東石鄉,具有純樸的善良性格,在大學修習社會學,又在台大政研所深造,歷經府院黨採訪新聞歷練,也擔任過市政新聞主管,甚至被評為最優質的國會記者。基於出身與工作的所學所思經驗,他自然關心公共政策,關懷弱勢族群,而對政府預算的運用分配與利弊得失,啟楷兄早已胸有成竹,自有一套論述方式,針對問題提出客觀中肯的分析,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事實上,啟楷兄在電視所主持的政論節目,早已經年累月探討相關議題,本書正是一本成熟且厚重的國家財政策略分析,不是書空咄咄的虛妄之論,而是實務及採訪的心得報告,不但成為一家之言,也足以成為當政者做為施政借鑑。

  日本經營學者大前研一提出的「新領導力」,特別以英國首相喀麥隆與俄國總理麥德維傑夫為例,他們未必是魅力型領袖,卻是解決財政問題的高手;證諸被彼得.杜拉克稱譽為「美國最出色總統」的杜魯門,正是典型的「經理型總統」,能夠客觀分析問題,集思廣益提出解決之道,運用膽識敢於做出決策。啟楷兄所提出的國家財政分析,最後仍要訴諸政府領導者運用「價值與信仰」加以落實,也就是亞里斯多德所提出的理念:「政治工作者的最高尚任務是營造人民安居樂業的環境。」

  拜讀完啟楷兄的新書,期許他日日精進,持續努力,人類的天然使命是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我們懷著凡事感恩之心,盡我們職責去做,絕不放棄希望,也絕不懈怠!

「以史為鏡,知興替」,為阿楷新作譜序


◎文/張平沼(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

  阿楷是純樸的農家子弟,有濃厚親切的鄉土氣息,也有悲天憫人的關懷台灣之情;有愛打抱不平的正義之氣,更有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所著《正義論》中的觀點,為弱勢者追求最大利益,關懷弱勢族群與濟弱扶傾等特質,是他民胞物與的胸懷展現。阿楷對於社會公平與正義,社會的愛與善之熱情,從他過去擔任記者主跑立法院新聞,到主持政論性節目,歷經時間的淬練後,更能體現對良善與愛的執著。

  因長年主持政論性節目,面對社會爭議情事,以不亢不卑的語氣與來賓互動,長久以來其態度始終而一,這是他所秉持的中心思想,絲毫未曾搖擺。而他所堅定的信仰與價值觀,更是長期投注心力於這片土地上所蘊濡出的惻隱之心。台灣社會真的需要像阿楷這樣的人。

  台灣經濟奇蹟曾舉世稱羨,有專業的行政官僚,如孫運璿、李國鼎為台灣經濟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誠如書中所載,台灣社會有相當的公民意識,人民素樸而善良,透過以歷史為師,找出過去成功的經驗。陳揆所組的「專家內閣」,各界都寄以厚望,期待他能以專業的角度來解決台灣目前的經濟困境。

  十分樂意及榮幸為阿楷的新書寫幾句話,希望讀者都能從中獲益。阿楷出於對台灣熱情的使命感,過去兩本著作都與政府財政支出有關,這是多年從事記者工作的敏感度與專業度,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期望讀者都能從書中得到一些啟示與體會。台灣的未來實不宜懈怠與疏忽,為了台灣與下一代的幸福,更冀望阿楷繼續發揮智慧、提供建言。際此大著出版之時,特草數語加以鼓勵和期許,全力以赴!

分配與成長並重;撥開迷思有效改革健保


◎文/楊志良(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現任亞洲大學教授)

  國際上對於經濟發展有兩派理論,一派認為經濟就是要追求成長,只要有成長,滿溢出來的部分自然會流向基層,讓他們受惠。另外一派則主張,經濟有沒有成長不是最重要的,在沒有衰退下,只要做好分配,就能提高財富的效用與價值,讓民眾的福祉增長。

  這兩派說法並不必然相互牴觸,最佳狀況自然是經濟大幅成長,又能合理分配,比如早期七○、八○年代的台灣,經濟成長的同時,普遍就業,企業賺錢就要交稅,全體人民都受惠,貧富差距反而小,整個國家生氣勃勃,充滿希望。反觀現在,二○○一到二○一○這十年間,台灣GDP平均尚有三.六六%,但二○一二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反而倒退到十三年前的水準,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二○一一年平均年所得更是倒退了十七年。百分之六十三的三十歲以下受雇者月薪不到三萬元,試問如何成家育兒?

  為何導致這惡果?主因是台灣愈來愈資本主義化,只重成長不講分配。在獎勵投資下,某些企業淨利幾十、幾百億,炒房炒地幾乎全不用繳稅,財經政策全由財團政客把持的結果,是經濟成長的果實全落入少數人的手裡,貧富差距愈來愈大。目前執政的國民黨根本違反孫中山先生漲價歸公的主張。

  在殘補式、民粹式的福利政策下,台灣社會不斷發生人倫悲劇,甚至有生病的哥哥在自殺時把肢障的弟弟一起帶走;媽媽帶著年幼的孩子自殺;年輕的父母要去超市偷嬰兒奶粉等等。因為他們都不相信台灣社會有完善的制度、足夠的資源,可以代替他們好好照顧最愛的親人,這真是台灣的悲哀。

  再說到財稅政策,更是完全錯誤。明明知道國家建設、社會福利等等需要很多的費用,卻還拚命減有錢人的稅,讓受薪階級承擔了絕大部分的所得稅,高達七五%,負擔愈來愈重,導致中產階級消失。政府錢不夠用,只好發行公債,債留下半生和子孫。稅制不公的苦果大家都嘗到了,而竟然還有人主張,公平正義的分配不重要。

  我們必須說,沒有公平正義的經濟成長,是毫無義意的成長,反而減少國家整體的福祉。台灣目前兩黨都不肯面對問題,政治人物從不解決人民的問題,只會解決自己的問題——如何騙選票及A錢——也無能解決問題,第三勢力又沒有發展的空間,台灣的未來真是令人擔憂。

  至於全民健保實施多年,但社會大眾仍存有許多疑問,各界也提出多項改革建議。這制度複雜萬分,很多迷思影響改革,需要加以澄清,才能有效改革健保缺失。很樂意替張啓楷先生的大作寫序,也就幾個關鍵問題提出Q&A供大家參考:

Q:藥價黑洞可否消除?

  醫院購買藥物的進價,一般低於健保給付的價格,這中間落入醫院口袋的價差以百億元計,金額龐大,因此被稱為「藥價黑洞」。依照健保目前的支付制度,不可能消除藥價差,因為只要有藥品的支付價格,醫療院所就會去議價,支付藥商低於健保訂價的金額。從另一個角度觀之,這是健保「單項」藥品價格不斷下降的原因。

  藥價調查是當健保局發現某項藥品醫院購買價與健保支付價差異過大時,就調降健保支付價格,以減少藥價差。但這個措施有不少副作用,因為每當藥價調低,大多數的醫療院所就開始換藥,改開藥價差較大的同性質或作用的藥,不利醫療品質與醫病關係。而且藥價不斷下降(台灣藥價約為美國的三十至四十%),使得國際藥商不斷撤出台灣,或失去對台灣市場的興趣,也不利於台灣本土製藥產業的發展。

  一個合宜的方法是將藥品內含於支付中,例如論病計酬,也就是診斷關聯群(diagnosis related group, DRG)支付制度,一個病治療完成,以一個價格支付;或者論人計酬,則醫療院所就會以最有效且經濟的方式來治療病患,用的藥就不一定是最便宜的。其他如棉紗、縫針等,也內含於較大的支付單位中(無論是論病還是論人),藥價黑洞自然消失。

Q:保大可減少浪費?

  不少人倡議健保應保大病,因為費用高,民眾常無法負擔,因此用保險的方法分擔財務風險;而一般的傷風感冒、拉肚子、皮膚病等費用不高的疾病,應改為自費。但就社會整體角度而言,保大病最浪費,因為健保與其他保險理賠的效果大不相同。

  不論是人壽險或產物險,理賠的效果是存在而且受益人可享用的,例如壽險理賠一百萬,受益人可以用來過日子;房屋火險理賠後,保險人有一筆錢修房子或租屋、重新買屋;汽車險理賠,可供車主修車繼續使用。但人病得愈重,醫療費用愈高,死亡率也愈高,健保如果只保大病,一旦病患往生,則一切醫療耗費化為烏有,並沒有可以留存再使用的物品或金錢。

  台灣每年有近三分之一、高達一五○○億元以上的醫療費用,是用在病患往生前三、五個月內。理論上,如果「早知道」無效,就不該再進行積極的治療,如手術、放射、標靶藥物等,以減少病患及家屬承受的身心折磨及副作用;改以緩和醫療及安寧照護,不但可減少病人痛苦,也有關懷及撫慰心靈的作用。

  但問題在於,不經過積極治療,怎麼知道救治無效?生命無價,常常明知機會不大,但也不能不醫治,因為大家仍會期待機率極小的奇蹟發生。

Q:為了抑制浪費,應該提高部分負擔?

  台灣每人每年平均就醫十四次,是歐美一般國家四至六次的兩倍以上(第二、三名為同樣實施健保的德國及日本),因此不少人主張提高部分負擔,以抑制醫療浪費。價格提高,消費必然減少,但部分負擔提高,就可能造成貧困者無法獲得必要的醫療。

  更困難的是,我們永遠無法訂出一個適切的部分負擔,因為同樣的金錢對每個人的效用不一樣,同樣的五十元,富人視為無物,卻可以供四口之家的貧戶以泡麵果腹一頓。

  由於不可能針對每個人訂定部分負擔,因此不管如何訂定,對某些人總是太低,而某些人總是太高。因此我們就要問:健保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減少浪費,那就將部分負擔訂得愈高愈好,甚至百分之百負擔;若健保的目的是要全民健康照護,那麼部分負擔就只能訂得低,但接受某種程度的浪費。天下沒有完美的制度,有利就有弊,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去掉弊常常把利也消掉了。

Q:不良衛生行為者,應負擔更高的保費?

  吸菸(每年至少一、二萬人的死亡與菸害有關)、酗酒、不戴安全帽、吃檳榔(每年四千人罹患口腔癌)、暴食肥胖、不運動等行為,結果多會導致疾病,耗用較多的醫療資源,因此有人建議這些民眾應該多繳保費加以懲罰。這道理好像也說得通,因為人需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但另一方面,這些不健康的行為多發生在中低收入民眾身上,國民健康局的研究也在在顯示,弱勢民眾較有不健康行為,而弱勢者正是健保要照顧的對象。特別是不少不健康行為受到家庭及遺傳的影響,青少年並不能選擇自己出身的家庭,因此懲罰不良衛生行為者,在倫理上有很大的爭議。

Q:全民健保是保險還是福利?

  健保最常被提出來討論的,就是它是保險還是福利?其實兩者皆是。

  全民健保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它是為了達成世界衛生組織及許多國家共同倡導的目標:「全民健康」或「全民健康照護」(Health for all; Health care for all)。另一種達到全民健康照護的方法,是以英國為首的國民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在全民健保的制度之下,少數交不起保費的弱勢人口,便由社福經費代繳,以達到全民健康照護的目標。

作者資料

張啟楷

嘉義人,中興大學社會學系、台大政治系研究所(EMPA)畢業。 現任年代電視台「新聞追追追」主持人、中視愛心基金會董事、白絲帶協會網安代言人、青輔會志工諮詢業師,近年來除主持電視節目,漸漸把重心轉移到關注弱勢族群與政府公共政策,並投入社會公益。 曾任年代電視新聞部副總編輯;TVBS 電視台主持人,主持「2100 週末開講」、「2100 週日開講」和「新聞不一樣」;中天電視台主持人,主持「張啟楷新聞現場」,和中視「阿楷兩岸開講」、「兩岸新新聞」;中廣「中午茶,說給媽媽聽的新聞」主持人。 曾服務於《中國時報》長達十四年,其中八年時間主跑立法院新聞,民國八十二年獲立委評為最佳國會記者第一名,八十三年以中央政府總預算系列報導獲得吳舜文新聞獎首獎。在《中時》創辦人余紀忠支持下,每週六、日推出監督政府總預算系列,多年來努力促成政府興建中央聯合辦公大樓,原本在外天價租屋的部會優先遷入,為國庫省下每年鉅額辦公室租金。 主持「2100 週末開講」、「2100 週日開講」期間,多次探討大型焚化爐過剩,獲得行政院回應,停建新竹縣和苗栗縣焚化爐,國庫省下近二百億元支出,且減少戴奧辛危害人體;追蹤貧童寒暑假沒營養午餐問題,促成教育部實施寒暑假發放餐券領便當政策。和李濤、邱毅追蹤檢討閒置的「蚊子院」系列引起廣大迴響。 著作包括《國庫潰堤,解讀國家預算黑盒子》(月旦出版)、《搶救國庫,你應該知道政府怎麼用錢》(印刻出版)等。

基本資料

作者:張啟楷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Discourse 出版日期:2012-10-08 ISBN:9789862722442 城邦書號:BK7043 規格:平裝 / 單色 / 288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