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宗教 > 佛教
聞盡:呼喚心內的觀音
left
right
  • 書已絕版已絕版,無法販售
  • 聞盡:呼喚心內的觀音

  • 作者:釋心道
  •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 出版日期:2012-09-24
  • 定價:380元

內容簡介

想快樂嗎?先弄清楚什麼叫苦惱吧! 本書是心道法師的親身體驗與生活故事,也包含觀音法門的概要。心道法師希望透過自己的分享,傳播觀音菩薩的救世福音,帶給大家一帖清涼的解藥,重新回歸靈性的大寂靜、大圓滿。 觀音菩薩一直都是我最親最近的親人,也是我的偶像、我的修道世界。思及觀音,讓我確定了一生追求的目標。 從戰場到墳場,從墳場到道場,我的大半生從緬甸到了臺灣,從籌設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因緣,再到世界各地,一路都被觀音菩薩照顧著、啟發著。我內心覺得,我這一生是來替觀音打工的,盡力做點接引的任務。 現在的時代已經大不如前,地球環境也大為惡化了,所謂熱惱加倍,五毒熾盛。人們的善念也不夠,在資訊爆炸的生活中,我們缺乏正念引導,疑心太重,沒有自信,更無法互信,很多善業福報都在快速消損,很多惡因惡緣的共業都在快速累積中。除了找回信仰的力量,我們沒有更好的方法改善惡性循環的世界;除了學佛以外,我們無法找到平安吉祥的究竟道路。 「我們要用觀音的慈悲把地球家庭照顧好!災難劫難愈多,愈是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時代。我們需要學習觀音的悲心願力,本著互益共生的精神,互相救難救劫,當眾人都像觀音,地球的平安就會呈現。」 ──引自心道法師自序

目錄

◎【自序】寂靜之門  心道法師

◎聞部:失落的娑婆
‧《失落的娑婆:戰火浩劫》一百年的懺悔
‧《失落的娑婆:環境惡業》失落的娑婆
‧《失落的娑婆:靈識蒙塵》生滅的須彌
‧《失落的娑婆:生命輪迴》憐君入生死

◎思部:呼喚觀音
‧不忘初願
‧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柔美的觀音
‧跟貓一樣的禪
‧在內心的發光處
‧聞盡

◎修部:心內那爛陀
‧身心和諧平安禪
‧我夢想一所佛教大學
‧百年佛教一「孤僧」
‧印度觀音
‧繞著菩薩走一圈

◎傳部:窮和尚的大夢
‧上主榮光 諸佛心意(訪王榮和神父)
‧宇宙旅人,行過華嚴世界(韓金科)
‧包容,非僅是一個石窟(訪漢寶德)
‧發現宗博的驚嘆號(訪林保堯)
‧這個和尚有點「怪」(訪呂理政)
‧停不了的慈悲(訪江韶瑩)
‧紅塵點燈方外友(訪蔡信夫)
‧他把自己獻給世界(訪陳松根)
‧佛說‧師父說‧我聽見(張慰慈)
‧春天從閉關處走來(呂政達)

◎心道法師年表

序跋

寂靜之門


◎文/心道法師 

  這本書,是我的親身體驗,也包含觀音法門的概要。

  觀音菩薩一直都是我最親最近的親人,也是我的偶像、我的修道世界。思及觀音,讓我確定了一生追求的目標。

  從戰場到墳場,從墳場到道場,我的大半生從緬甸到了臺灣,從籌設世界宗教博物館的因緣,再到世界各地,一路都被觀音菩薩照顧著、啟發著。我內心覺得,我這一生是來替觀音打工的,盡力做點接引的任務。

  現在的時代已經大不如前,地球環境也大為惡化了,所謂熱惱加倍,五毒熾盛。人們的善念也不夠,在資訊爆炸的生活中,我們缺乏正念引導,疑心太重,沒有自信,更無法互信,很多善業福報都在快速消損,很多惡因惡緣的共業都在快速累積中。除了找回信仰的力量,我們沒有更好的方法改善惡性循環的世界;除了學佛以外,我們無法找到平安吉祥的究竟道路。

  我們要用觀音的慈悲把地球家庭照顧好!災難劫難愈多,愈是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時代。我們需要學習觀音的悲心願力,本著互益共生的精神,互相救難救劫,當眾人都像觀音,地球的平安就會呈現。

  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分享,傳播觀音菩薩的救世福音,帶給大家一帖清涼的解藥,重新回歸靈性的大寂靜、大圓滿。

內文試閱

不忘初願


  從小,聽到觀音菩薩──妙善公主的故事,對那種捨身修道、慈悲度眾的精神,生起了信心、學習祂這種的精神,因此發願,要以觀音菩薩的成就為我畢生的修行目標。因此,「觀音法門」以及〈大悲咒〉一直是我的行持法門。


  很小的時候,父親死去,母親也離開了我,我從小就是個孤兒,對於母親就特別有感情,我跟觀音菩薩也一直特別的親,出家後,我的修行就一直是依止觀音法門。

  小時候在緬甸,克林奶粉罐上印著一尊彌勒佛,我看著看著,好像在那裡看過,很熟悉的感覺。那時,一提到佛,我心裡想起的,就是彌勒佛。

  來到台灣,才進學校讀書。從緬甸來的同學裡有的信基督教,有人信緬甸的佛。我有位要好的同學拜觀音,他跟我講起觀音菩薩,都會叫「觀音娘娘」。

  這一聲一聲的「觀音娘娘」,讓我內心沒來由的感動,也許觸動了自己從小沒娘沒親的身世,眼淚一直流個不停。從感情面可以這樣看吧。那時在軍中,軍隊裡一個醫官跟我講起觀音菩薩出家、救世、成道的故事,我小小內心裡,深深覺得「這就是我要的。」本來還想學醫去救人,但嚮往著觀音救苦救難的能力,我發誓要學觀音菩薩。我生平收到的第一本佛經,也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音法門,其實就是體現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的精神,要「深信因果勤行善,為利眾生俱佛法」,慈悲喜捨去幫助一切眾生。我就是這樣一路修法、傳法的。

  「為利眾生」的意思是,只要對眾生是好的,對眾生有利益的,都要去做,還要積極去做,盡心盡力去做,目的是為了度他,究竟度他才能自度。曾經有則故事說,觀音菩薩救了一個人,但不久怎麼那個人又苦了,所以,就如那句俗語說的,給他魚,不如給他魚竿,教他怎樣釣魚。佛法,就是那根釣竿,讓那個人藉佛法自生善業,就不會再跟苦相應。

  為了度眾生,觀音菩薩會化成各種模樣。在「魚籃觀音」的故事裡,觀音化身為提著魚籃的美女,現身在漁村。漁夫們都很喜歡她,想娶她當老婆。她開出了三個條件,一次比一次難!一下要會背《普門品》,通過後,再要會背《金剛經》,然後是背《法華經》…

  後來,全村只剩一個漁夫,真的會背《法華經》,美女答應要嫁給她,但在洞房那一晚,女子卻死了。才有人說,這名女子就是觀音,她是應現度你們去學佛的。因為,只有學佛,才能自生善業。佛法是永續生命的道理,不會只限今生今世。

  在生命的循環裡,我們累積了許多改不掉的習慣,習性真的很難改,但習慣改不掉,包準就會有苦頭吃,如果遵照佛法,在正見正念的引導下,往善因善緣善業裡走,才能斷除苦因苦緣苦果,最終得到解脫。

  在觀音菩薩千手千眼化身的故事裡,有一回,祂發願要度盡眾生,若有毀願、退失道心,那麼就要身首爆碎成千片。後來,當祂發現度眾生時,眾生不僅是度不勝度,還會隨度隨犯,犯業之速遠不及救度,觀音菩薩頓時心灰意冷,不想幹了,祂的頭因此裂成十片,身體也碎成千片。此時,觀音菩薩的根本上師阿彌陀佛出現來保護祂,將觀音身首碎片,重新復原回去,身體千手上各開一眼,令其度眾時,具足般若空性的智眼,觀音菩薩為了感念本師,於頭上頂戴阿彌陀佛像,於是成了十一面,表示不再忘失本願了。

  不忘發願,眾生不盡誓不成正覺,這就是觀音菩薩的慈悲。十一面觀音的本咒也就是〈大悲咒〉,短咒是〈六字大明咒〉,都是慈悲與利益眾生的咒,持誦可感應觀音的加持護衛。我們當如此修觀音法門。

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世音菩薩的「觀世音」,就是清楚觀照自身寂靜、明朗無染的覺性。

  什麼是觀音法門呢?《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菩薩就是「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分成內觀照與外觀照。內觀照即是觀照與生俱來的覺性,也就是我們的佛性、空性;菩薩向內觀照,而能安住本來不生不滅的自性,這個自性,每個人都有,我們只要向內觀照,離開諸相,就能觀照清楚這本來不昧、靈明獨耀的自性。

  向外觀,即明白一切現象都如幻境,世間皆了不可得,既是苦空,也無常短暫。觀照一切外在,也找不到一個真實不變的「我」的存在。如此,內外觀照通徹,內明覺,外如幻,一切苦厄也只是因緣,沒有實質。所以我們稱觀音菩薩是「圓通大士」。

  觀音菩薩如此圓通,為度化一切執迷輪迴的眾生,生起慈悲心,才顯化無盡。這份救苦救難的心意,也不是一開始眾生都領受,也要有善巧方法,才得接近眾生,並利益到他們。首先廣行「四攝法」,四攝法即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學習用布施、愛語,用種種的行為去利他,同事在一起工作生活,一步步來接引眾生離苦得樂,意思就是,在這個娑婆世界裡,我們要善用這些柔軟的身語心行,善巧地接近眾生、引導眾生,才能讓他終究體會短暫、無常、苦、空、無我的現象,心甘情願脫離這些折磨身心的業。觀音菩薩一直這樣巧妙接引著眾生。

  「觀世音」名號,顧名思義,就是清楚觀照到這內在寂靜、萬籟俱寂的本質,照見這明朗無染的覺性,在這種明朗無染的覺性下,對外在的一切顯化,也能徹底透析空寂,而能行慈悲喜捨,讓眾生俱足無苦之樂,用這種無量的清淨發心,來實踐祂度脫眾生的承諾。

  「菩薩」的意思,就是「覺有情」,覺悟一切的有情,開導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要離苦,要知道苦為何物?一切的眾生因為迷惑,產生錯知錯覺、造業起惑而生苦,這個道理,好比就像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怎麼看都不對,只要把這些錯誤的知見去除,還原本覺,即可離苦得樂。所以「菩薩」的本意,就是「覺悟」一切有情的眾生;如同《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內提到,用大悲的法水來長養我們的菩提心,而能成就正覺,這即是「大悲水」的真實義。

  事實上,我們要成就正覺、成就佛,就是歷練這個覺悟的過程。這個成佛的過程中,首先要有慈悲心,才能與眾生共鳴,取得信任,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利益到眾生,最後達成我們的目標。

  修習觀音法門,要記得常憶念觀音菩薩的身、口、意。「身」──觀音菩薩的身教做什麼?觀音菩薩的「口」在說什麼?觀音菩薩的「意」做什麼?我們依照觀音菩薩的身、口、意來實踐祂的教法,這樣時時刻刻去觀照實修,我們很容易就感應到觀音菩薩的福德智慧,跟隨觀音菩薩一樣的成就。

  修行是一條漫長困難的道路,如果願力、實踐跟觀音菩薩一樣,我們就證悟跟觀音菩薩一樣的果位。我們生的時候,行觀音菩薩的慈悲喜捨,當我們往生的時候,我們到觀音菩薩的淨土,所以,我們就等於觀音菩薩的一個化身。

  當從佛經中學習「觀音法門」,在大藏經中,有許多觀音菩薩教化的經文,我們如何理解運用呢?當我們有苦有難的時候,最相應的是「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這句家喻戶曉,溫暖了每一個眾生,讓我們感到永恆的依偎,感到菩薩不離不棄的照應。

  人們常持誦《普門品》來回向解冤釋結、所求如願,是大家隨身最親切的護身寶典,也是流傳最普遍的一部經,其中開示有持誦的殊勝功德。常常持誦《普門品》能讓我們在苦難當中,獲得離苦的靈感;讓我們飄泊無依時,得到解脫的靈感。希望大家如是念誦、祈求、發心,讓我們的苦難、災難都能夠得到化解消弭。

  普傳的觀音法門,還有一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傳法的地點是普陀落迦山的觀世音寶殿,是由觀音菩薩親自述說自身成就的一個經典。

  觀音菩薩說,在無量劫以前,有佛名為「千光王靜住如來」,傳授祂〈大悲咒〉,傳法之後,觀音菩薩從初地菩薩,立刻登到第八地菩薩,得不退轉位。祂當時發誓說:「如果我未來能夠利益眾生,安樂一切眾生的話,就讓我身上生出千手千眼。」這時大地震動,十方佛放光加持,觀音菩薩立刻具足千手千眼。自此之後,祂依照這個法門,超越無數億劫的生與死,所到之處都是蓮花化身。也就是說,觀音菩薩在受法以後,祂就開始有無量的化身,然後一起來度脫苦難的眾生。千眼代表祂可以智慧統御,千手代表巧妙接引的助力,觀音因為累劫願力實修,而擁有巨大的統領威德與善巧助力。所以,我們每一個發心持誦〈大悲咒〉的人,能夠實修觀音法門的人,也都成為觀音菩薩的千手千眼。

柔美的觀音


  可以說,我這一生修行至今,不曾間斷修持的法門即是〈大悲咒〉,後來有機會修學了很多的法門,但始終不曾放棄〈大悲咒〉。


  我跟觀音的因緣,不止於今生。

  十五歲時,那位軍醫也是我的觀音緣。他告訴我觀音菩薩的故事,還送我一本課誦本,教我如何誦持〈大悲咒〉,那是我今生第一次聽聞觀音菩薩的故事,那種感動,至今深刻,幾乎只要想到觀音,內心就震動不已,那種發自內心想要跟隨祂,發出像祂一樣救苦救難的動力。我這一生,從此也和〈大悲咒〉結下了不解之緣。

  多年後,我孤獨在墓地苦修,有多次與幽冥眾生接觸的經驗。每當修行到一個定境時,常常會出現一種心電感應,有時會聽到淒苦的哭聲,那是一種頻率,撥弄著心弦,酸徹心扉,讓你會忍不住跟著鼻酸落淚,有時則是腳步聲,有時開門聲,好像有「誰」不時好奇著,前來探看我這個光頭的和尚坐在那裡,一動也不動,究竟在做什麼。

  有一次,我耳聞一個哭聲特別淒厲的幽魂,悲苦無告,讓我內心不忍,便發心持誦〈大悲咒〉回向給他,那哭聲,真的就停息了。所以後來,每當他們發出「求助」的心念時,我就誦持〈大悲咒〉。我在內心深深發願著,今生一定要度化他們。來到靈鷲山以後,我還是每天持誦〈大悲咒〉,每月還要啟建一場「圓滿施食法會」,緣起即此。

  可以說,我這一生修行,不曾間斷的即是〈大悲咒〉,雖然有機會修學很多的教法,但始終不曾放棄〈大悲咒〉。〈大悲咒〉真是很奇妙的咒,是我最親、最愛、最好相處的一個咒語。不論是誰,若能精進不懈,一定可以修持到感應,修持到有驗相覺受,修持到把大悲心發出來,修持到不再起無明煩惱,善緣廣大而圓滿。

  持誦〈大悲咒〉前,要先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一天固定唸誦,能夠消除無量劫的罪障。或者每天早上二十一遍,下午二十一遍,這是一種持誦法。第二種就是早上一百零八遍,晚上一百零八遍,這是第二種持誦法。第三種持誦法是隨時隨處持誦,一天到晚不間斷持誦。不管那一種持誦法,只要一心專精,持續下去,就會感應,甚至即身可證到,從初地到十地不等的菩薩果位,都沒有問題。

  現代人生活忙碌,可能沒那麼多時間,專心度也不夠,但真心要開始修行觀音菩薩〈大悲咒〉法門,至少一天早晚持誦各二十一遍,念誦時要好好專心。如果說抽不出時間,我們應該審查自己的時間管理,安排優先順序吧!我們在世間,為了賺錢,就花了很多時間,何況為了這種了脫生死、解脫輪迴的根本大事,當然更值得花時間才是,要是時間不許可,真是做不來早晚各一百零八遍,至少早晚四十九遍、二十一遍,都是基本應該的。

  持誦〈大悲咒〉,有什麼好處呢?第一是所求如願;第二,隨願往生,你要往生哪一佛國報土都可以,不想要出生別個國土也沒關係,出生這個娑婆世界也好,也都會有很廣大的善緣。第三,修行證果。在我們這一生中精進修行,必能證得道果聖位。

  平常有空就要習慣誦念〈大悲咒〉,或是短咒「嗡 嘛呢 唄咩 吽」。早上如果時間少,就念誦一部《普門品》,多一點時間的話,就再加念《金剛經》;晚上念誦《阿彌陀經》回向。要養成習慣。這樣就是每日的修行課誦。

  《普門品》是祈求平安的經典,《金剛經》則是開悟智慧的經典,《阿彌陀經》是我們一心皈依的淨土,我們未來到哪裡去才好呢?《阿彌陀經》可以引導我們到一處極善極樂的美好地方——叫做極樂世界。當我們此生生命結束,就一心歸命到觀世音菩薩的報土,一心往生到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去。只要發願好好的修持觀音法門,跟觀音菩薩的願力走,未來一定有善果。

作者資料

釋心道

釋心道   1948年生於緬甸臘戌省賴島山區的賴坎村,祖籍雲南。生長在戰亂的滇緬邊境,4歲父親離奇遇害,母親攜妹離散不知去向,之後隨姨丈開始長年流浪。   9歲為減輕家計而加入游擊隊,隨軍出入烽火,目睹人世的流離動盪,體認生死無常。期間親眼目睹阿羅漢飛越潭面的聖跡,在心中烙下了難以抹滅的記憶。   15歲接觸一貫道等信仰。初聞觀音菩薩聖號,感動不已,於軍中開始茹素,堅持己見從不間斷。   16歲自己在手臂上刺下「悟性報觀音、吾不成佛誓不休」「真如度眾生」等字,表達苦心修道的志向。   25歲於佛光山從星雲法師剃度出家,入叢林大學就讀,因傾心祖德苦行操履,遂離開佛光山僧團,獨自專志禪修。   36歲創立靈鷲山無生道場。以禪門心法為體,秉持「工作即是修行,生活即是福田」的現代生活禪理念,教育日漸增多的僧俗弟子。   1989年,41歲,籌建「世界宗教博物館」,以華嚴法界為志,推展世界和平理念。同年6月,創設「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推廣社會文教工作;11月,正式成立「靈鷲山護法會」,展開全省弘化教育活動;為奠定宗教文化研究的深化基礎,創設「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相關著作 《聞盡》

基本資料

作者:釋心道 出版社:橡樹林文化 書系:眾生系列 出版日期:2012-09-24 ISBN:9789866409431 城邦書號:JP0070 規格:膠裝 / 全彩 / 320頁 / 14.8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