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詐騙
423世界閱讀日加碼
目前位置:首頁 > > 人文藝術 > 社會科學 > 文化研究
13
left
right
  • 不開放訂購不開放訂購

內容簡介

你害怕十三這個鬼數字嗎? 在這本鮮活、包羅萬象、探討全球最流行的十三迷信著作中,作者拉胥梅耶挖掘出十三不祥迷信的歷史、心理學及演化過程,不論美國或全世界皆然。整體而言,《十三》也是探討迷信與創造神話的書──我們怎麼會信仰我們所信的東西,還有為什麼我們不再信了。 《十三》回答了下列幾項問題: .十三迷信何時、如何開始的? .十三俱樂部是什麼玩意兒? .為什麼能讓連續五屆美國總統變成它的會員? .十三號星期五不吉利的迷信什麼時候冒出來,原因又是什麼? .西班牙人為什麼會為了「十三號星期二」或者「十三號星期五」才是凶日,而意見分裂? .說十三不祥是陰謀,其前三大理論是什麼? .十三不吉的迷信,未來會怎樣? 本書還收羅了十三頁插圖跟一些原始的「十三表列」,探討有關電影、文學、音樂以及知名十三恐懼症、戀上十三症人士的一切。

目錄

第一章:「十三俱樂部」(The Thirteen Club)
第二章:13不吉利緣起
第三章 :13的興起
第四章:13的原罪
第五章:十三號星期五
第六章:消失的十三
第七章:十三心理學
第八章:今日的十三恐懼症
第九章:今日的迷戀十三
第十章:陰謀串謀的十三
第十一章:恐懼與愛戀十三的名人
第十二章:供十三恐懼人士的旅遊指南
第十三章:十三的前途

內文試閱

第二章 13不吉利緣起
  許多人相信“十三同桌”的迷信是起源於“最後的晚餐”在耶穌基督受難時期。這樣的觀念實際上是不大可能追溯至數世紀之前的;但是,明顯易見的是,這世界的宿命給予了這個迷信新的生命,更使其擴大了時間的領域。出自於查斯‧布萊特“盛行的迷信”(1925)(Charles Platt, “Popular Superslition”1925)我有一項鄭重的告白:對我而言,13一直以來只不過是個數字,我從來沒有相信13是不吉利的,我也不是刻意向命運挑戰,把13命為我的幸運數字。(我沒有一個所謂的“幸運數字”)我本身不是一個“13恐懼症者”也不是一個“13喜好狂者”;事實上,在我走進那間路旁的古董店前,我從未聽聞( Triskaidekepnobia) “13恐懼症者”,或是“13喜好狂者”(Triskaidekephilia)這兩個字。之後,當我發現這個對數字13的迷信竟然啟發了一個社交俱樂部的創立,我非常的驚訝;尤其是,這個俱樂部的宗旨是為了破除“13”的迷信。更何況,這個俱樂部的成員都是一群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律師、新聞記者以及企業家。我當時對“不吉利13”的起源,便生起好奇之心。在「雜文集」內只收集了一些有關「十三俱樂部」的簡報,並沒有其他的資訊。   當我著手對這項主題作研究時,我很快的發現,在過去的150年來,人們對“不吉利13”的起源,有著很重大的轉變。19世紀時,人們一致相信“十三人同桌”是有關“不吉利13”的第一個迷信,而這個迷信起源自“最後的晚餐”。但是在今日,人們已不認同這個說法。一些資料裡認為,“十三人同桌”是第一個13的迷信,而也有一些資料則不認同,則表示“十三號星期五”才是第一個!現代的新聞報紙及書籍當提及“不吉利13”的起源時,通常都用一貫的討論方式:他們會把許多對立的論點排開來,然後提議道,有關13的迷信,太過古老遙遠,它的歷史記載太過片段,所以真相無法查之。甚至有許多人反對“最後晚餐”的理論,因為他們認為“不吉利13”源起於基督之前。   雖然這個改正的趨勢一直到二十世紀時期才盛行開來,但是卻早已種下種子。在十九世紀時期,每個“13恐懼者”們都確切的「知曉」十三人同桌,是”不吉利13”的起源,以及“最後的晚餐”是其啟發。只有少數的人懷疑“最後的晚餐”的理論,其實他都是一群不相信13是不吉利的人;既不相信這個迷信,更無法信任“13恐懼者”們所抱持的對起源的看法。於19世紀中期,“13恐懼者”們越加普遍,於是那些懷疑者便開始思索另類的理論。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大部份的書籍及文章撰寫有關“不吉利13”的起源時,都一致認為,大部分的人相信“最後的晚餐“是為“不吉利13”開啟了靈感;(這些書籍等都是趨向不迷信者)但是這些書及文章內皆摒棄了這個說法,認為這個理論反應(p.23)了民眾的無知。許多民俗專家、作家及新聞記者們開始尋找例證來混淆視聽,例如他們寫“不吉利13”的起源,在時代及地理上可能極為分歧及遙遠,也許來自尼安得塔爾人、古埃及文明、巴比倫時期、古希臘文明、阿利安凱爾特人、馬雅文明及美洲原住民族。   連續重複的假設一直被提出:倘若任何“不吉利13”或13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一個過去的文明裡,則第一,這個“不吉利13”的迷信必定要在現在與在這期間,連續的存在;第二,我們目前所持的迷信必定是源自於他們的信仰。即便如此,信仰的連續性必需被證明,而不只是假設。研究數字迷信是極為棘手的,因為在許多文明裡,數字學的應用一直很盛行,在歷史記載中,自數字1至24,很難找到那一個數字是從未被命為不幸運或不吉利的。為了確立“不吉利13”的原始開端,必須要提出證據,證明一個連續不斷信仰,在不同的文明裡,歷經時間洗禮,一直自起始的出現到19世紀,持續的存在,形成一條可尋的線索。在19世紀時,世界上最盛行的迷信便是“不吉利13”。   於二十世紀時期,另類理論持續發展及漫延,它越見盛行程度已開始慢慢破壞“最後的晚餐”之說。終究,即使是“13恐懼者”們也都把“不吉利13”與“最後的晚餐”聯想在一起。在今天,“13恐懼者”們與其他人們一樣,對“不吉利13”的起源並不清楚。在過去好幾世紀以來,就曾經存在著許多不同的有關“不吉利13”起源的理論。   但是大部分都與實際證據相互抵觸。雖然如此,這些理論卻早已根深蒂固的改變了我們對“不吉利13”之歷史背景的想法。他們也為“反不吉利13運動”打下了基礎;在今日的社會,對13的迷信已是逐漸衰微。   12+1 自3百年來,13已被人們命為極為不吉利的數字,也許是因為人類自古利用自己的十隻手指與兩隻腿來學習算數。12是個很得心應手的,容易除盡及分割的數字;比他大的數字變的令人“可畏及難以捉摸”-----出於”選一個數字”「紐約時報」(十月,1963)   其中一個理論是以數學為基礎之說:由於12長久以來都與“完美”劃上等號。(12位於奧林帕斯山的神祉,12個黃絲帶的標誌,一年有12個月、12位基督使徒);所以12+1成為“完美加上一”,一個極不穩定、極難測的數字。這個問題便引起了另一個疑問:為什麼12長久以來與完美連結?在這裡,呈現了一個相關聯的理論:遠古的人類剛開始學習算數時,便是用十隻手與兩隻腿加起來的數字12。12在遠古人類時期,成為算數裡最大數字,然而我們的文明卻長久以來,保留了這個早期遺留下來的侷限痕跡。倘若正視這個理論,“不吉利13”與”最後的晚餐’皆只是早期人類信仰延伸與投射。   我在一位英國人查理斯、布萊斯著作「風行的迷信」(1925出版)中,查到這個理論的參考資料。他剛開始假設這些遠古人類利用自己的手指學習算數,可以自1數至10,然而布萊特排除了他們利用頭腦來數11與12的可能:”這個算數的方法是很了不起的演進,也許遠古人類「想到」他的兩隻腿,左腿算11、右腿算12。”因此,布萊特下一結論:”13並不是代表一個確切的數字,但是卻是一模糊的字眼,一個象徵著任何在12之外的世界。對這些無知野蠻人而言,他們的心思與今日的動物相似,對任何無法預估的事物,他們都即刻反應出害怕危險的訊號。13並不是一個不吉利的數字,卻是一宿命的數字---一個充滿不確定與不可想像的未知。因此,對一位和平愛好者而言,這個應避免的數字。”   當然,沒有任何人能够證實人類最初是如何學習算數的。但是,現代人類學家發現,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尚存的文明裡,仍有文明延用“身體算數”的方法系統;但是卻沒有發現這個“十隻手指與兩隻腿”的算法,也沒有發現他們對超過12的計算有任何困難。根據「國際數字學歷史」一書中記載,於19世紀末期,多羅斯海峽( Torres Strait )上的島嶼居民還保存著利用身體算數的系統,此方法可以算到33,而13是用右手的大姆指代表,而每一個腳指頭都代表著一個特定的數字。(這個辦法看來很有道理---如果你用手算數,你也很可能用你腳指頭來算數。)巴不亞人( Papuans)與新幾內亞的伊蓮馬人( New Guinea )則完全忽略了腳,他們都只用上半身來作算數:前者的13是左眼;後者的13則是胸膛。在用“身體算數”的文明裡,幾乎沒有任何人把13視為重要或特別的數字。在「風行的迷信」(1925出版)一書內提出誇張的假設,在數學上大作“不吉利13”的文章,在此看來,均為幻想臆測。書中寫道:“13是一個宿命的數字---是一個人人懼怕及逃避的數字,因為它象徵著一廣大卻無邊際的未知!”雖然如此,十隻手指及兩隻腿理論在各大報章雜誌及百科全書甚至網際網頁上皆被重複的肯定及談論。 ■ 柏杜爾天神之死( Buldur )   到底一個迷信的起源始為何處?正確的答案是,倘若真的有一個起源,那肯定是發生在遠久之前,失傳了….。在早期,基督教人士把矛頭指向猶大,在「最後的晚餐」時,他是第十三位上桌的客人。但是在這個故事發生之前的遠久時代,挪威神話集裡提及:有2位天神參加了一個晚宴,但卻出現另一個名叫羅基的魔鬼,羅基在當場用有毒的弓箭射殺了其中的一位天神;於是在天庭裡展開了一場混亂。---出自“第13層樓有人住嗎?”「紐約時報」(6月5日1977)。   最令人注目有關“不吉利13”的證據,時間在“最後的晚餐”之前,是挪威神話裡柏杜爾天神之死。柏杜爾,是光明之神,福瑞嘉天神( Frigga )與歐丁天神( Odin )之子;福瑞嘉天神是女神之母,歐丁天神是智慧、詩歌之神、戰爭之神也是農神。當柏杜爾天神夜裡時常惡夢,夢到自己的生命即將垂危,他的母親便提煉了藥劑給他喝,並保證世間任何有生命及無生命的東西都無法傷害他。柏杜爾天神的“天下無敵”很快成為維哈拉城( Valhalla )內的新遊戲;維哈拉城是歐丁天神故鄉,位於阿斯哥爾( Asgard )天神聚集的重地。為了消磨時間,也為了榮耀自己的作戰武力,他們利用柏杜爾為箭靶向他射飛鏢、擲石頭、用劍及大斧頭攻擊他---這已成為他們無上的樂趣。然而,柏杜爾天神成為大家注目的焦點,也使他感到非常光榮;必竟,對一位戰士而言「無敵」及「打不敗」是每個戰士的夢想!羅基是挪威神話裡魔鬼的使者。他對於柏杜爾所受的注目非常忌妒,於是他化身為女兒身,欺瞞了他的母親福瑞嘉天神,引誘她而得知柏杜爾弱點。原來福瑞嘉忽略了檞寄生矮木的樹技,因為她並未料及如此不起眼的東西能傷得了他。之後,羅基便趕緊用檞寄生木製作成作戰用的矛,回到維哈拉城,把茅呈給柏杜爾的弟弟,荷杜爾眼盲的冬日之神。由於平日荷杜爾體弱多病,都沒有機會參與攻擊柏杜爾的戰場遊戲,於是羅基便引導著荷杜爾的手臂,荷杜爾便向柏杜爾射出了一支茅,射殺了他。之所以這件事會成為人们對”不吉利13”的啟發,是當羅基入侵維哈拉城時,城內聚有12位天神,所以羅基成為第13位。第一個把”柏杜爾之死”與13的迷信串聯在一起而撰寫成參考文獻的是布盧爾。   柯瀚、布盧爾( E. Cobham Blewer)所著的“片語與寓言”百科全集( Dictionars of Phrase and Fabee )是19世紀最暢銷的一本書,於1870年初版。於“不吉利13”的字義解釋內,布盧爾寫道;”「十三人同桌」在挪威神話裡是註定不吉祥的。因為在維哈拉城裡的宴會中,羅基是第13位闖入宴會的客人,而且他把柏杜爾於宴會中殺死!”   布盧爾接著寫道:”這個迷信在「最後的晚餐」內被再次證實其可靠性:耶穌與12位門徒同桌;但是這個迷信應該是出現於耶穌基督之前。”布盧爾把挪威神話作為他的例子,證明有關13的迷信源起於“最後的晚餐”之前。自從這本“片語與寓言百科全集”初版以來,它已成為一本標準的參考書籍;無數的報紙新聞內的故事,都一致宣稱挪威神話證明了“不吉利13”的迷信,源起於”最後的晚餐”之前;他們都依循了布盧爾的看法,甚至最近才出版2004年的報導也都如此。也有一些人抱持比較不謹慎的態度,宣稱這個神話便是有關13迷信的原始開端。   借用柏杜爾之死來辯證13的迷信是出自於“最後的晚餐”之前,蘊藏了兩個問題。第一,沒有任何人能够確定挪威神話形成時間是在新約聖經之前。布盧爾為了證明他的理論正當性,他假設任何一個盛行的神話,必定出自於遠久之前,在一個還未形成有組織的宗教之時期,一個黑暗的陰鬱的年代。但是,“柏杜爾之死”的挪威神話卻在第13世紀的一本“冰島散文詩集”內上出現。本書作者是一位冰島詩人:史諾瑞‧史杜盧森( Snori Sturluson )。況且,當時的年代,正是冰島換為信仰基督教之後的兩個世紀。事實上,有些學者辯稱,挪威神話裡有許多地方與新約聖經有雷同之處,因此認為,挪威神話反映出受基督教影響頗為深遠。   第二個無法克服的問題是:當仔細研讀“冰島散文詩集”時,將發現當時原在宴會場上,有13位天神,而不是12位,所以當羅基拿著檞寄生樹枝茅闖入時,他成為了第14位客人,應是“不吉利14”。事實上,在挪威的神話裡,並沒有提及參與宴會的天神數目;並且“冰島散文集”內,我們讀到,於哈維拉城內,建造了12個座位給天神,與一個”特別聳高”的寶座給歐丁天神---所以一共有13位天神。在神話裡,並未提及,當時有任何一位天神缺席,所以當羅基闖入時,在座的天神應有13位。   約翰‧林朵教授( John Lindow )任職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挪威神話的專家,著有“天神之間謀殺與復仇”:北歐神話裡的“柏杜爾。”他同意以上的看法,他寫道;“柏杜爾天神之死”,應與數字13無關;13在北歐文化裡,不佔有任何重要地位。”無論布盧爾在,“片語與寓言百科全集”內是否有誤解,他所下的結論“不吉利13”與挪威神話的關聯,的確影響了世人一個多世紀之久。

作者資料

拉胥梅耶(Nathaniel Lachenmeyer)

拉胥梅耶(Nathaniel Lachenmeyer)著有《當天使穿著黑衣出現》(The Outsider: A Journey into My Father’s Struggle with Madness),榮獲2000年和平鐘獎;另與「國際安徒生大獎」得主澳洲插畫大師羅伯.英潘(Robert Ingpen)合作兒童繪本《破碎的鳥喙》(Broken Beaks)。目前他定居於紐約市附近。

基本資料

作者:拉胥梅耶(Nathaniel Lachenmeyer) 譯者:潘勛李安琪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系:普羅米修斯系列 出版日期:2006-08-14 ISBN:9789861247120 城邦書號:BF3024 規格:膠裝 / 單色 / 256頁 / 15cm×21cm
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