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排行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地圖的書,
更是一本有關「觀看」與「溝通」之道的書
★收錄超過130幅全彩地圖和圖片★
★一場令人驚嘆、引人深思的探索之旅★
★揭示地圖是如何形塑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
王志弘 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王明志 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理事長
方德琳 《報導者》總編輯
巫師地理 地理及國際情勢粉專
陳方隅 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
蕭鄉唯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專業推薦
🗺️當我們把現實轉錄為平面,地圖是純粹的視覺資訊工具嗎?
我們對地圖的印象,往往單純將其視作一種視覺化工具,以圖像的形式反映數據和地理資訊,而地圖本身並不帶有立場。長久以來,製圖者也自詡遵從這樣的價值觀——中立、客觀、嚴謹,以及為數據服務。
然而,耶魯大學地圖學家、歷史學家威廉.藍金(William Rankin)在本書中打破了這樣的迷思——地圖並非單純呈現視覺資訊的中立工具,它們天生就具有政治隱喻。
所有的地圖都在作出主觀的論證,它們決定了世界如何被劃分、什麼人事物被凸顯或隱藏,以及誰的聲音能被聽見——一張地圖可以改變城市設計與河川流向、有力影響戰爭的方式與解決土地爭議,也會決定孩子如何學習種族觀念。
🗺️我們應該如何解讀地圖?——詮釋世界的七個關鍵
本書將圍繞現代地圖的七個基本特性開展,它們是七種製圖技術,也是創造世界的七個難處,是任何地圖製作者必須面對的抉擇,也是我們在解讀地圖時必須覺察的重點。
⁍邊界 ——畫一條線就能將世界切割開來、並分門別類嗎?
⁍圖層 ——當我們注視地圖的前景時,背景又裡隱藏著什麼樣的意涵?
⁍人 ——為什麼人們聚集的城市往往在地圖上被抹去?
⁍投影法 ——將地球投影為平面的變形扭曲,如何影響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色彩 ——為什麼綠色是綠色,而綠色就只能是綠色嗎?
⁍比例尺 ——把事物放在同一框架下比較,是建立熟悉感還是強調差異?
⁍時間 ——靜態的地圖能夠捕捉時間流逝、呈現這個世界的動態和變遷嗎?
🗺️改變地圖就能夠改變世界——基進地圖學的力量
正因地圖的本質自帶隱喻,因此作者提出了「基進地圖學」(Radical Cartography)的理念,強調地圖應當反過來主動彰顯其價值觀,透過打破傳統地圖的形式,用不確定性、多樣性與主觀性來重新想像地圖的可能性和用途。
而作為讀者,洞悉地圖中的論證,可以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這意味你理解的不只是數據的表層意義,也包括關於這個世界構建方式的隱喻。
每一張地圖都擁有實質的力量,有潛力成為改革的工具,為詮釋世界提供新的角度,並使世界看起來不再那麼一成不變和循規蹈矩。
▌各界讚譽
「地圖在你我生活當中可以說是無所不在,每日搭乘捷運或公車的路線圖、收看天氣預報的衛星雲圖、Google Map導航尋找目的地附近的停車位,或是國際情勢報導的政治地圖、軍事地圖等。地圖展現了不同尺度,不同議題,我們身處在地表的任何角落,如何從地圖找到自己、從自身理解整個世界觀、解讀地圖意涵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透過各式統計地圖,也可以更加認識社會發展,例如:臺灣各城鄉的人口集中程度(採用區域密度圖)、臺灣出口到各國的電子產品的流向與比例(採用射線圖)。越善用地圖理解,越能夠運用空間思考。」
❏巫師地理|地理及國際情勢粉專
「威廉.藍金的《地圖即政治?》是一部值得地理、地圖學界,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相關領域專家們卓參及細讀品味的代表性著作。作者在書中闡述「地圖絕非中立的空間工具,而是權力、價值與敘事的交織」,並以其「基進地圖學」的觀點,逐一檢視現代地圖的七項要素——邊界、圖層、人、投影法、色彩、比例尺與時間,並揭櫫地圖繪製過程中的抉擇如何塑造我們的世界觀。
這本書不僅挑戰地圖的傳統認知,更引導讀者培養批判性的地圖素養,及洞悉地圖背後的隱藏論證。評者投入地圖學教育與研究已逾三十五載,深切認同藍金教授的著作不僅對地圖專業領域具有啟發意義,更對社會大眾培養「批判性地圖素養」提出了重要呼籲。在全球化與數位化的今日,地圖既可能成為權力的工具,也能轉化為改革的契機。如何在地圖繪製過程中保持透明、自覺與包容,將是未來地圖學者與用圖者將面臨的嚴肅課題。」
❏王明志|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理事長
「《地圖即政治?》一書揭示地圖並非中立的再現工具,而是深具權力性的『視覺論證』。從底特律社區的實踐出發,威廉.藍金探究地圖如何形塑對於空間、族群與階級的想像,並以『基進製圖學』觀點突顯數據背後的倫理反思。本書提醒研究者持續思考地圖如何在製圖過程中重塑權力、邊界與能動性,揭示知識生產與生命經驗之中的政治張力。」
❏蕭鄉唯|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助理教授
「令人驚艷……藍金倡導了一種『基進』的製圖方法,不僅凸顯邊緣族群,更要『拒絕乖巧』,擁抱雜訊與混亂……本書配有大量華麗的地圖與照片,令人震撼。」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就是這本書:來自地圖學天才的完整傳授。《地圖即政治?》將讓你用全新的視覺看待地圖,乃至於你在地球上的位置。」
❏丹尼爾.因莫瓦爾 Daniel Immerwahr|《被隱藏的帝國》(How to Hide an Empire)作者
「一場大膽而迷人的探索,彰顯了地圖如何形塑我們的世界觀。這本革命性的著作消除了『地圖中立』的神話,揭露了隱藏在每一條等高線與色彩選擇背後的權力結構。」
❏加雷斯.庫克 Gareth Cook|普立茲獎得主記者、《最好的美國資訊圖表》(Best American Infographics)系列前編輯
「具開創性且引人入勝的作品,《地圖即政治?》將『人』重新帶回地理之中。這是一次及時且意義深遠的介入,提供了挑戰威權聲音所必需的重要工具。」
❏保羅.理查森 Paul Richardson|《地理的迷思》(Myths of Geography)作者
「藍金質疑了『地圖』這個概念本身,同時向我們展示其中的各種元素如何形塑我們對現實的理解。他同時關注宏觀與細節,使我們得以看見地圖的複雜性:混亂、無法迴避,卻充滿希望。」
❏蘇珊.舒爾藤 Susan Schulten|《一百幅地圖裡的美國史》(A History of America in 100 Maps)作者
「凡是看地圖的人都不得不讀!這是為地圖學注入更多同理心的重要呼籲。」
❏莎拉.蘭德恩 Sarah Rendgen|《資訊圖表》(Information Graphics)作者
「這是地圖學的重要補充文獻,本書系統性地展示了地圖的圖像本身就是一種論證。文字易讀、引人入勝,藍金的作品拓展了製圖表徵的可能性。」
❏約翰娜.杜拉克 Johanna Drucker|《發明字母》(Inventing the Alphabet)作者
「既嚴謹又易於理解,《地圖即政治?》提出了一種聰明、富於想像且『截然不同的地圖』。藍金證明了地圖製作可以是重要而具吸引力的,它不僅能照亮棘手的社會與理論難題,最終甚至能拯救生命。」
❏麥可.拉夫 Michael Ralph|《鑑識資本》(Forensics of Capital)作者
「自從進入這個電腦製圖的世紀以來,藍金屢屢震撼地圖學家,邀請他們質疑慣例、重新看待世界。在這本重要的著作中,他再一次徹底撼動了我。」
❏奧利佛.伍博帝 Oliver Uberti|《全球趨勢資訊圖集》(Atlas of the Invisible)共同作者
作者資料
威廉.藍金 William Rankin
歷史學家和地圖學家,現任耶魯大學科學史助理教授。他的製圖活動專注於將日常的城市和領土地理重新想像為統計、法律和歷史的複雜景觀。他的地圖曾出現在美國和歐洲的出版物和展覽中,包括《外交政策》、《Perspecta》、《哈佛設計雜誌》和《國家地理》,並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瑞特學院、洛桑製圖雙年展、米蘭三年展和多倫多影像節展出;他的地圖還曾隨ICI的「實驗地理學」展覽巡迴數年。他的歷史研究關注二十世紀製圖和導航的政治。注意事項
- 若有任何購書問題,請參考 FAQ

